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開林
10歲喪母,27歲喪父,由我來說這句“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不算離譜。
結(jié)婚之后,女兒出生,為了更好地照顧女兒,妻子希望我迎接岳父、岳母來住。于是我們的生活空間有了迥異于昔日的畫風。
岳母喜歡跳廣場舞,小區(qū)附近的公園就是她的大舞臺。在小區(qū)里,她有幾位忘年交,也是舞伴,只要天晴,晚上她們都會乘興而往,盡興而歸。這些年,岳母笑口常開,氣色上佳。岳父愛好書法,經(jīng)常去公園練字,觀者如堵。老有所養(yǎng)只是及格線,老有所樂才是高分值。
岳母姊妹多,外公已去世,90歲的外婆健在。幾年前,外婆輕微中風,腿腳不太靈便。外婆在幾個子女家“巡演”,所以岳母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陪老人生活3個月。今年,我們把外婆接到了家里來住。
此后,妻子就多了一項任務,用輪椅推著外婆去環(huán)湖林蔭道上呼吸氧氣、觀賞湖景。某個早晨,一位50多歲的男子過來向外婆問好,他用真誠的態(tài)度和語氣說:“你教育了我,我以后也要用輪椅把老母親推出家門,到公園來散心!”妻子沒想到自己做的分內(nèi)事居然會受到外人的夸獎,還激發(fā)了對方的孝心。
善待長輩,這可不是一個誰都能輕易完成的任務?!梆B(yǎng)”是基本層面,有些晚輩將長輩送去養(yǎng)老院,就以為萬事大吉,盡到了孝心和責任,實則遠遠不夠。“順”的層面是中間層面,晚輩順應長輩的愿望,照顧他們的生活,固然不錯,但長輩怕給晚輩添麻煩,會將自己的愿望暗中打個五折、八折,粗枝大葉的晚輩很可能被蒙在鼓里。“安心”的層面才是最高層面,長輩安心,晚輩也安心,一家人其樂融融,各自按照自己的心愿和節(jié)奏生活。彼此無礙,自然相愛;彼此無隔,自然相親。
(摘自《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