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皓
關鍵詞:重點題材;有效激活;應對能力
自2017年以來,中考由省統(tǒng)一命題,試題覆蓋面較廣,對學生的考查比較全面,圍繞初中范圍內的全部核心知識、重難點問題進行考查,既兼顧基礎性又重視靈活性,增加考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本質理解,特別重視對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知識能力的考查,特別重視對科學思維、物理過程探究能力的考查??忌偷谝痪€物理老師開始普遍反映每年中考難度越來越大,考生考出A級成績不易,老師培養(yǎng)優(yōu)秀學生的壓力在增加。
下面談談以一題材一事例如何有效激活物理問題來提升考生中考應對能力一些實踐做法。
科任老師在復習中首先要學習《物理課標》并研究考試新動向,熟知中考考點變化情況,熟悉中考對《課標》的各章節(jié)、各知識塊的知識點的能級要求。其次老師引導學生根據(jù)中考考點將每章節(jié)的單一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分類整理,建構知識網(wǎng)絡,形成知識脈絡鏈。然后,科任老師根據(jù)考點,掌握重點,明確學生的薄弱點,狠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進學生“三基”內化。更重要的是熟知中考的熱點、重點、難點以及學生的薄弱點。
比如:正確使用天平測物體質量的實驗和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是中考比較重要的考點。實驗時均要調節(jié)“平衡”(天平橫梁水平平衡、杠桿水平平衡),但調節(jié)平衡螺母方法不同。比如天平指針向右偏,那么平衡螺母向左調,而杠桿的右端向上偏,平衡螺母卻向右調;同時還要強調指出天平橫梁調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與杠桿調節(jié)水平平衡的目的也是不相同的。前者的目的是使得物體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讀數(shù),后者的目的是減少杠桿本身重力的影響。這樣把不同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找出“共點問題”,又比較出“異點問題”,要求學生掌握“三基”,又要內化“三基”。
對同一題材問題,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在用天平稱量物體質量時,在右盤加入最小砝碼時天平還不能平衡,這時不能再通過調節(jié)平衡螺母,只能移動標尺上的游碼來使得天平平衡;已調節(jié)水平平衡的杠桿,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中,也是不能再調節(jié)平衡螺母來使杠桿平衡。另外還要提醒,使用的天平和杠桿實驗裝置,移動離開原來實驗的位置,均應重新再調節(jié)平衡。
還可以精準提出三個“新問題”,不留盲點,在易錯點上注意歸納問題。
問題1:我們可以說“天平在稱量物體質量平衡時,物體質量等于砝碼質量加游碼讀數(shù)”,卻不可以說“杠桿不平衡發(fā)生偏轉時,是杠桿那側鉤碼的重力大于另一側鉤碼的重力”。
問題2:使用天平測量(同一)物體的質量,進行多次(三次及以上)稱量;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固體和液體密度時,也要進行多次(三次及以上)測量。多次測量的目的是減少實驗誤差。
問題3: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測量多組對應的力和力臂,目的是減少實驗錯誤,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避免結論的偶然性。
對同一重要的題材問題,既要讓學生掌握好“雙基”知識,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深化,增加一定的難度和深度,進一步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
根據(jù)上面的題材,可以進一步提高設問:
問題1:一臺天平,它配套的砝碼生銹了(或磨損),用生銹(或磨損)砝碼稱量物體的質量,其測量值與真實值相比較,是偏大還是偏?。?/p>
問題2:如圖1甲是小齊同學在稱量銅塊質量過程中的一部分操作,請你指出他在操作時犯的兩個錯誤是什么?
問題3:曉麗同學用天平稱量一顆螺母的質量,天平配置的最小的砝碼是5g(或為1g)。曉麗調節(jié)好天平平衡,然后按正確方法實驗操作測量,測得螺母的質量為28.6g,那么你知道曉麗在天平右盤中放了多少g砝碼?你知道用鑷子加砝碼的正確順序依次是多少?如果曉麗用這架調好的天平測量另一個物體質量時,誤將被測物體放在天平的右盤,按正常方法讀出物體的質量為33.4g,則這個物體的質量實際為多少g?
問題4:小龍同學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如圖1乙所示,彈簧測力計在A處豎直向上拉,使杠桿處于水平平衡,如果逆時針向左斜拉,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那么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將如何變化(變大、或變小、或保持不變)?其原因是什么?
對同一題材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發(fā)散設問,對學生進行逆向思維、發(fā)散思維的訓練,能使學生提高分析問題的應變能力和解題的應用能力,最后達到使學生考試的綜合素質核心能力提高之目的。
根據(jù)上面的題材,小龍同學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可以進一步發(fā)散設問:
問題1:他進一步如圖2甲所示的實驗操作,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秤示數(shù)F1=3.2N,每個鉤碼0.5N。他在數(shù)據(jù)計算分析時,發(fā)現(xiàn)F1×L1 問題2:他進一步如圖2乙所示的實驗操作,當杠桿水平平衡時,彈簧秤示數(shù)F2=1.8N,每個鉤碼0.5N。通過計算可知F1×L1>F2×L2,可能的原因又是什么? 問題3:如果小龍同學采取如圖2丙所示的方式懸掛鉤碼,杠桿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但我們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時不要采用這種方式,那么主要原因是什么? 總而言之,在總復習階段,老師必須認真研讀《物理課程標準》和《考綱》,扎根課本和復習教材;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材施教,優(yōu)化教師的主導作用,防止包辦灌輸;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進行選題,對缺漏、薄弱的基礎知識及容易混淆的概念,深入研究,探索重點題材有效激活問題,注重總結規(guī)律,提高應變能力;創(chuàng)新復習方法,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補救題讓學生練習,提高復習質量,才能取得比較理想的復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