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權,田海波,高玉潔,邱亞君
(1.浙江理工大學 體育教研部,浙江 杭州 310018;2.浙江大學 教育學院體育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承諾是一個被廣泛關注的話題,社會心理學家認為承諾意味著個體一貫堅持(或堅持一段時間)某一事物,是由個人的心血、金錢與投資、成本的積累所產(chǎn)生的一種活動傾向;也有學者認為承諾與“附屬利益”有密切關系,個體在堅持過程中可以獲得額外的利益,所以個體會更堅持這一事物(Becker,1960; Buchanan,1985)。承諾這個概念也被引入休閑領域研究,用來解釋心理承諾、行為堅持和休閑參與之間的關系(Bryan,1977;Jacobs & Buchanan,1981; Wellman et al.,1982; Baumgartner & Heberlein,1980,1981)。Shamir(1988)認為休閑承諾可以分為外部承諾和內(nèi)部承諾,外部承諾可分為物質(zhì)的和社會的兩個維度,物質(zhì)維度是指投入的金錢、時間等,社會維度是指社會關系,他人的期待等。內(nèi)部承諾與個人的目標、價值、規(guī)范等有關,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
Scanlan等(1993,2003)將承諾概念引入到體育運動的研究領域,提出了運動承諾模型,他把運動承諾(Sport Commitment)定義為“個體渴望和決心繼續(xù)參加體育運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是運動員堅持體育行為的一種主觀心理狀態(tài),認為運動承諾由運動樂趣、參與選擇、個人投入、社會約束、參與機會、社會支持六個因素決定,并以青少年運動員為對象進行了驗證。Alexandris(2002)首次把該理論應用于健身領域,結果表明參與機會對運動承諾具有最強的預測作用,其次是個人投入、運動樂趣和社會約束[15]。Casper等(2007)對網(wǎng)球健身者的研究則表明個人投入、運動樂趣、參與機會、社會支持與運動承諾正相關,而參與選擇、社會約束與運動承諾負相關[24]。本研究中將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界定為“個體渴望和決心持續(xù)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國內(nèi)學者基于運動承諾理論,在體育鍛煉情景下的相關研究主要以大學生為樣本。丁慶建等(2001)認為大學生的體育活動傾向性與運動樂趣、介入選項、個人投入有正向作用,與社會約束有負向作用[3]。陳善平等(2006)針對大學生提出了鍛煉堅持機制的解釋性模型,其中個人投入、參與機會、社會支持對鍛煉堅持行為有促進作用,而社會約束、參與選擇對行為有負面的影響[1]。吳健等(2011)的結果表明5個因素都會影響運動承諾,但運動樂趣和參與選擇作為中介變量的分層模型更具有合理性[11]。
因此,運動承諾這個概念已被引入到休閑行為和體育行為的領域,一些學者對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作了進一步的闡述和研究。但運動承諾理論構建于美國競技體育的背景下,而休閑體育行為與競技體育行為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已有的研究對于休閑情境下的體育行為研究不多,而且關于運動承諾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關系并不一致。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的休閑承諾、運動承諾的理論和文獻,結合休閑體育的特點,探索休閑體育行為承諾及其決定因素,為休閑體育行為的理論研究拓寬思路。
本研究以江、浙、滬休閑體育參與者為調(diào)查對象,探索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并考察休閑體育行為承諾與決定因素之間的關系。
在已有的休閑承諾、運動承諾理論框架的基礎上,結合對休閑體育活動參與者(以健身俱樂部會員為例)的訪談制定問卷。問卷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收入狀況;第二部分是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情況,包括是否參加、參加的項目、堅持參加的時間;第三部分是個體堅持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行為承諾及決定因素,包括表示運動承諾的題項,如“我決心繼續(xù)參加這個體育活動”,以及決定堅持運動的原因,如“我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是為了促進身體健康”、“我堅持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是因為在這個項目投入了金錢”等,共27個題目。記分方式采用李克特5點量表法,數(shù)字1~5代表不同的程度,“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本研究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問卷星)在休閑體育活動地點或微信群上發(fā)放問卷,共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于探索性和驗證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及框架的擬合度,共發(fā)放問卷500份,有效409份,有效率81.8%。第一階段的調(diào)查樣本中,所有人都參與休閑體育活動,其中有78人堅持不到6個月,66人堅持了6~12個月,120人堅持了12~24個月,145人堅持了24個月以上。
第二階段用于考察休閑體育行為承諾決定因素的內(nèi)部關系,共發(fā)放問卷950份,有效649份,有效率68.3%。在第二階段的調(diào)查樣本中,所有人都堅持參加休閑體育活動6個月以上,項目涉及爬山、跑步、騎車、瑜伽等。
運用SPSS22.0軟件和AMOS17.0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描述性統(tǒng)計用于分析樣本的基本情況和休閑體育活動參與情況;主成分因子分析用于探索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驗證性因子分析(CFA)用于考察休閑體育行為承諾框架的擬合情況;皮爾遜相關分析用于考察休閑體育承諾決定因素的相互關系。
調(diào)查所得數(shù)據(jù)按照單雙號隨機分為兩部分,其中204份用于探索休閑體育承諾的決定性因素,205份用于驗證休閑體育承諾框架的模型適配情況。首先,為了確定原有變量是否適合于因子分析,運用KMO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結果顯示,KMO=0.902,Bartlett球形度檢驗的相伴概率為0.000,小于顯著性水平,表明適合做因子分析。本研究用主成份分析法抽取因子,用Kaiser標準化最優(yōu)斜交法求出旋轉后的矩陣(見表1)。結果表明,根據(jù)特征值大于1,旋轉在9次迭代后收斂,提取6個因子,累計貢獻率達65.051%。其中,因子1包含3個題項,命名為“行為承諾”;因子2包含6個題項,命名為“參與動機”;因子3包含4個題項,命名為“社會因素”;因子4包含3個題項,命名為“參與選擇”;因子5包含5個題項,命名為“參與利益”;因子6包含3個題項,命名為“個人投入”。另外有3個題項,因為載荷值小于0.5而被剔除,包括“F4:喜歡運動時的感覺”、“F17:可以和家人或朋友在一起”、“F21:可以促進人際交往”,調(diào)整后共24個題目。
