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山東安丘發(fā)現(xiàn)“三教”石廟宇

      2019-06-07 15:05王升照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6期
      關鍵詞:宗教

      王升照

      摘 要:山東安丘第三次文物普查發(fā)現(xiàn)一“三教”石廟宇,文章通過對該石廟宇石刻造像的解讀分析,考證其建造的年代以及分析“三教”對山東民間宗教信仰產(chǎn)生的影響。。

      關鍵詞:“三教”;土地祠堂;宗教

      1 土地祠堂的簡介

      該土地祠堂位于安丘市輝渠鎮(zhèn)留山東側(cè),上孟家村之南(經(jīng)GPS測點,E:119°00'19.8",N:36°17'36.1")。土地祠堂為一整體火山巖石雕琢而成,整體呈廟宇狀,高94厘米,面闊90厘米,山墻寬70厘米。后墻屋檐略高于前屋檐,后墻檐高55厘米,前墻檐高50厘米,仿硬山磚石起脊覆瓦式建筑。前后檐雕滴水為獸面狀,其下仿磚石疊澀檐三層。四壁無窗,唯正面檐下題“土地祠堂”四字下方處開設拱形門洞,洞高30厘米,寬20厘米。在門洞兩側(cè)以線刻淺浮雕手法刻畫了唐僧師徒四人,自右及左依次為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和尚。孫悟空一手持棍棒于肩,一手搭眼觀望,作弓背邁腿狀;豬八戒肩扛五齒鋼鈀,肥頭大耳,腰系短衣褲裙狀;唐僧身騎馬上,頭戴寶葉花冠;沙和尚位于最后,身體略顯瘦小,似為挑擔狀(圖1)。

      石廟宇的東山壁上雕刻著一組道教人物,應該是東王公和西王母,但其身后都有背光。兩人并排端坐于長方形案幾之后,案幾下方兩側(cè)分別雕刻著一個童子狀人物。該組畫面下刻畫城門洞,故人物應該是位于城樓之上。這組人物的上方還刻飾著亭閣狀圓頂形建筑(圖2)。

      石廟宇西山壁上雕刻著一組佛教人物。中間為主尊,頭后肩上有背光,似二層火焰狀,雙盤跌坐于仰蓮之上,手、面不清,身著通肩袈裟。其右側(cè)為菩薩立式站姿,頭后有背光一層,頭、臉側(cè)轉(zhuǎn)面向主尊。其左側(cè)為一菩薩站姿,頭后有背光,衣飾、手勢不詳。主尊仰蓮之下刻畫有數(shù)層梯狀臺階,其左側(cè)有兩個供養(yǎng)人,似為俯跪祈拜狀(圖3)。

      石廟宇后壁雕琢最為粗糙,畫面應為仙人騎鶴。因其后有一似人似鬼的人物,有專家認為是“方向氏”,那么就可以理解為死者靈魂駕鶴升仙西去,后有方向氏驅(qū)鬼。仙鶴之上的前方有云朵狀雕刻。這一組人物應該是在天上。而其下刻飾著五個人物,四個大人中間為兒童,或作仰天觀望,或為低頭哭泣狀(圖4)。

      石廟宇的四壁外墻皆刻飾著線刻人物淺浮雕。石廟宇石質(zhì)是火山巖漿凝固形成的巖石,石質(zhì)堅硬而粗糙,且密布因巖漿氣泡冷卻形成的眾多孔洞。在雕刻人物時,因石質(zhì)堅硬而極難雕琢,又因氣泡孔洞多,而不易表現(xiàn)畫面。所以我們現(xiàn)在來看,有些人物的衣紋面像模糊不清,或者只能看出其輪廓和線條。這四組人物既有佛教又有道教,還有死人升仙、唐僧取經(jīng)等畫面。

      據(jù)查閱相關資料,土地祠又叫土地廟,在民間數(shù)量眾多,是道教中最小的廟宇,明清時期幾乎村村都有?!缎⒔?jīng)緯》載:“社神,土地之神。”傳說土地爺(神)為一慈眉善目的老者,或頭戴烏紗帽,或簪發(fā)無冠,身穿長袍及地,手持一杖,彎腰弓背。他是民間的一位地方小神,所以民間對其敬奉而不畏懼。如遇村中有人過世,須先到土地廟前“報告”,也叫“報廟”,而后由土地神再向城隍廟里的城隍爺報告,這才可以給死者注銷陽間的戶口,死者才能升仙或進入冥府,或淪為地獄。石屋宇后山墻的畫面就是刻畫了此等含意。

