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利克
于教育,我是個門外漢,卻又遲遲進不了門,只好自己摸索。教育類書籍在書架上占據(jù)了一層,看得多了,就有些生厭:愛心、耐心、責任心……充斥其中,就像誰不知道那樣。一個觀點能寫出好幾本書,真正對自己有用的觀點卻像大浪淘沙,一本書能記住一句話就算不錯了。
初拿到李虹霞所著《創(chuàng)造一間幸福教室》,腦海里閃過的第一個念頭就是,這本書必定是對雷夫《第56號教室的奇跡》的仿作,也許是高仿,可我仍提不起興趣。
“文過于實”是我對這本書的第二印象。翻開書的前幾頁,“夢想、喜歡、愛生、溫暖、眼淚”,這些都是被用得泛濫的詞語。已為人師兩年的我,再不會像剛剛踏上工作崗位時那么“輕易相信”了,相信只要付出就能讓學生成長。太多時候,太多人和太多事情,讓你明白教育不是想象中的美好與單純。我就不信你在說著“兩個班,真好”時沒有抱怨過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我也不信你在句句不離“幸?!睍r沒有感慨過教育的艱難和困苦。你只不過濾去了各種負面情緒和思想,帶著最純真的念想與大家分享罷了。
“我看世界的眼睛比您矮”, 這是本書中的一個小標題,也是第一段讓我看到李老師愛生勝過自己的話。所有強調(diào)耐心、愛心的篇章都敵不過這一句站在學生立場說的話語。也介于此,我開始認真讀起這本書來。如果說前面的章節(jié)都是李老師對她所有幸福的闡述,那么從這之后,她就開始一點點地來解釋幸福的來源了。
你看,學生轉學之后因不舍李老師又重新轉回來學習了,李老師曾給予過她多大的愛與溫暖啊!那個做什么都比別人慢很多的學生“夢”,李老師又花費了多少時間握著她的手教她一筆一畫寫出端正的字跡!那一通最后的電話,那一聲清醒后的“李老師”,是她用了多少的關懷和暖意在孩子們心上深深烙下后才換來的!有了心底深處的溫柔相待,有了課堂上恰如其分的嚴慈并濟,我們怎能不說,這些孩子是如此的幸運?
你聽,她的言語是如此溫柔,用關切疼愛每一個成長的孩子,用眼淚喚醒每一個掉隊的孩子;她的言辭是如此激烈,在家長面前一次次憤怒咆哮,只是為了讓他們“跟上來”,對孩子多一點照顧與關懷;她的朗讀又是如此美妙,帶領孩子們走進母語的懷抱,在語文的學習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
你看,她為了不讓孩子走彎路,一次次地改革教學方法,將音樂和語文整合起來,還不辭辛勞地改編和錄音;她為了讓孩子們學得不那么辛苦,將作業(yè)變成一項項任務,等著孩子們來認領,對于每個孩子的錯誤,她會一一指導,直到他們“過關”;她為了讓更多的孩子體會到“幸福”,主動承擔跨年級雙班語文的教學任務,讓兩個班的孩子在她的帶領下都變得幸福而聰慧。
你聽,那教室里傳出的誦讀聲,是世界上最美妙的聲音,讓在場的家長不禁為之動容,為之落淚;那課間的樂器聲,讓教師們深深陶醉并贊嘆不已;那一聲聲稚嫩的“李老師,我想你了”,以及一句句家長們發(fā)自肺腑的感激話語,也從未停歇過。
她彎下腰來,帶著孩子們一起打掃衛(wèi)生,孩子們自此學會了愛護環(huán)境;她乘著飛機跨越千山萬水,只為趕去看一個曾經(jīng)在她教室里學習過的孩子,讓孩子懂得什么是愛;她張開柔弱的臂膀,把和別人斗毆的男孩護在身后,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責任。
……
為人師者,盡可能應在孩子前行途中多扶一把,多盡自己的一份力。我明白“李虹霞”只有一個,成功從來都不可復制。但我也愿,這個世界,我的學生們,因為我的出現(xiàn),有過一點點改變,哪怕是一點點!
于教育,我仍是個門外漢,卻第一次有被人點撥的感覺?;蛟S因為自己原先帶著太多對教育書籍的偏見,讓我在未讀之時即已厭惡叢生。但無論怎樣,感謝機緣,這本書未曾讓我與它擦肩而過。這是我近來最大的閱讀之幸。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文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