表1 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注:提取因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Kaiser標準化最優(yōu)斜交法)
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基礎上,對6個因子24個題項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表明:卡方自由度比值(x2/df)為2.073,介于2.0~5.0之間;RMSEA=0.073(<0.08),CFI=0.915(>0.9),TLI=0.909(>0.9),IFI=0.938(>0.9),說明構建的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見表2)。因此,本研究探索了行為承諾及其5個決定因素組成的休閑體育行為承諾框架,并驗證其符合總體的模型適配標準。
表2 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結構適配度檢驗
基于第一階段的研究結果,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包括5個: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選擇、參與利益、社會因素。本研究第二階段運用相關分析進一步考察休閑體育行為承諾與其決定因素之間的關系。從表3可以看出,5個決定因素中,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利益與行為承諾存在著顯著的正相相關關系,而參與選擇與行為承諾存在顯著的負相相關系,只有社會因素與行為承諾之間的相關性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表3 休閑體育行為承諾及決定因素的相關分析
注:1.**P<0.01;2.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選擇、參與利益、社會因素是行為承諾的5 個決定因素
本研究在訪談和開放式問卷調(diào)查的基礎上,廣泛收集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相關信息,結合已有的休閑承諾和運動承諾的理論和文獻,總結出27個題項。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出行為承諾及5個決定因素: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選擇、參與利益、社會因素,共24個題項。
行為承諾是個體對于所參與的休閑體育活動所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投入狀況的表現(xiàn),是個體主觀上決定繼續(xù)參加、不放棄該體育活動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行為承諾可以解釋個體行為堅持、行為穩(wěn)定性的原因。有較高行為承諾的個體往往表示愿意繼續(xù)、決心堅持參加體育活動。
參與動機是指引導、激發(fā)和維持個體從事休閑體育活動的內(nèi)在心理過程或內(nèi)部動力。個體是為了某種目的而參與到運動中去,“興趣愛好”、“為了健康”、“享受快樂”是在訪談過程中提及較多的內(nèi)容。剛參加休閑體育活動的個體可能是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在參與的過程中,個體不但達到了目標,而且逐漸地感受到休閑活動的其他效應,當這種綜合的效應能滿足人們的需要,個體的行為就會經(jīng)常化或規(guī)律化。所以,當個體在運動過程中的動機越強,就會對行為承諾起著積極的作用,從而促進行為的堅持。
個人投入是指投入到體育運動中的個人資源,如果停止該運動,這些投入是無法收回的。Rusbult(1980)的投資模型指出,較高的投入是導致行為持續(xù)的一個重要原因。訪談結果表明,休閑體育活動中的個人投入主要包括付出的金錢、時間、精力。對于堅持時間不是很長(不到6個月,或6~12個月)的個體,金錢上的投入顯得比較重要;而對于堅持時間較長的個體(堅持24個月以上),時間和精力上的投入比較明顯。
參與選擇是指“相對于當前的體育活動,可另作選擇的其他項目的吸引力”。如果其他項目的吸引力大于目前行為,個體就會考慮在已有項目和其他項目中進行選擇;相反,如果其他項目的吸引力小于目前這個行為,個體就會繼續(xù)目前的行為。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參與選擇與行為承諾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與已有的一些研究結果一致。
參與利益是指通過參與可能獲得的好處,如果放棄該活動,這些機會或好處就會失去,為了繼續(xù)能得到這些好處,他們就會更堅持現(xiàn)在的行為。個體在參與目前的休閑體育活動過程中,所帶來的行為結果能夠達到或超出預先的期望,就會促進個體對該行為的承諾,并堅持參與該活動;相反,如果目前行為帶來的利益低于所期望的結果,個體對該行為的承諾就會降低,有可能退出當前的行為。因此,參與利益與行為承諾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
社會因素是指來自周圍重要人物的影響。參與休閑體育活動的社會因素主要來自家人和朋友,主要包括家人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周圍人的建議和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社會因素與行為承諾之間并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可能是因為個體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更多的是出于自身的意愿,而不是來自他人的影響。這個研究結果與已有的競技體育行為承諾并不一致。
本研究通過探索性因子分析、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出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的決定因素包括5個變量: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選擇、參與機會、社會因素,并且該框架具有較好的擬合度;進一步的統(tǒng)計分析表明:參與動機、個人投入、參與機會與行為承諾有正相關關系,參與選擇與行為承諾有負相關關系。研究結果與Scanlan(1993)基于競技體育提出的運動承諾模型有所不同,體現(xiàn)了休閑體育行為本身的特點。該研究可以拓寬休閑體育行為的研究思路,為后續(xù)的休閑體育行為承諾研究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