      2 土地祠堂的年代及佐證

      石廟宇下有底座,為平面大石塊。當從門洞中向廟內(nèi)窺視時,發(fā)現(xiàn)廟宇內(nèi)門對面的北壁上采用高浮雕手法雕刻著一組人物。該組人物為一主二仆。主像高48厘米,頭戴折巾高冠,方臉大耳,高鼻方口,胡須美髯,身著廣袖長袍,雙手對握于袖內(nèi),從衣著比例上看似乎身高腿短。此像應該是土地爺或土地神的形象。其左側(cè)石雕人像略矮小,高37厘米,頭大面方,頭似為光頂狀,上身穿圓領通肩大衣,雙手亦抄握于廣袖中,從頭部看應為佛教人物。主像右側(cè)的人物像高38厘米,頭戴冠帽,樣式不清,雙手抄握,應為道教人物。這組人物造像應該代表著“儒釋道”三教合一(圖5)。宋代對“三教”有明確的詮釋。北宋張伯端在《悟真篇·序》中謂“教雖分三,道乃歸一”。青州的仰天山文殊寺附近曾出土一塊碑,上面刻著“三一”二字。至元代,王重陽則完全打破門戶之見,鮮明地高舉起“三教一家,三教平等”的旗幟。他在詩中說:“釋道從來是一家,兩般形貌理無差?!薄叭彘T釋戶道相同,三教從來一祖風?!庇终f:“心中端正莫生邪,三教搜來做一家,義理顯時何有異,妙玄通后更無加?!彼肿隽艘粋€形象的比喻:“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p>

      廟宇內(nèi)西壁上雕刻著似人非人狀造像,高34厘米,肩寬15厘米。像頭生雙角,頭發(fā)上揚聳立,粗眉倒立,面目猙獰如惡鬼狀,雙手下垂握于腹下(圖6)。

      屋宇內(nèi)東壁上雕刻著一尊頭戴明代烏紗官帽人物造像,高32厘米,肩寬15厘米,腹間系袍帶(圖7)。從其頭戴的官帽和腰間蟒袍看,該造像應為明代。因此,同樣也可以證明該石廟宇應雕鑿于明代。

      經(jīng)過進一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該石廟宇是從底部開口開鑿的,先鑿刻出內(nèi)腔及內(nèi)部人物后,再反扣在石座之上的??梢韵胂螽敃r的雕刻藝人在雕琢內(nèi)部這五個人物時的情景,藝人通過正面的門洞作為透視孔,雙手在屋宇內(nèi)腔中進行雕刻,由此可見當時雕刻之難度。

      這件“三教”石廟宇或者說“土地廟”小屋,小中見大,粗中見細,既表現(xiàn)了當時工匠妙手天成、匠心獨運,又體現(xiàn)了當?shù)氐男叛鰹椤叭毯弦弧钡男叛觥?/p>

      3 “三教”對山東地區(qū)的影響

      “三教”在明代之前是在王重陽大力倡導下發(fā)展壯大起來的一種民間宗教。在元朝國師丘處機的倡導和推動下,至明代在山東廣大地區(qū)普及。因其教義簡明、修行方便,利于在民間大力推廣。王重陽祖師有詩把人生悟道比喻成下棋,《嘆世》詩:“堪嘆世間名與利,朝貪暮愛沒休時。悟來恰似觀棋者,迷后渾如敗者棋。”王重陽在寧海馬鈺家中修庵傳道,取名“全真教”,其實是遵循了“三教合一”的宗旨。他在寧海登州一帶陸續(xù)點化接納了七大弟子后,又建立起了“三州五會”。史料稱“遠近風動,與會者千余人”,山東半島被視為全真道教“三教合一”的發(fā)祥之地。

      至于石廟宇正面上的師徒四人取經(jīng)圖是我國家喻戶曉的神話故事。從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看,它最早在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的著作中有如下記載:景佑三年(1036),歐陽修與友人同游揚州壽寧寺,看到該寺經(jīng)藏院的一面墻壁上有五代時繪的玄奘取經(jīng)畫,相當精美,堪稱“絕筆”。后來,北大考古學家宿白教授與敦煌文物研究所常書鴻所長考察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時,陸續(xù)發(fā)現(xiàn)了榆林窟的第2、第3、第29窟的壁畫上都繪有唐僧取經(jīng)圖,皆為西夏時期的作品。我們這次在這座小小的道教廟宇上發(fā)現(xiàn)唐僧取經(jīng)圖,不僅說明經(jīng)過了千百年的神話傳說永留民間,更能證明佛教、道教和儒教相互包容,在民間相當普及并廣泛信仰。

      猜你喜歡
      宗教
      我們解釋一個奇跡的時候,不必害怕奇跡失蹤
      宗教文化交流在對外戰(zhàn)略中的積極作用
      且虔誠,且寬容
      馬克羅斯科宗教主題繪畫的情感表達
      儒家文化與書院基址的選擇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人間佛教的社會功能
      永福县| 桂林市| 遂昌县| 商丘市| 汽车| 香港| 库伦旗| 金昌市| 陕西省| 东兰县| 太仓市| 曲靖市| 微山县| 安达市| 拉孜县| 安多县| 和龙市| 双柏县| 沅江市| 昔阳县| 紫云| 浑源县| 抚松县| 三亚市| 龙川县| 彰武县| 广平县| 安宁市| 微博| 准格尔旗| 营山县| 云林县| 石河子市| 华亭县| 中阳县| 内丘县| 循化| 扎赉特旗| 清涧县| 托克逊县| 虞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