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飛
【摘? ?要】童話,蘊含豐富的人文精神,密切聯(lián)系兒童的想象世界,深受兒童喜愛。學生讀童話,往往把目光盯在有趣的情節(jié)和生動的形象上,具有明顯的休閑娛樂性質;教師教童話,通常側重其人文內涵。為提升童話教學的語用品質,防止童話閱讀僅在語言的表層滑行,我們有責任創(chuàng)造言語表現(xiàn)的機會,引領學生含英咀華,培養(yǎng)指向內蘊的感悟力;梯度實踐,錘煉指向故事的講述力;學以致用,發(fā)展指向言說的遷移力。
【關鍵詞】童話? ?言語表現(xiàn)? ?教學策略
童話,具有濃厚的幻想色彩,以故事為載體向兒童傳遞真、善、美的正能量。比如《七色花》教育孩子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告訴孩子評價他人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有沒有實際用處;《去年的樹》思想內涵則更為豐富:跨越生死的友誼、承諾、執(zhí)著以及放手……正因為此,童話教學特別容易過分強調思想教育,犯重人文性、輕工具性的錯誤。眾所周知,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高舉“語用”旗幟,從言語表現(xiàn)的視角看童話教學,有利于正確把握童話的教學價值,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設計有效的教學策略。
一、含英咀華,培養(yǎng)指向內蘊的感悟力
童話語言淺顯,幾乎沒有什么生僻的詞句。然而,淺顯并不意味著直白。童話很少在文中直接出現(xiàn)概括人物特點的詞句,一般不會直接揭示故事的主題思想,語言的特別之處更需要我們用心去尋覓、辨識。童話課堂上,教師要帶領學生在靜心推敲詞句的基礎上盡情傾吐交流,在互動中撩起角色形象、主題思想與語言特色的面紗,真正領略童話的內蘊之美。
1.感悟角色形象。
童話離不開角色,無論是擬人體童話、常人體童話還是超人體童話,它們都通過塑造角色,啟迪兒童增長智慧,滋養(yǎng)心靈。感悟角色形象,主要有兩個策略。一是啟發(fā)想象。好的童話作品力避直白,追求“意則期多,字唯期少”的表達效果。組織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在想象中填補文本空白點與含蓄點,理解角色形象,進行鑒賞與評價。如教學《不會叫的狗》,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小狗因為不會叫而苦惱、自卑的情態(tài)。二是品味對話。俗話說“言為心聲”,童話一般通過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展開情節(jié),塑造形象,推動故事。
2.感悟主題思想。
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但童話的幻想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的。兒童閱讀童話,可以通過文中的幻想認識自然與社會,形成是非善惡的判斷力,增強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但是,童話教學對主題的把握不能依賴于抽象的分析,因為抽象地分析主題會把學生帶出故事,破壞童話的意境之美。我們可以借助文本語境搭設言語支架,讓學生在情境中延展幻想,自由地思,暢快地說,在無痕之中得到思想啟迪。例如教學《航天飛機》,我出示智慧老人的話:“航天飛機有他的長處,你也有你的長處。你的作用也是航天飛機替代不了的呀!”學生認為智慧老人是想讓飛機知道自己也有自己的長處。很顯然,這樣的理解是淺層的。我引領學生交流普通飛機的長處,然后進一步追問:“經過智慧老人的點撥,普通飛機恍然大悟!他明白了什么呢?”學生順著文路展開幻想,他們的發(fā)言自然而然地觸及到這篇童話的主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我們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薄皩Υ约旱拈L處不驕傲,對待自己的短處不自卑?!?/p>
3.感悟語言特色。
日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新美南吉說:“應該想到童話的讀者是誰。既然讀者是小孩而不是文學青年,那么今日的童話就應努力回歸到故事性來?!鄙鷦有蜗蟆⒏挥型な峭捳Z言的重要特征。為了把故事講得生動形象、富有親和力,童話常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來加工語言?!缎÷吨椤分杏羞@樣幾個比喻句:“早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笨梢猿鍪尽霸缤?,小露珠?!弊寣W生和原文比較,體會到比喻的妙用:具體形象地寫出了小露珠閃亮、透明、圓潤的特點。此外,語言的反復也能讓童話故事妙趣橫生。童話特別喜歡用反復的語言,反復的語言符合七到十二歲孩子的語言認知特點,也為語言生成提供了契機。前面所舉《小露珠》中的句子,就有反復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現(xiàn)象。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上這句話在文中再插入一段故事,加深對反復的語言表達效果的認識。
二、梯度實踐,錘煉指向故事的講述力
故事天生就是用來講的,童話故事也不例外。講故事的形式不拘一格,主要有簡要講述、詳細講述和創(chuàng)造性講述三種。它們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意義非凡:擴充語言儲量,豐富言語圖式,發(fā)展概括能力,提升表達自信,磨礪言語個性……故事有其內在機理,學生存在個性差異,所以培養(yǎng)故事的講述力切忌一刀切、齊步走。我們可以設置講得出來、講得生動、講得新穎三級階梯,因文而異,化難為易。
