卜復鳴
蘇州網(wǎng)師園東宅西園,宅園一體,布局緊湊,結(jié)構(gòu)精巧,被譽為蘇州園林中小園林的極則,“以少勝多”的典范。然而,對網(wǎng)師園的研究相對較少。其中它的建園年代,至今也沒有一個較為準確的說法。本文不揣簡陋,略作管窺之究,意在拋磚引玉。
關于史正志其人,《宋史》中有載,但無傳,《宋史·藝文四》還載有史氏所撰的《菊譜》一卷。
清康熙十四年(1675)所修《揚州府志》卷二十三《人物門》有傳:“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紹興二十一年進士。授縣尉。”清光緒《重修丹陽縣志·仕進》記載:“史正志,字志道。江都人,居丹陽,登紹興進士,歷款州尉。累遷吏刑兵三部侍郎,知建康寧國府,贈朝議大夫,爵文安縣開國男?!币虼?,一般書籍均說史正志是揚州江都人,寓居丹陽。
然而,據(jù)乾道五年(1169)十一月,史正志于建康行宮留守任上在秦淮河上重修的“鎮(zhèn)淮”、“飲虹”兩座橋,橋建成后,建康府觀察推官丘崈所作的《鎮(zhèn)淮橋記》中敘途了橋的修建過程,記文的最后說:“公名正志,字志道,南徐人?!蹦闲焓莾烧懵锋?zhèn)江府的舊稱,丘崈與史正志同朝為官,《鎮(zhèn)淮橋記》寫成后由史正志親自過目后勒石,因此記中所說史正志是南徐人,即今鎮(zhèn)江人,應該是準確無誤的。
現(xiàn)在通行說法是,史正志于淳熙初在帶城橋建宅造園,其所據(jù)是元代陸友仁的《吳中舊事》:
史發(fā)運宅在帶城橋。淳熙初宅成,計其費一百五十萬緡。僅一傳不能保,僦直十萬緡,久不售。后為丁季卿以一萬五千緡得之。紹定末,丁又不能保。趙汝櫄來為浙西提刑官,占為百萬倉和糴場。故老說:發(fā)運初歸時,舳艫相銜,凡舟自葑門直接至其宅前,用發(fā)運司案紙黏窗,煮黏面六七石。自后僅易目前耳(原案此句語意未明,似有脫悮)。萬卷堂環(huán)列書四十二廚,寫本居多。始則論斤買(賣)為故紙,其后勢家每廚止得一十千,席卷而去。
淳熙(1174—1189)是宋孝宗趙昚的第三個年號。史正志曾在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三月到十二月間擔任發(fā)運使。南宋初,發(fā)運使專掌糴事,就是專門負責購買糧食的官員,但常因中飽私囊而經(jīng)常廢立。宋孝宗在乾道六年(1170)復置發(fā)運使,以“戶部侍郎史正志為江浙、荊湖、淮廣、福建等路都大發(fā)運使”,乾道六年(1170)十二月,因史正志“奏課不實”被貶官,發(fā)運使一職同年再廢。
史正志在帶城橋建宅園共耗資一百五十萬緡。有人推算,當時的一百五十萬緡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幣三億元。從“發(fā)運初歸時,舳艫相銜,凡舟自葑門直接至其宅前,用發(fā)運司案紙黏窗,煮黏面六七石”的記載中看出,史正志剛剛搬到帶城橋時,運送家什的船只(舳艫:泛指船只),從葑門一直排到現(xiàn)在的網(wǎng)師園,可見其富;用衙門里的案紙黏貼窗戶,所煮的黏面為六七石,按宋代衡制,一石相當于現(xiàn)代76公斤計算,六七石要在半噸左右,亦見其房屋之多。
南宋平江圖碑中的史正志萬卷堂位置圖
關于史正志萬卷堂位置,從“舳艫相銜,凡舟自葑門直接至其宅前”的記述來看,主要是從葑門,經(jīng)過現(xiàn)在的十全河,最后到達萬卷堂(即現(xiàn)在的網(wǎng)師園址)。我們再從在萬卷堂建成大約60年后的《平江圖》中可以看到帶城橋,以及由十全河南折支流上的紅鴨橋和通向萬卷堂的河道。
由此可見,網(wǎng)師園始建時主要入口是在園子北側(cè)的水道,當時網(wǎng)師園之水是與城市河道直接相通的活水,水是網(wǎng)師園的靈魂和生命。
沈德潛《宋愨亭園居》詩:“引棹入門池比境”下注曰:“引河水從橋下入門,可以移棹”,網(wǎng)師園水池從南宋一直到清同治年間都是和十全河相通,并且是水上的入園通道。
史正志在萬卷堂對面還營造了一座花圃?!秴侵信f事》記述道:“吳俗好花,與洛中不異,其地土亦宜花。古稱長洲茂苑,以苑目之,蓋有由矣!吳中花木不可殫述,而獨牡丹、芍藥為好尚之最,而牡丹尤貴重焉?!分镜腊l(fā)運家亦有五百株。” 這位自稱“余學為老圃而頗識草木者”的“吳門老圃”的史正志不但是個菊花專家,也是個牡丹的發(fā)燒友。在這花圃中,春之牡丹和秋之菊花不亞于現(xiàn)代所建的花卉專類園。
