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東 孫志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出行條件的便利、運動習慣的改變,使我國青少年的肥胖率居高不下。
過度的肥胖,使得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易疲勞、協(xié)調性下降、完成動作難度大、目標達成度低,讓肥胖學生思想上不想動、行為上不敢動、身體上不能動,導致其逐漸的遠離體育,“荒廢”鍛煉,造成“肥胖-懶惰-逃避-體質下降”的惡性循環(huán)。
現(xiàn)象一:不想動。在水平三(五年級)《25米×4往返跑》教學中,一名肥胖女生扭捏地說:“老師,我來事了?!钡?、3、4次課,依然如此。課下觀察,該生活動正常。和家長聯(lián)系后得知,該生撒謊,目的是逃避課堂體育鍛煉活動。追問原因:太累了,不想跑。
分析:身高145cm、體重72.5kg,該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嚴重失衡,使其在參與運動強度或負荷較大的項目過程中,付出的體力必然要多于常人,產(chǎn)生嚴重的疲勞感,從而產(chǎn)生逃避體育課的想法。
策略:1.課余面談。從其自身利益出發(fā),和藹地和該女生交流課堂行為的對與錯,分析其逃避體育活動的影響。如,首先指出其通過撒謊的方式逃避課堂的做法是錯誤的;其次,告訴她控制飲食、多參加運動是可以減重的,并且能夠有效提高身體的健康水平;最后,告知其一些適合肥胖學生的鍛煉方式(仰臥起坐、跳繩等),并鼓勵其課堂上積極參與,教師會區(qū)別對待。
2.課堂關注。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關注肥胖學生的參與形式,激勵其參與積極性,讓其逐漸轉變參與態(tài)度。如,在其參與過程中,較多使用激勵性語言,并擴大表揚影響面,在學生面前,樹立其正面形象;其次,適當降低難度或者減少運動負荷,讓肥胖學生能夠完成既定目標,樹立“我也行”的自信心。并且在練習過程中,盡量避免橫向比較,打擊其參與熱情。
3.課后跟蹤。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由“不想動”到“想動”是心理意識形態(tài)的改變,需要更多地在習慣上改變肥胖學生逃避體育鍛煉的心理。如,通過信息聯(lián)絡家長,提示其督促該學生進行仰臥起坐、跳繩、慢跑等練習,使其感受到教師的呵護,改變其參與體育運動時的惰散行為,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現(xiàn)象二:不敢動。水平二(四年級)《山羊分腿騰躍》一課,一名學生由于體形過于龐大,面對器械,嘗試了幾次,都是助跑到踏跳板,雙手扶器械后退卻了。追問原因:怕磕碰、摔倒,不敢完成動作。
分析:特殊體形的學生,對自身的力量、協(xié)調性等估計不足,面對器械練習,會產(chǎn)生過不去、上不去等畏懼心理,導致不敢挑戰(zhàn)、不敢完成動作。多次的失敗或者自暴自棄,會使其意志力薄弱、容易產(chǎn)生逃避、遠離器械學習和鍛煉的想法,導致缺失器械鍛煉的手段。
策略:1.敢與不敢,是心理意識的反應。學練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激發(fā)和保護好肥胖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如,語言激勵“這名同學,屢敗屢戰(zhàn),敢于挑戰(zhàn)。這種不放棄的精神是同學們在生活中要保持和發(fā)揚的”,使其產(chǎn)生和保持“我還要做好”的欲望。
2.采用動作遷移的方式,提高其完成動作能力,增強肥胖學生對身體素質提升的認知,增強其挑戰(zhàn)完成動作的信心。如,可采用立臥撐的方式或者對墻的直臂頂肩練習,提高該學生的上肢力量和直臂頂肩能力,提高動作感知和完成動作的專項力量。
3.強化保護幫助,平復心理緊張。如,加強教師保護、拉近踏板與器械的距離、加厚護墊等措施,讓學生產(chǎn)生更強烈的安全感,產(chǎn)生敢于挑戰(zhàn)意識,形成完成動作的行為。
現(xiàn)象三:不能動。水平一(一年級)《仰臥起坐》一課,一名學生體形較胖胖,不要說完成仰臥起坐,正常的盤腿坐都要后仰,而且做仰臥起坐時,只見抬頭,不見折疊,腰腹肌毫無發(fā)力征兆。
分析:小學低水平段的學生,由于剛進入學校教育,參與體育活動的熱情、時間和方式尚未成形,因此肥胖比例要大于高水平段。并且,受肢體支配感覺的限制,無法對完成動作所需能力產(chǎn)生正確認知和支配。因此,經(jīng)常會產(chǎn)生不會發(fā)力或者想做又不能完成的現(xiàn)象。
策略:1.降低動作難度,強化動作認知。低水平段的學生,動作的形成多是體驗后的熟練過程。降低動作難度之后,學生在逐漸完成動作的過程中,能夠體驗身體發(fā)力和運動的軌跡。如,在仰臥起坐時,在肥胖學生的背下加墊一塊墊子,形成斜坡狀,降低其完成仰臥起坐的難度,有助于其體會身體發(fā)力部位,形成正確動作能力的認知。
2.改變完成標準,縮小身體限制。體質監(jiān)測的標準仰臥起坐是屈膝折疊,由于較厚的脂肪堆積,使得小胖墩無法完成仰臥起坐的收腹折疊。此時,教師可以改變動作標準,減小肥胖學生的身體限制,促使其完成動作。如,讓肥胖學生完成直腿的仰臥起坐,增加大腿和胸腹之間的距離,方便其完成動作。強調其身體坐直即算完成,既鍛煉肥胖學生的腰腹肌力量,又能讓其體會成功的愉悅,促使其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3.鼓勵堅持鍛煉,提升鍛煉水平。仰臥起坐是身體素質測試,是限時計數(shù),長期堅持效果顯著。如,制作成長記錄表,讓學生記錄每天在家計時練習的次數(shù)。按天、周、月對比直觀的數(shù)據(jù)變化,能夠讓肥胖學生看到自己的提高和進步,不但有效提高練習水平,更能有效提升參與鍛煉的熱情。
——徐曉東(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qū)葛家小學,264422);孫志強(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第六中學,264422)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