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易
北宋詩人王安石曾在他作的《梅花》中借用墻角的幾支梅花表達自己孤獨的心態(tài)和艱難的處境。在詩中,有一句生動的描述:“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通過梅花的“暗香”,他判斷出,樹枝上的并非積雪,而是散發(fā)著香氣的梅花,將梅花雪白的顏色和清幽的香氣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無獨有偶,北宋詩人林逋在《山園小梅》中,也用“暗香”描述了梅花的香氣。兩位詩人想表達的情感不同,但是他們詩中的“暗香”展現(xiàn)了同一個科學現(xiàn)象——布朗運動,即懸浮的微粒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
布朗運動和花香有什么關(guān)系呢?氣味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能聞到它,如果我們能像蟻人一樣把身體縮小到細胞那么小,那么在一棵開滿鮮花的樹旁,我們就可以看到四處飄散的氣味分子了。這些微小的粒子不停地運動,溫度越高,運動越快;溫度越低,運動越慢。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將一支散發(fā)香氣的花放在冰箱里,另一支同樣香氣的花放在室溫下,對比一下哪個環(huán)境下花更香,答案會是后者,因為室溫比冰箱的溫度高。王安石和林逋描述梅花的時節(jié)是早春,寒冷散去,天氣逐漸變暖,花的氣味分子活躍起來,飄入詩人的鼻腔。當氣溫更高時,花的香氣也會更濃,這就怪不得陸游會有“花氣襲人知驟暖”(《村居山喜》)的感受了。
花的芳香分子刺激嗅覺感受器,嗅覺感覺器接收信息傳遞到大腦,我們才聞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