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緋
吳梅
吳梅(1884—1939),字瞿安,號霜厓,別署癯安、逋飛、厓叟等。江蘇長洲(今蘇州)人,近代戲曲理論家和教育家,詩詞曲作家,歷任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學校教授。
吳梅一生致力于戲曲及其他聲律研究和教學,對詩、文、詞、曲研究精深,朱自清、田漢、鄭振鐸等都曾向其問學,梅蘭芳、俞振飛等曾向其學藝。吳梅還培養(yǎng)了大量學有所成的戲曲研究家和教育家,著名詞曲家任中敏、盧前、錢南揚、王玉章、唐圭璋、王季思等,皆出其門下。一生著述頗多,作品集有《霜厓詩錄》《霜厓曲錄》《霜厓詞錄》等行世,學術(shù)著述有《中國戲曲概論》《顧曲麈談》《詞馀講義》《南北詞簡譜》《元劇研究ABC》等。
2002年7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吳梅全集》,四卷八冊的規(guī)模,幾乎囊括目前能夠搜尋到的所有吳梅著述。其中“作品卷”一冊,輯有《霜厓詞錄》一種,基本囊括了吳梅生前全部詞作。然而,諸如吳梅這樣著述與創(chuàng)作皆十分豐碩的近現(xiàn)代學者,總是會遺留下一些“集外”作品,這些作品往往以手稿方式散佚四方,時不時為“全集”的編纂者制造難題。
近年來,近現(xiàn)代名人手跡、書札、稿本屢屢現(xiàn)身于拍場,眾多“集外”作品紛紛涌現(xiàn),吳梅的詞作也不例外。當然,這些“集外”作品,來源不明、魚龍混雜,要待考證詳實、確定真贗之后,方可再論。不過,近來有幸獲見一部1948年初版的《書法大成》,此書就收錄有兩頁吳梅詞稿(錄有詞作兩首,一為“集外”作品,一與《霜厓詞錄》所輯者內(nèi)容上有差異),從成書時間與作品來源來考察,應當可信。
《書法大成》一書,由上海萬象圖書館出版,編選近代名家40余人的手跡,于1948年12月初版,1949年1月再版。此書當年有古裝本與普裝本兩種裝幀款式,至今存世數(shù)量尚豐,足見當年印量不低。因其印制精良,獨具書法示范價值,上個世紀80年代,上海古籍出版社還曾將其影印重版,印量達20余萬冊。只是后世讀者一般將此書作字帖看待,文史研究者中鮮有關(guān)注此書的史料價值者,近十年來才漸有學者從中發(fā)掘史料(《蔡元培全集》編者即從中搜輯一通蔡氏信札)。
事實上,此書編選近代名家手跡極為豐富,有以書法見長者,如于右任、沈尹默、白蕉、鄧散木等人的作品,亦有社會各界名流手跡,如蔡元培、陳獨秀、傅斯年、葉恭綽等,其中輯入的兩頁吳梅詞稿作為“書法應用”附編之首,亦足見編者對吳梅書法的重視。只是編者并未意識到,此舉又將吳梅詞作也保留了下來,實在是“一舉兩得”的佳話了。
在此,筆者不揣谫陋,酌加整理,將這兩頁吳梅詞稿原文,轉(zhuǎn)錄如下(第二頁詞稿因《霜厓詞錄》有載,故以詞稿為底本,《霜厓詞錄》與之有差異處以下劃線標出,括號內(nèi)標示“異文”):
【一】
探春(步夢窗韻示藕初并湖帆)
山意情微寒,鶴夢乍醒,春歸庭戶,杖履西崦,一笑身輕蝶羽。東風緊,斜照澹,凍云飛,殅?雪舞。對葉村,婆娑,幾樹倩魂應寤。
重踏娃宮舊路。算影事壽陽,前塵空絮。故苑花殘,那更嚴城聽雨。紅羅亭、誰吊古。忍相約,聯(lián)騎去,黯銷凝,回廊笛罷,又吳天暮。
霜厓初稿
吳梅《探春》詞稿
【二】
玉京西去多山,山花紅到無人處(云深處)。疲驢破帽(緊跨),停鞭遙指,十三陵路。故園衣冠(我亦亭林),鼎湖弓劍(麻鞋拜泣),黯然終(懷)古??蠢舛鏖T外,豐碑突兀,留宸翰、傷高句。(詞錄有注:清高宗哀明陵詩,刻長陵碑陰)
依舊(偏遇)清明風雨,遍荒郊(問春郊)、棠梨誰主。三朝要典(薰天珰焰),千秋金鑒(沉淵詔獄),一抔(都歸)黃土。其恨當年(大似前朝),靖康北狩,永嘉南渡。問如今可有(喜寢園無恙),江東(漫勞)義土,種冬青樹。
水龍吟-昌平州謁明陵 霜厓
吳梅《水龍吟》詞稿
據(jù)上錄詞稿內(nèi)容可知,《探春》一詞,曾是吳梅寫示穆藕初(1876—1943)與吳湖帆(1894—1968)之作。吳梅與上海商界巨亨、昆劇票友穆藕初相交可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初。1920年5月,穆在北京拜訪了吳梅,研討保持昆曲之道。1921年春,穆又在上海發(fā)起,聯(lián)合江浙曲界名流組設了昆曲保存社;不久,又在蘇州桃花塢西大營門五畝園創(chuàng)辦“昆曲傳習所”。作為曲學家的吳梅,對穆熱心昆劇保存、傾心昆曲藝術(shù),自然引為同道,視作知音,過從甚密、交誼深厚。
至于吳湖帆,吳梅與之交往則較穆藕初晚了約10年。吳梅長吳湖帆10歲,兩人算是“忘年交”。出于對鑒賞字畫、古籍收藏方面的共同興趣,兩人時有切磋與交流。至1931年潘靜淑從吳梅學詞之后,吳湖帆也隨之多有請益,漸入倚聲填詞之佳徑。吳湖帆的詞作風格,推重周邦彥、吳夢窗。故吳梅這首“步夢窗韻”的《探春》,既寫示穆,又寫示給吳湖帆,也是與友人心意相通之舉罷。
綜上所述,吳梅《探春》一詞,可能寫于1932—1937年間。其時,吳梅任教于南京中央大學,往返于蘇州、上海等地,與穆、吳二人均有交游?;蛞蛴捎谖闯舻妆局?,至1938年3月編定《霜厓詞錄》之際,這首《探春》未能輯入。而這一頁《探春》詞稿,最終于1948年12月在上海影印出版之時,吳梅與穆藕初二人俱已作古,惟有吳湖帆尚健在。聯(lián)系到吳湖帆曾從吳梅學詞,又雅好收藏字畫,更兼《書法大成》一書中尚輯有數(shù)通他人(張季直、馮君木、余紹宋、葉恭綽等)致吳湖帆書札等諸多因素來考察,這一頁《探春》詞稿及另一頁《水龍吟-昌平州謁明陵》詞稿,極可能正是吳湖帆舊藏并提供給是書編者的。
吳梅《水龍吟-昌平州謁明陵》一詞,創(chuàng)作時間則較早,應為其尚在北京大學任教期間所作。詞稿與《霜厓詞錄》所輯者,在文字上差異較大,可知作者在后期修訂甚力。此詞風味與《探春》迥然不同,大有北國獷豪之情,少有江南旖旎之態(tài)?;蚺c作者時在北地,風物情懷本就大異,更兼親臨滄桑歷史之境,又值中年壯懷未泯,故可發(fā)此浩然蒼涼之腔調(diào)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