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央
一
這日是上元節(jié)。
千百盞花燈點燃,似能驅(qū)散雁門關(guān)下的苦寒。逢此佳節(jié),便是修筑城墻的民夫,都能暫時歇會兒,分得一碗滾燙的元宵,各自蹲在避風(fēng)的地方,邊吃邊閑聊。
阿元一身風(fēng)塵仆仆,看起來就和這些常年勞累的民夫沒什么兩樣,他坐到了他們身邊,興致勃勃地與之攀談。
“聽你的口音,像是南邊的人?!?/p>
“嗯,南邊長安來的。”
“既是南邊人,過節(jié)時怎么不與親族在一塊呢?”
“您呢?您為何不與親人一同過節(jié)。上元,不就是要團(tuán)圓嗎?”
民夫捧著尚有余溫的碗,幽幽地嘆道:“若不是為了修城墻,誰愿意待在這兒呢。你又是為什么不遠(yuǎn)萬里孤身從長安跑來這荒涼的雁門關(guān)?”
“我沒有親人?!卑⒃f,“我來這里,是為了找我唯一的朋友?!?/p>
阿元在這世上,無親無故。
因為阿元本就不是人類。
阿元……怎么說呢,阿元其實是,元宵。
承載著上元那日人們對團(tuán)聚的喜悅、對親故的思念,阿元忽然就從元宵變成了一個活人。這才有機(jī)會認(rèn)識了阿苓。阿苓后來成了阿元唯一的朋友。
“我要去找阿苓。”阿元對民夫說道,“她是我的朋友?!?/p>
“她在哪里呢?”
“我也不知道?!卑⒃f,“我已經(jīng)找了她很久了?!?/p>
“你們之間,一定很要好吧。”聽客感慨道。
二
阿元和阿苓的感情,其實一開始并不好。
阿苓是個孤僻又刻薄的孩子。
阿元以人的姿態(tài)第一次睜開眼,看到的就是廊下形單影只的小女孩。遠(yuǎn)處燈火絢爛,所有人都在歡笑嬉鬧,燈火的光芒將黑夜映照得有如白晝,唯有她裹著狐裘冷眼旁觀著他人的喜悅,卻并不參與其中。
“今日是上元,到處熱熱鬧鬧的,怎么就你一個人在這兒?”阿元忍不住問道。
小女孩不說話,只警惕地盯著他看。
“不去賞燈?”
“無趣。”她輕嗤,又問,“你是誰?”
阿元指了指桌上空了的碗,里頭裝著的原本是元宵。
小女孩當(dāng)然不信眼前的孩子是從碗里的元宵變來的,她二話不說叫來了仆人,將阿元拿下。
嘖,這可真是個不好打交道的小丫頭。
當(dāng)上元的燈火終于燃盡之時,阿元的形體在牢中消散。次日得到消息的阿苓怔了好久,都沒想明白這是為什么。
第二年上元,阿苓還是坐在廊下,看著遠(yuǎn)處的燈火發(fā)呆。
“好久不見喲。”她聽到了熟悉的聲音。
扭頭,一年前見過的那個古怪孩子又出現(xiàn)在了她身側(cè)。
桌案上裝元宵的碗是空的。
“上元節(jié)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滿月。聽說在這一天一家人都會團(tuán)聚在一塊……”阿元自來熟地與這個乖戾的孩子搭話,“上回見到你時,你也是孤孤單單一個人。”她忽然一笑,“要不然我陪你吧?!?/p>
阿苓轉(zhuǎn)頭看著她。
“我叫……我也沒名字,叫我阿元好了?!彼幂p快的語氣說道。
但阿苓冷漠地扭過頭去:“我不喜歡過上元節(jié)。”
三
“我那位友人,其實比我還害怕孤獨?!彪x開雁門關(guān)往下一個目的地出發(fā)之時,她這樣告訴與她道別的民夫,“所以我得去找她。”
阿元還記得,第三個上元節(jié),她出現(xiàn)在阿苓身邊時所見到的景象。
那個瘦小的孩子瑟縮在廊下哭泣,卻沒有一個人過去安慰她。
怎么每次見到這孩子,她都看起來這樣可憐。阿元不自覺地又走近她。
“你又來了?!边@一次,阿苓倒是不曾對她冷言相向。
“遇上什么傷心事了?”阿元問,“你的父母呢?”
“他們不會管我的。”她說。
“為什么?”
