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
摘要:財務類課程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案例分析的教學方法能夠將財務理論與財務實踐結合起來,便于學生掌握財務類課程的核心知識點,并將其運用于現(xiàn)實分析之中。本文以瑞銀集團的企業(yè)合并為例,就案例分析法的運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案例分析法;財務課程;教學
財務課程具有綜合性特征,要求少不僅要熟練掌握和運用會計信息系統(tǒng)和公司會計政策,還要對企業(yè)發(fā)展進行掌握,深入理解不同行業(yè)財務處理的動機和方法。筆者將通過例子詳細地說明案例分析法在財務課程教學中的實際運用:
一、案例描述
1998年,一場被稱為“上帝導演的合并”的合并案轟動一時,合并的雙方是瑞士商業(yè)銀行的兩大巨頭:瑞士銀行和瑞士聯(lián)合銀行。合并后,公司保留了UBS的名稱,但瑞士銀行是實際的收購方,合并后的管理團隊也大部分來自原瑞士銀行。合并一年后,瑞銀集團卻未能達到原先聲稱的利潤預期,企業(yè)管理也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問題。
從案例發(fā)生的背景來看,在國際方面,英國匯豐銀行對米特蘭銀行的收購已經完成并組建了匯豐控股,日本的東京銀行和三菱銀行的合并組建了新的東京三菱金融集團,德意志銀行對美國信孚銀行的收購接近尾聲,美國的花旗銀行、摩根銀行和美洲銀行都在緊鑼密鼓商談對其他美國銀行的收購事宜。合并已是銀行業(yè)發(fā)展大勢所趨。在國內方面20世紀90年代,瑞士的經濟增長幾乎停滯。全瑞士的各大銀行都面臨壞扣張增加,利潤減少的困境。
二、明確學習目標
(1)瑞銀集團本次合并不盡人意的原因進行探究。
(2)企業(yè)并購過程中存在的普遍性或典型性問題有哪些?
(3)如何去規(guī)避或防范這些問題?
三、案例討論分析問題
(1)合并結果分析
1.事先制定的收益率目標無法完成。
瑞銀集團原本預期合并之后的每股收益率司以達到15%-19%但1998年公司的每股收益卻只有10%,遠低預期,顯見市場對合并的消極反應,而瑞銀集團的1997年的“剔除重組費用稅前凈利潤”為6244百萬瑞士法郎,到了1998年,就只剩下4070百萬瑞士法郎,下降幅度接近35%
2.投資銀行表現(xiàn)不佳
在合并前,1997年瑞士銀行下屬的投資銀行“華寶狄龍”的凈利潤為1066百萬瑞士法郎,1998的凈利潤卻出現(xiàn)大幅下跌,為負706瑞士法郎。于此同時,華寶狄龍于瑞士境內的在職員工數(shù)量從1997年的3304人下降到了1998年的2502人,可以確知,這一年,瑞銀集團的投資銀行業(yè)務,開展得并不順利。
3.利潤大幅下降
通過查閱年報發(fā)現(xiàn),瑞銀集團的凈利潤由合并前的虧損667百力瑞士法郎上升到1998年的凈利3030百萬瑞士法郎,看似飛躍巨大,其實不然,1997年,瑞士銀行為并購瑞士聯(lián)合銀行提取了七十億瑞士法郎的重組成本,如果不考慮這部分支出,1997年瑞士銀行的稅前利潤為六十二億瑞士法郎,而1998年,重組之后的瑞銀集團,其稅前凈利潤僅為四十億瑞士法郎出頭。
(2)原因分析
1.忽視被合并方資產風險
擁有著豐富的風險控制經驗的收購方——瑞士銀行,在合并前的調查中,忽視被收購方——瑞士聯(lián)合銀行資產中存在的巨大風險,被合并方瑞士聯(lián)合銀行在合并前增大量投資于LTCM(長期資本管理公司)。但事實上LCTM持有的金融衍生品資產數(shù)額十分巨大,一旦市場出現(xiàn)劇烈波動,這些資產,就會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但是,為了防止并購失敗,加快并購進度,瑞士銀行在并購之前對于瑞士聯(lián)合銀行的 “盡職調查”只是敷衍了事,同時出于對市場的樂觀估計,對這項資產做了積極的判斷。
2.大幅裁員
裁員是瑞銀集團節(jié)約成本的主要方式,收購方瑞士銀行的高層計劃合并后在未來3至4年內裁員34%,以實現(xiàn)節(jié)約成本22%的目標。經過預測,在完成以上節(jié)約成本目標之后,瑞銀集團的稅后普通股回報率將達到15%至19%。
3.業(yè)務整合失敗
由于對地域的差異、企業(yè)文化和工作模式差別的差異缺乏重視,導致新企業(yè)內部矛盾重重,許多來自原瑞士聯(lián)合銀行的投資銀行工作人員表示,他們感到自己沒有被新的公司接受,在新的瑞銀集團得不到平等待遇,盡管他們能夠拿到比原先更高的薪水,許多人卻還是選擇了跳槽。無論收購方(瑞士銀行)怎樣試圖以“平等”的方式對待被收購方(瑞卜聯(lián)合銀行),人們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很容易察覺到不平等的氛圍。
四、學生思考總結
(1)謹慎評估,降低風險,不可操之過急
需要注意對風險的識別,審慎地評估風險,不可對市場過于樂觀,亦不可為加快合并速度,而對之前的盡職調查敷衍了事。
(2)適度裁員,減少人才流失
不可單為節(jié)約成本而過度裁員,導致人才的流失,或許裁員確然能節(jié)約成本,但裁員影響的,絕不只有被裁的員工,大量裁員也會令那些沒有被裁的員工心寒,進而離職而去。
(3)重視企業(yè)文化的構建
要注重企業(yè)文化的構建,形成一個多元包容,兼收并蓄的企業(yè)文化,盡量減少被合并方所體驗的不平等感,同時,合并之后的部門整合雖是必須,卻不可操之過急。部門整合的過程中盡可能不要做太大的人事變更,如果實在需要,也盡量挑選有經驗的職員,或重聘請新職員擔任。
通過以上案例的分析,使得學生掌握案例分析的方法,并對企業(yè)并購相關問題有了系統(tǒng)的全面的深入的理解和思考,筆者認為,在高校經管類課程教學中,應大量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將經濟實踐的案例融于教學之中,使學生更有效地將理論與現(xiàn)實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