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這個四月,汽車圈里最鬧騰的就是西安女車主奔馳漏油維權事件。現(xiàn)在看來,這位CLS的女車主在引擎蓋上這一坐一哭,確實管用,影響力堪比當年孟姜女哭長城,就連奔馳中國本不想示人的股東內幕,都被一五一十地抖露出來了。如今雖然事件已趨于平息,但作為一個喜歡在技術方面刨根問底的理工男,我卻發(fā)現(xiàn)有個疑問始終無人追究也無人解答,這臺奔馳CLS漏機油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么?
懂點汽修的人都知道,能造成機油外漏的通常就那幾個地方,比如氣門室蓋墊、汽缸墊、正時蓋墊、油底墊、凸輪軸及曲軸油封、渦輪增壓器、機油散熱系統(tǒng)、機濾座等等。其中較為復雜的維修項目,就是更換缸墊和更換曲軸后油封了,但是即便這樣,也不需要像大修那樣將發(fā)動機完全拆解裝配。所以我真是想不通,到底是什么樣的漏油故障,讓4S店磨磨唧唧了15天還搞不定,之后竟然提出要更換整個發(fā)動機總成?難道是因為缸蓋、缸體這樣的核心部件有類似金屬裂紋這樣的嚴重制造缺陷?如果只是像上面我所提到的那些由墊片、油封導致的常見故障,奔馳大可不必隱瞞,大大方方地說清楚就好了。要想徹底打消消費者的顧慮,就應該把這事說透了。
另外,對于CLS這樣一臺需要長時間海運過來的進口車,4S店在交付新車前,肯定有一整套非常嚴格的PDI(新車交付前檢查)程序,要對可能的故障隱患進行排查。在這其中,機油液面一定是檢查的關鍵項目。我猜CLS300這臺M264發(fā)動機應該是用電子機油尺,那查一下液面狀況也是很簡單的事,為什么當初就沒查出來呢?
這又帶出了另一個問題,如果PDI檢查出車有毛病,4S店維修之后應該怎么去處理,是否需要告知消費者呢?按照中國汽車流通協(xié)會制定的PDI行業(yè)規(guī)范,如果涉及43種汽車主要零部件的修理,涉及鈑金修復和全車主線束更換、或者修復率(零配件市場指導價+工時費/同批次和同型號的供應商制定的整車市場指導價格)超過了5%,就需要明確告知消費者,這是一臺經過修復的新車,具體的修復內容是什么,從而讓消費者有知情權并決定是否購買。雖然規(guī)定如此,但實際情況是,廠商和4S店都不太愿意把新車已經過修復這一事實告知消費者,除非實在是無法隱瞞??陀^來說,這里面固然有廠商和經銷商的原因,而國內消費者對此也缺乏一點理性。
然而,這事就這么糊弄過去了,真相到底如何?如果沒人關心,未來難免還會有類似事件發(fā)生,不信就等著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