1.講得出來。
記住故事內容,是講故事的前提和基礎。理清童話結構,形成情節(jié)脈絡,能夠降低講述難度,幫助學生講得有條有理。童話結構不拘一格,主要有單線性結構、對比性結構和反復性結構。
單線性結構:以主人公的活動貫穿整個故事,或者有類似于糖葫蘆中間那根竹簽一般的線索,把一個個故事情節(jié)串聯(lián)成有機的整體。理清了單線性結構童話的“線”,講述時就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做到游刃有余。例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文,以小蟋蟀“紅頭”在牛身體里旅行的路線為線索:牛嘴里——牛肚子里——第一個胃——第二個胃——牛嘴里。教學時,可以先指導學生在文中圈畫出寫“紅頭”所在位置的詞語,形成“紅頭”的旅行路線圖。有了這根“竹簽”,學生的講述就有了抓手,講述時便能底氣十足。
對比性結構:為了讓形象更鮮明,主題更突出,有的童話把不同人物放在一起對比,或者把同一人物的前后表現(xiàn)進行對比。比如《蒲公英》一文,把沙漠、湖泊、泥土的樣子進行對比,接著把蒲公英種子對沙漠、湖泊、泥土的態(tài)度作對比,最后把落在沙漠、湖泊、泥土里的蒲公英種子不同的結局作對比。教學時,可以把這三組對比整理成板書,直觀地反映行文思路。既方便學生記憶內容,又能引導學生在講述時順應文路,講出角色間的對比關系,講出引人入勝的矛盾沖突,講出耐人尋味的主題思想。
反復性結構:這類結構的童話中有相同或相近的情節(jié),在不同的地方反復出現(xiàn),每次反復都會加入一些新元素,內容上形成遞進關系。薛法根老師執(zhí)教《猴子種果樹》一課,薛老師提供的文字,是全文三段故事情節(jié)所共有的文字。他指導學生講述第二、三自然段,教師提供的文字由多到少,學生記住的情節(jié)由少到多。再讀后面內容,學生輕而易舉地發(fā)現(xiàn)了反復性結構的秘密:后面兩段故事和這第一段比,內容變了,但結構相同,表達相似。帶著發(fā)現(xiàn)的興奮,學生講后面兩個故事時胸有成竹,氣氛活躍。
2.講得生動。
不同人講同一個故事,感覺不盡相同:可能讓人覺得津津有味,欲罷不能;也可能使人感到索然無味,昏昏欲睡。學生共讀一篇童話,大家都已了解童話內容,要想讓講述過程深受他人歡迎,必須在講生動上下功夫。那么,如何講生動呢?
整體把握角色情感。講述者應該以一種鳥瞰的視角,洞悉角色在整個故事中的情感變化。抓住角色的情感變化,才能既見“樹木”又見“森林”,對每一個局部情節(jié)的處理做到心中有數(shù),講出一波三折的起伏感。否則,你的講述很容易因情感處理無變化而導致平淡。例如《水上飛機》一文,小海鷗發(fā)現(xiàn)大海上有“長翅膀的船”時感到好奇,聽說“大船”是飛機時吃了一驚,知道水上飛機的本領后十分佩服,和水上飛機暢談時倍感高興。講述者應鮮明地表現(xiàn)出角色在每一個當下的情感體驗,同時還要“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為后面的講述做好鋪墊,讓聽者能夠明顯感覺到角色情感的動態(tài)變化。
直觀表現(xiàn)故事情節(jié)。影響聽者感受的因素,不只是故事內容,還有講述者的語氣語調,以及講述者的表情、手勢、站姿等體態(tài)語言。優(yōu)秀的講述,總是想方設法地利用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調動聽者的想象,讓聽者腦海中浮現(xiàn)出直觀畫面,產生身臨其境之感。童話極富兒童情趣和游戲精神,像《小稻秧脫險記》《不會叫的狗》這類對話較多、情節(jié)曲折的童話,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表演。當學生成為童話世界中的一員,揣摩表演技巧時,更能夠理解角色心理,享受童話世界帶給自己的審美愉悅。
3.講得新穎。
講得新穎,主要指創(chuàng)造性講述。創(chuàng)造性講述立足文本,改變人稱或內容,主要形式有變換視角講述和創(chuàng)生內容講述。
變換視角講述。童話,采用的是講故事的方式,一般以旁觀者的口吻敘述。講述時,可以從故事中選定一個角色,以他的視角講述,進入角色,融入童話,在相同的故事中領略不同的風景。例如《一塊奶酪》一課,可以讓學生當螞蟻隊長,或者當年齡最小的螞蟻,用第一人稱講述整個童話故事。課文直接寫螞蟻隊長言行表現(xiàn)的文字多,僅有一句話中出現(xiàn)了年齡最小的螞蟻。因此,以螞蟻隊長的身份講,難度較小;以年齡最小的螞蟻的身份講,難度較大。學生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以及能力自由選擇。
創(chuàng)生內容講述。學生在完整講述故事的基礎上,于空白處加上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可以讓自己更好地融入故事,參與童話建構。比如學生講《三袋麥子》,可以想象小豬用面粉做了哪些食品,可以想象小猴種麥子前的心理活動、土地爺爺對小豬和小牛的評價……有的童話文本還特地設計了開放性結尾,滿足學生的創(chuàng)造欲望,深受學生歡迎。傾聽五花八門的結局,學生在分享故事的過程中收獲著創(chuàng)造性講述的樂趣。
總而言之,在童話教學中,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含英咀華,培養(yǎng)指向內蘊的感悟力;梯度實踐,錘煉指向故事的講述力;學以致用,發(fā)展指向言說的遷移力。
尊重兒童的言語天性,遵循童話的文體特征,從言語表現(xiàn)的視角教童話,能有效引領兒童親近童話,言意兼得,實現(xiàn)語文經驗和人生經驗的和諧共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青劍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