史正志既富于藏書,也勤于著述,其藏書處“萬卷堂環(huán)列書四十二櫥”。從萬卷堂和《史氏菊譜》這一堂一書中看出,種花和讀書正是史正志園居中的一種生活情態(tài),反映了他園居生活中栽花蓺菊、讀書著述的逸趣。這不禁使人聯(lián)想起留園五峰仙館中清代蘇州狀元陸潤庠撰寫的著名楹聯(lián):“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莊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史氏菊譜》一書中記載了28個菊花品種,并按顏色分為黃、白、雜色紅紫三等,簡略地描述了花部的顯著特征?!妒肥暇兆V》寫于淳熙二年(1175)閏九月望日,自署吳門老圃。淳熙乙未即宋孝宗趙昚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望日是陰歷每月的十五日。種菊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文震亨所文:“弄花一歲,看花十日,”更何況要對菊花進行觀察分類。譜中說:“余在三水植大白菊百余株,次年盡變?yōu)辄S花。今以色之黃白及雜色品類可見于吳門者,二十有七種,大小顏色殊異而不同?!眲t說明于淳熙二年之前已歸隱蘇州。由此推算萬卷堂和花圃應是在史正志罷官后的乾道七年(1171)到成書前一年,即淳熙初年(1174)的三四年間建成的。不過史正志后來并未在萬卷堂中終老,他再度出仕,最后卒于廬州任上。
清代乾隆年間,宋宗元購得萬卷堂及舊圃后,在此營建別業(yè)。目的是為了奉養(yǎng)母親,同時也是為了他自己歸老之計,頤養(yǎng)天年。
宋宗元以“網(wǎng)師”自號,并題園名為“網(wǎng)師小筑”,以遠托南宋史氏花圃“漁隱”舊義,近取網(wǎng)師園邊上的王思巷諧音,這也是網(wǎng)師園得名的由來。錢大昕《網(wǎng)師園記》記之。
另,沈德潛在《網(wǎng)師園圖記》中說,宋宗元營造網(wǎng)師小筑,是想要仿學唐代張志和和陸龜蒙;張志和棄官棄家,浪跡江湖;陸龜蒙隱居甫里(今蘇州甪直),任游五湖間。其丘壑之佳,可以與宋蘇舜欽的滄浪亭和元昆山顧仲瑛的玉山草堂并傳。他想學唐代畫家盧鴻乙(即盧鴻,亦作盧鴻一)和王維;前者有東溪草堂,自繪《草堂十志圖》;王維有輞川別業(yè),作有《輞川圖》。宋宗元想像盧鴻乙的草堂和王維的別業(yè)一樣,能流芳百世,只可惜《網(wǎng)師園圖》今已不存。
關于宋宗元是在哪一年購得萬卷堂及舊圃,錢大昕在作于乾隆六十年(1795)的《網(wǎng)師園記》中說:“曩卅年前,宋光祿愨庭購其地治別業(yè)”,由此推算應在乾隆三十年,即公元1765年。沈德潛《網(wǎng)師園圖記》說宋氏:“乃年未五十,以太夫人年老陳情,飄然歸里。先是君在官日,命其家于網(wǎng)師園舊圃筑室構(gòu)堂,有樓、有閣、有臺、有亭、有沜、有陂、有池、有艇,名‘網(wǎng)師小筑’賦十二景詩,豫為奉母宴游之地。”有學者按“年未五十”算,則為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但卻忽視了“先是君在官日,命其家于網(wǎng)師園舊圃筑室構(gòu)堂,……豫為奉母宴游之地”這句話,也就是宋宗元在外做官時,就為了“豫為奉母宴游”,就在“網(wǎng)師園舊圃筑室構(gòu)堂”了。在這里豫同預,即預先、事先之意。宋宗元外甥彭紹升《二林居集》卷十《仲舅光祿公葬記》(下簡稱彭《記》):
(宋宗元)初舉乾隆三年順天鄉(xiāng)試,……晉天津道,移清河?!嗌骑棇m館,治郵傳,購金銀玉器物,古今圖書,丹碧煥爛,歲時通殷勤,以是上官益向之??偠椒焦c為昏姻,諸僚屬趨走恐后。公家舊臨葑溪,至是別起第于網(wǎng)師巷,浚池疊石,臺榭崇麗,以太恭人年老乞歸。日設飲張伎,履舄交錯,填塞家街。暇則集諸文士,箋詩譜聲韻,襞績故事,成書滿篋。居數(shù)年,而太恭人卒。既免喪再出,補天津道。時方公已即世。
