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
◆摘 ?要: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自然學科,通過一些科學知識和生活現(xiàn)象及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研究的興趣和探索的思維。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生活化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是為生活服務的,都是為了改變或者是改善生活。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多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和書本知識與考題的多種轉化,過分忽略了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和教學方法的生活化對于知識在生活實際中應用的重要性,所以,在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下,我們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和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很難真正教會學生如何將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讓它發(fā)揮知識應有的作用,以至于最終教育形成了很大一部分所謂的“書呆子”,也通過實踐的檢驗,得出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真理”。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精神的自然學科,通過一些科學知識和生活現(xiàn)象及自然現(xiàn)象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于科學研究的興趣和探索的思維。在小學科學課本中多以生活實際中的動物、植物、大自然等為教學內容,因此,在教學中也要能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的教學,將課堂生活化、知識生活化、考核內容生活化,這樣的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讓學生很容易理解科學知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科學知識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適應能力和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能力,除此之外,生活化的教學還能夠讓學生在透徹理解知識和提高能力的情況下,為將來服務于社會和人類打下良好而結實的基礎。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將小學科學教學課堂生活化
要想在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教師必須要先將課堂生活化,即能夠將死氣沉沉、沒有生機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將充滿深奧難懂的課堂氣氛變得和生活一樣輕松起來;將嚴肅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轉變?yōu)橛H密無間的朋友關系課堂。只有將教學課堂生活化,才能夠給生活化的教學做基礎,讓學生能夠輕松和愉快地進入課堂學習的環(huán)境中,讓那些不喜歡學習或者是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夠釋放壓力,輕松地進入課堂學習中,除此之外,一個生活化的教學課堂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自由生活一樣的上課模式。
2.將小學科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在小學科學課本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本內容基本是生活中常常遇到的科學現(xiàn)象,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只將課本知識作為科學理論進行講解,很少或者是基本沒有將知識融入生活現(xiàn)象去講解,導致學生理解難、聽不懂,甚至給學生造成困擾,不知道這些知識學了有什么用,最終導致學生對科學課產生厭惡的情緒。所以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一定要結合生活現(xiàn)象去講解,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現(xiàn)象的疑惑,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比如:教師在講解“雨的形成”的科學內容時,首先可以提問學生雨是如何形成的,因為在生活中,由于家長和學生自身的原因,對于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賦予神話或者不合邏輯的解釋,像有些學生就認為雨是天上的雨神在降雨,還有的學生認為是小龍女在哭啼等等。教師在提問的同時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然后,教師再通過一定的實驗和講解,讓學生通過親眼觀察,認識到雨的形成原理和形成過程,糾正學生對于雨形成的錯誤思想,同時也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知識的有用之處。
3.教學情境生活化
科學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不斷探究的過程。那么在進行科學教學的時候就要抓住這樣的過程,進行小學科學教學的時候側重點就應當在于讓學生參與到發(fā)現(xiàn)、探究中,科學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并創(chuàng)設相應的生活情境,調動起學生對于科學學習的積極性,用已知的生活經驗或者生活常識去思考未知的科學教學情境中的現(xiàn)象,讓科學課堂變得更加的生活化。在教學《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時,教師用錄音機播放音樂,然后讓每位學生用手摸一摸錄音機喇叭處,讓學生感受音樂的聲音從錄音機里傳來時的震動。然后再讓學生跟著老師發(fā)音的同時用手摸著自己的聲帶位置,問學生感受到了什么?對比之前錄音機的喇叭,又能總結出什么現(xiàn)象?然后教師再把小鼓拿出來上面放上幾粒黃豆,輕輕敲幾下,會發(fā)現(xiàn)黃豆會在鼓面上隨著鼓槌的落下而彈起。學生一下子就會被彈起的黃豆所吸引,成為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一個小的高潮。無論是音樂的播放、人們的說話還是敲鼓都是學生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當把這些生活中的場景帶到課堂中來,學生就會覺得無比親切。平時經常見到的卻沒有認真的觀察也沒有仔細的思考,但出現(xiàn)在課堂上學生的目光就會被教師的每一個動作所吸引,學生的思維也會跟著教師的教學步驟一步一步的深入下去。通過生活中的幾個現(xiàn)象,可以引發(fā)學生思考“聲音是怎樣產生的”。接下來,教師繼續(xù)拋出問題:“你們都聽過哪些聲音?”學生們踴躍回答生活中的聲音:媽媽叫我起床的聲音、小兔子吃白菜時的聲音、走路時的聲音、時鐘滴滴答答的聲音……最后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聲音是通過震動傳播的”。
4探究材料生活化
科學的探究除了離不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也離不開生活化的探究材料。比如前面提到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紙、一把尺子,一支鉛筆,讓學生把這些東西弄出聲音來。學生們不覺得這是枯燥的實驗探究,而是有趣的游戲比拼,原因就在于探究的材料他們再熟悉不過了。再比如“做一杯飲料”,學生們平時都喜歡喝飲料,那么課堂上把做飲料用的原材料拿出來,讓學生自己操作,學生既覺得新奇又覺得熟悉。新奇的是大家不知道這些東西怎樣做成飲料;熟悉的是因為原材料大家都認識:奶粉、白糖、冰糖、溫水、礦泉水、醋等。接下來在老師的指令下進行操作,比如在分別礦泉水里加入奶粉和加入冰糖,就會發(fā)現(xiàn)奶粉很快就在水里消失不見了;分別在溫水和涼水里加入奶粉,發(fā)現(xiàn)奶粉在溫水里消失不見的速度更快。通過一組組的對比,最后可以總結出:同樣的水溫下粉末狀比塊狀溶解的快,同樣的物質溫度高的溶解快。隨著課程的推進,還可以發(fā)現(xiàn)可口可樂等碳酸飲料里有氣體,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固體、氣體、液體基本都可以溶解于水。接下來讓學生自己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制作飲料,作為這堂課的戰(zhàn)利品。當學生都做完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每位同學做的飲料的味道都不太一樣,思考下為什么會有不同,加入量的多少,加入的先后順序,加入的時間,加入的東西等等都會影響飲料的口感。最后教師可以總結:做飲料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飲料配方也是來之不易的。
三、小結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不僅能夠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且,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進行生活化的教學時,除了能夠將課堂氣氛生活化,教學內容生活化,考核方式生活化,還要多注意總結經驗,防止在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放羊式”的教學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