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在高中必修五語文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老師和學生對《滕王閣序》既愛又恨。愛其文采斐然、才氣橫溢;恨其典故極多,陌生又繁雜。若先讀《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的王勃傳章節(jié)和《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二十六》王勃傳的記載,再讀近佶屈聱牙的《滕王閣序》,王勃身上的很多密碼便迎刃而解。筆者就以這兩篇傳記文章帶領學生一起走進有血有肉、有毀有譽的王勃。
1 讀王勃的書香家族、絕世英才
《舊唐書·王勃傳》中開頭就記載了王勃的祖父是隋朝著名的儒學家、教育家、思想家王通。王通弟弟王績是后代公認的五言律詩的奠基人。王勃的父親王福畤也是讀書人。由此,我們可以讀出王勃生長在書香家族。這位“神童”必定從小就受到祖父、父親等人的儒學熏陶。王勃在寫作《滕王閣序》中,能一揮而就,想必與書香家族的熏染有一定的關系。
《舊唐書·王勃傳》中記載王勃“六歲解屬文”,而且“構思無滯,詞情英邁,與兄勔、勮,才藻相類?!本渥狱c出王勃的絕異之才?!缎绿茣ね醪獋鳌愤€記載了他“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 《指瑕》以擿其失?!鄙倌瓴湃A初露。
這位少年才華初顯時,就常被人熱捧。父親的朋友杜易簡常常稱他是“此王氏三珠樹也?!蓖醪獩]到弱冠之年,就考試中第。他文才出眾,受到武則天兒子沛王李賢重用,“召為沛府修撰, 甚愛重之。”他的才華因李賢更加光芒閃耀。
這位英才除了有文學之才,還精通天文歷法。兩篇傳記都有記載他在天文歷法方面的造詣。當然,最能體現他絕世英才當屬《滕王閣序》。《新唐書·王勃傳》對《滕王閣序》的創(chuàng)作經歷的精彩記錄就成為了一段佳話。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沆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
2 讀王勃的恃才天真、命運不濟
這位出身于書香世家,儒家大族而又才華橫溢的人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恃才傲物。王勃早期跟隨沛王李賢時借著自己被器重,又本性直率,卻無意觸犯皇權的威嚴。兩篇傳記都記載,在唐高宗李治諸多王子斗雞有勝負時,他居然“戲為《檄英王雞文》”替李賢出頭挑戰(zhàn)。這為游戲而寫的游戲之文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唐高宗看了文章,嫌棄其“據此是交構之漸?!庇谑恰凹慈粘獠??!薄俺獬龈薄1疽詾榍巴竟饷鞯耐醪瓉砹耸送镜牡谝粋€冷冬。
不久之后,王勃補任為虢州參軍。被貶之后,他也沒有意識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傳記記載“勃恃才傲物,為同僚所嫉?!薄耙胁帕杲?,為僚吏共嫉?!币灾劣诔跆扑慕苤坏臈罹级疾辉敢馀c他并居四杰。楊炯還公然道出“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勃)后。”可見,王勃的品行為人不齒。
恃才傲物之人容易在處事時我行我素、狂妄自大。于是一件非常之事的任意處置徹底地斷送了他的仕途,還差一點斷送了他的性命。
有官奴曹達犯罪,勃匿之,又懼事泄,乃殺達以塞口。事發(fā),當誅,會赦除名。時勃父福畤為雍州司戶參軍,坐勃左遷交趾令。(《舊唐書·王勃傳》)
官奴曹達抵罪,匿勃所,懼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址令。(《新唐書·王勃傳》)
以上兩段文段可知,這位才子膽大包天,做事喜歡劍走偏鋒。他先是收容罪犯,觸犯了法律;接著繼續(xù)犯渾——殺人。很多人認為他在《滕王閣序》感慨“關山難越”、“無路請纓”的原因可能是官場黑暗,但筆者認為王勃命運不濟的根本原因是性格的缺陷,人格的缺失。
王勃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政治碰壁。仿佛老天發(fā)現這位才子還沒有完成使命,讓他與死神擦肩而過,“事發(fā),當誅,會赦除名?!彼咄稛o路,只能一直南下,去投靠因他升官又因他貶謫的父親交址縣令王福畤。閻公宴請文人,他也順路參加了滕王閣宴。
3 讀王勃的客心愁郁、窮途末路
當世間人們正在傳抄、傳頌他的曠世之作時,他卻走向了陰間。也許王勃難以適應茫茫南海的沉浮,也許旅途勞頓耗盡心神,亦可能是客心愁郁難解,他渡南海時,墮水而亡?!杜f唐書·王勃傳》記載他是“墮水而卒,時年二十八”;《新唐書·王勃傳》則記載他是“度海溺水,痵而卒,年二十九?!薄杜f唐書》記載模糊,而《新唐書》記載較細。
客心愁郁的他,即使“識盈虛之有數”,感慨“時運不濟,命運多舛”也無法再次挽回生命的窮途末路,只留下的古今愛他之人長久的嘆息。
我們哀王勃生命之不永,又痛王勃性格之狂傲。悲其天才,又嘆其坎坷。兩篇傳記沒有記載王勃創(chuàng)作《滕王閣序》的具體時間,但是傳記的內容已經足夠為我們解讀《滕王閣序》的思想內涵。出身于書香家族的他,擁有絕世之才,絕世之才之人難免恃才天真,恃才天真之人容易遭遇命運不濟,命運不濟之人讓本可處中原政權中心的人客居他鄉(xiāng),最終官窮又命亡。
筆者和學生們讀完傳記之后,再回頭體味《滕王閣序》時,我們都不覺得此文艱澀難懂,反而感到此文酣暢淋漓,真乃天才之文!這位曾經向皇帝呈上《宸游東岳頌》和《乾元殿頌》的人,再也挽回不了圣心,更執(zhí)拗不了天意。他只有文字能抒懷,也只有文字能讓他自己不負此生。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