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軍
所謂“寶貝語錄”,也稱“我說家長寫”,是讓學生選取日常生活中自己覺得有意思、值得記載的話語,請家長幫忙記錄,并作為每日常規(guī)作業(yè)。如何引導(dǎo)學生創(chuàng)作“寶貝語錄”呢?
一、引導(dǎo)學生“說什么”
“說什么”即說話的材料問題,人一天中會說很多話,不是每句話都值得記錄,要教學生從不同側(cè)面捕捉材料內(nèi)容,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辨析力,學會選擇材料。在引導(dǎo)學生“說什么”問題上,筆者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探索。
1.同伴開拓引領(lǐng),教師歸納放大
當學生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引領(lǐng)作用的開拓型句子,教師需要敏銳捕捉,放大宣傳,并且善于提煉歸納,給予學生導(dǎo)航型引領(lǐng),比如,錢耀鐸同學的“寶貝語錄”中有這樣一段話:
我爸爸睡覺打鼾,有時候像小豬哼哼的聲音一樣,有時候又像打雷,聲音特別響。我舅舅睡覺時打鼾,開始的時候也像小豬哼哼,后來就像吹泡泡,還是連著吹。
筆者在全班讀了這段話,鼓勵大家去發(fā)現(xiàn)和家人之間的種種故事。家庭生活是小學低年級學生重要的一部分,與家人發(fā)生的種種故事既溫馨有趣,又唾手可得,所以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家庭生活,記錄至親之間的點點滴滴,會為他們打開一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之門。第二天,就有了以下“語錄”:
媽媽每天出門前花費時間最長的“工作”就是抹臉,一層一層又一層,我站在旁邊等她抹完,感覺自己快變成一座雕塑了。 ????????——董炳成
舅舅的車上裝了一臺行車記錄儀,我很好奇地問:“舅舅,這個行車記錄儀是干什么用的呢?”舅舅說:“這是防碰瓷的?!逼鋵嵨疫€是不知道“碰瓷”是啥!直到昨天外婆喊我吃飯,我一慌亂,把剛搭好的積木絆倒了,我當時大哭大叫著“外婆賠積木,外婆賠我的積木!”外婆說我的行為就是碰瓷。 ????????????——李恒睿
筆者再結(jié)合這些“語錄”適時總結(jié):家庭生活很溫馨,記錄下來即作文。
2.直播多彩的學校時光
對于小學生來說,和家庭生活平分秋色的當然是學校生活了。學校的各科課堂上、課間活動中、小朋友相處過程中,時時刻刻都會發(fā)生故事,產(chǎn)生話題。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校園生活,留心身邊事情,能有效解決無話可說的難題,比如下面的“寶貝語錄”:
美術(shù)老師是個男老師,他是短頭發(fā),戴著眼鏡,老師好像有顆牙掉了,我很好奇他為什么不補,但沒好意思問,這會讓老師尷尬的,就像有人總問我怎么還不掉牙呀,其實我也很著急啊,我也想和小朋友那樣換牙。 ???????????????????——廖尹晞
這段“語錄”是學生對于一些人或事的獨特看法,充滿童趣。筆者根據(jù)這些語錄總結(jié):學校生活真精彩,看誰說得最開懷。
3.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橋梁
書本知識是“寶貝語錄”取之不盡的源泉,筆者在教學中就把書本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關(guān)聯(lián)起來,既訓練了表達能力,也鞏固了課本知識。如下面的“寶貝語錄”。
之前我跟媽媽說考試得了100分就給我買樂高,媽媽答應(yīng)了,后來我又跟媽媽說:“如果我考了100分你就給我買兩個樂高吧?!眿寢屨f我是“得寸進尺”。 ??????——周一鳴
我每次寫作業(yè)坐姿不好的時候,媽媽就會用手把我耳朵擰一下,我疼得大聲說:“君子動口不動手?!眿寢屨f,我怕你把本子給吃掉了。 ——丁妍君
寫字的時候要注意字的上下結(jié)構(gòu),大多數(shù)字上窄下寬比較好看,就像我們搭樂高積木一樣,下面要拼得大一些才穩(wěn)固。 ?????????——朱賀