“我……”阿苓指了指遠(yuǎn)處的亭臺樓閣,“我的父母在那里。我的父親有很多的妻妾和子女。他們顧不上我。”
所以其實不是阿苓不愛親族,不是她故意與人疏遠(yuǎn),而是沒有人會注意到她。
阿元想了想,握住她的手。
從那之后,她們便成了朋友。
從那之后,每年上元,阿元都會出現(xiàn)和她一起猜燈謎、制花燈。
她們一起度過了幾個上元呢?
不記得了。
只知道每年見到阿苓時,她的個子都會拔高些。
她對阿元微笑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最后是真的將她當(dāng)成了可以依靠的友人。
“你總和我說,上元節(jié)很熱鬧,可到底是怎樣一個熱鬧法?”有一年阿苓忍不住問道。
阿元向她伸出手。
阿苓猶豫了下,才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
這一年的上元,她帶著她離開了高墻大院,來到了京城的市井之間。
上元無宵禁,兩人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之上并肩而行。那天他們逛了很多熱鬧的地方,最后踏月而歸。
“以后你也會陪著我嗎?”她忽然轉(zhuǎn)頭,問阿元。
“當(dāng)然?!?/p>
后來,卻是阿苓先離開。
四
“她為什么會走呢?”阿元每次和聽客說起他們的故事時,都會有人問這個問題。
這時阿元總會淡淡地笑笑:“因為孤僻乖戾的孩子,終究還是要長大的。”
阿苓出嫁,是在十八歲那年。
她長成了娉婷少女,那年阿元如期在正月十五那天出現(xiàn),看到了她在鏡前試自己的嫁衣。
那顏色紅得像火一般灼目。
阿元這才意識到,這個需要她陪伴的孩子已經(jīng)長大。
在那之后,她再也沒有出現(xiàn),而是陷入了很長時間的沉睡。因為誕生于上元節(jié),只喜歡團(tuán)圓和歡笑的阿元沒有辦法面對阿苓走后的孤獨。
直到很多年后,她突然醒來。
將阿元重新喚醒的是某年上元孩童的歌聲??粗跷跞寥恋娜巳?,阿元忽然想起了那個害怕孤獨的小姑娘。
她坐在城墻上看著上元夜繁華的京城,最后夜盡天明,所有的燈火都燃盡。
可這一次,她沒有再消失。正月十六日的晨光下,她依舊維持著人類的軀體。她怔怔地看著自己的雙手,忽然掩面而泣。
有誰思念著她,她感受到了。
她決定去找那個離開了很多年的人。
第一個上元節(jié)結(jié)束時,阿元離開了長安城,踏上了茫茫旅途。
第二個上元節(jié)時,阿元走到了太原一帶。太原有許許多多有趣的人與事,她想,如果有機(jī)會見到阿苓,一定要說給她聽。
第三個上元節(jié)時,阿元來到了雁門關(guān),那里的人說,再往北,就要離開國境了。
第四個上元節(jié)時,阿元孤身一人行走在茫茫大漠。塞外的風(fēng)很冷,雪很厚,這里沒有人過上元節(jié),阿元只身一人趕路,勁風(fēng)吹起漫天雪花。
尋找故人的旅途,好像沒有終點。
五
可敦今年已是七十老嫗。
所謂可敦,便是汗王的妻子,草原上的女主人。
這位年邁的可敦還有另一個稱號,舞陰公主,南邊漢人嫁過來的和親公主。
自她嫁入北方,胡漢之間便停止了紛爭,和平已持續(xù)了將近五十年。
唯一的遺憾便是,她再也不能回到故國。而今她年事已高,這種遺憾之情也越發(fā)沉重。
又是一年上元了。
胡人是沒有上元節(jié)的,她來到這里后,就再也沒有看過花燈、嘗過元宵。有關(guān)上元的記憶已經(jīng)模糊了。
塞外寒風(fēng)凜冽,她走出氈帳,風(fēng)揚起她花白的發(fā)。遠(yuǎn)處牧民的歌聲悠悠,老人合上含著淚的眼,看著天上的滿月,默默禱祝,愿萬世止戈,永無戰(zhàn)事。
愿她的子民都可以在上元這日,闔家同歡。
就在這時,她聽見有人喚她,阿苓。
這是她曾經(jīng)的閨名,按理來說大漠之中應(yīng)該沒有人知道。
她疑心是風(fēng)聲,可在雪原的盡頭,她真的看到了故人在向她奔來。
那人抱住了她,跨越過了萬水千山和經(jīng)年的歲月,他們終于再一次見到了彼此。
“我來陪你過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