昏姻:亦作昏因,或昏婣,既指結(jié)婚之事,又指姻親關系,即親家??偠椒焦珣撌侵彪`總督方觀承(1698—1768),其人《清史稿》有傳:乾隆七年,授直隸清河道;十一年,署山東巡撫;十三年,遷浙江巡撫;十四年,擢直隸總督,兼理河道;乾隆三十三年卒,謚恪敏。
彭《記》中說得很清楚,宋宗元是在天津清河道上,得到清河道臺方觀承的賞識,配以婚姻,“至是別起第于網(wǎng)師巷”,“至是”即到這個時候,宋宗元開始建網(wǎng)師園。時間是在乾隆七年或之后。
蘇叟在《養(yǎng)疴閑記》中說網(wǎng)師園有“瑯玕圃”一景,并有張照所撰的對聯(lián):“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卑磸堈眨值锰?,號涇南,又號天瓶居士等, 婁縣(今上海松江)人;生于康熙三十年(1691),四十八年(1709)進士,入南書房,官至刑部尚書;乾隆十年(1745)正月卒于奔父喪途中。因此可以推斷網(wǎng)師園定建于乾隆十年前。
張照是清代帖學代表,晚年因墜馬傷了右臂,便用左手寫字,且能寫小楷。如果這是張照為網(wǎng)師園題句,則宋宗元在乾隆十年前就已有網(wǎng)師園了。張照曾于乾隆六年(1741)、七年兩次返鄉(xiāng)省親?!稓J定石渠寶笈續(xù)編·張照書千字文》款云:“……壬戌以少司寇省覲歸里,旋奉召入都。臨別,沈夫人納此卷于行簏,囑完此公案?!比尚缂辞∑吣?1742),這和彭《記》乾隆七年“別起第于網(wǎng)師巷”相符,由此判定,網(wǎng)師園應建于乾隆七年,即公元1742年。
宋宗元網(wǎng)師小筑想象圖
宋宗元在網(wǎng)師園所刻的《巾經(jīng)纂》一書的自序末,題有:“乾隆辛未夏五梅花鐵石主人宋宗元愨亭甫識?!毙廖礊榍∈辏?751),作者自稱梅花鐵石主人,梅花鐵石山房是網(wǎng)師園中的主要堂構(gòu)。宋宗元在“年未五十”時,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前,“飄然歸里”。宋宗元姐夫彭啟豐《戊寅歲元夕網(wǎng)師園張燈合樂即事》一詩云:
試燈佳節(jié)卷晶簾,把盞征歌韻事兼;
梅圃雪飄封玉樹,冰池云散露銀蟾。
星橋乍架春初轉(zhuǎn),畫舫新移景又添;
漫聽村南喧皷吹,家家竹馬駐茆檐。
又
頭番風信報芳菲,小筑云房錦綺圍;
萬象眼前抒樂意,一枝塵外對清暉。
自將椒酒供春酒,好整萊衣作舞衣;
莫怪比鄰來往熟,同賡將母賦旋歸。
戊寅即乾隆二十三年(1758),農(nóng)歷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jié),是夜稱元夕。這一夜張燈合樂,“同賡將母賦旋歸”,大家都來賦詩賡唱宋宗元的母親的歸來??梢娝巫谠乔《暾拢ㄌ撃?9歲,正是“年未五十”時),回到網(wǎng)師園的。從此在網(wǎng)師園中,“箋詩譜聲韻,襞績故事,成書滿篋”,其《網(wǎng)師園唐詩箋注》即作于此時。
當時網(wǎng)師園中有梅花鐵石山房、北山草堂、濯纓水閣、花影亭、麗矚樓、度香艇、半巢居、溪西小隱、小山叢桂軒、斗屠蘇、無喧廬、蹈和室等十二景,其主題均與隱逸有關,宋宗元有《網(wǎng)師小筑即景十二詠》詠之。其中梅花鐵石山房到同治年間的李鴻裔購得網(wǎng)師園改建之前,它一直是園林中的主要廳堂。根據(jù)宋宗元、王鳴盛、王文治等詩詠可確定其大致位置,就是在現(xiàn)在的萬卷堂大廳的位置。
宋宗元的母親陳氏卒于乾隆三十年(1765),其母過世后,宋便“再上長安,授天津道,鞅掌王事,而田園之樂荒矣”。彭紹升《仲舅光祿公葬記》云:宋宗元“既免喪再出,補天津道。時方公已即世”。方觀承卒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再出補天津道時,應該在母卒守孝三年之后,即乾隆三十三年。時間正好吻合。
宋宗元被“召入為光祿少卿,以扈從熱河,得痺疾”,于乾隆四十年(1775)回到蘇州,“居四年,疾甚,漸不省事”,卒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時年七十歲。
宋宗元網(wǎng)師園僅傳一代,約五十余年,其嗣子宋保邦家業(yè)不能守,便開始出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