這些“語錄”是學生生活場景的描述,可以從中感受到他們對這些知識理解和運用的準確、恰當。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總結(jié):書本、生活別分開,巧妙聯(lián)系進步快。
4.兒童眼中的自然世界
兒童總是以好奇的眼神看待周圍的世界,也喜歡想當然地用他們的理解來解釋自然現(xiàn)象,這其中飽含的童真童趣,也正是“寶貝語錄”的好材料,換言之,“語錄”為這些珍貴的童趣表達提供了舞臺。
我家門口銀杏樹上的葉子被風吹得滿地都是,每次走在這條路上的時候,都感覺是在參加一個婚禮,樹葉就是歡迎我們的禮花。 ?????——葛辰軒
今天過完了就變成了昨天,如果今天過得非常有意思,我就會非常舍不得它變成昨天。
——董炳成
透過例句中或感性或理性的表達,我們觸摸到的是孩子純潔無瑕又富于想象的玻璃般的童心,感受到他們自由表達所見所想的自由與暢快。筆者再次總結(jié):自然世界真有趣,看誰想象最有理。
5.抒發(fā)社會見聞與感受
學生年齡雖小,可也是社會人,每天耳濡目染社會現(xiàn)象,對善惡美丑也有自己的評論,筆者就有意引導(dǎo)學生關(guān)注社會,從社會中尋找材料。
馬路上有很多邊看手機邊走路的人,他們的眼睛像是被吸鐵石牢牢地吸住一樣,不管你怎么按喇叭,他們都無動于衷。 ?????——聶軒昂
每天我坐地鐵時,看到所有的人都拿著手機在看,如果有人把手機收起來了,那就說明他到站要下車了。 ???????????????????????——夏晟哲
爸爸前幾天從“婦幼”出來時,機動車可以直行,結(jié)果媽媽今天從婦幼出來機動車又不可以直行了,真是“武漢,每天不一樣”啊。 ???????—阮鄭宇
由見聞而感受,可以說是語言表達的最高境界,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總結(jié):見多識廣不算好,能說感受才算妙。
二、引導(dǎo)學生“怎么說”
有效地解決了“說什么”的問題后,“怎么說”又是一個難點了。那么話說得好有什么標準呢?一要比較清楚,二要比較有趣。在引導(dǎo)學生學會說話上,筆者運用的策略主要是學習課文句型和模仿創(chuàng)意說句子。
1.借鑒課文句型
教材選文是經(jīng)過反復(fù)推敲的典范之作,學生學習語言的最好范本。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課文的作用,引領(lǐng)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仿寫練習,形成熟練運用的能力,從而在學生的語言倉庫里積累更多的句式和句型。比如下面的語段。
誰會飛?蝴蝶會飛。蝴蝶怎樣飛?扇扇翅膀翩翩飛。
誰會叫?狼會叫。狼怎樣叫?仰天對著月亮嚎叫。
誰會跳?袋鼠會跳。袋鼠怎樣跳?雙腳蹬地活蹦又亂跳。 ???——黃玥格
誰的鼻子長,誰的鼻子短,誰的鼻子不停長;大象的鼻子長,老鼠的鼻子短,《木偶奇遇記》中,匹諾曹說謊的時候鼻子不停長。 ???????——費子瑜
這兩個語段分別是對于“園地六”《誰會飛》和課文《比尾巴》的句型仿寫。
2.仿寫與創(chuàng)新同步
在學生的仿寫能力得以鞏固之后,我們還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在“仿”中創(chuàng)新,將語言表達能力推向更高一層。如下面的語段。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快樂,我拼樂高的時候,我畫畫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快樂。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悲傷,我做噩夢的時候,我被逼著吃飯的時候,我會覺得自己很悲傷。媽媽看到我七歪八扭的豁牙齒的時候會很快樂,但是當她看到我東倒西歪的字的時候會很悲傷。我希望我們每天都很快樂,永遠都不要悲傷。 ——董瀚文
這個語段是對課文《大還是小》的句型仿寫,學生在仿的基礎(chǔ)上有了新的創(chuàng)作,不再僅僅著眼于“大小”了,小作者套用句式,表達的是對于情緒問題的述說,讀來真切靈動!
明確“說什么”,知道“怎么說”,所有的“寶貝語錄”一定會精彩紛呈。
(作者單位: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吳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