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字雖說不是生僻字,但平時我們很少用,只是在一些地名上使用,所以大多數(shù)人首先就不認識這兩個字,其次發(fā)音通常都會錯誤,你是念做“充”?亦或是“滾”?
袞,讀音是gǔn,詞語袞服的意思是中國古代天子祭祀時所穿的繡有龍的禮服。
兗,在做山東地名兗州時,它讀“yǎn”。
兗州非常古老,這個地名最早出現(xiàn)在先秦著作《尚書·禹貢》中。傳說大禹治水成功后,劃天下之地為九州,兗州即為其一。
但為了這個“兗”字,竟發(fā)生了皇帝枉殺官員的事——
明洪武年間,有個叫盧熊的讀書人,人品文品都很好,被吏部推薦到朝廷做官。朱元璋就批準他到山東兗州當知州,盧熊走馬上任。過去說“私憑文書官憑印”,他到兗州后首先要啟用官印,發(fā)布文告。當他把皇帝授給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來,朱元璋筆下的詔書是授盧熊為山東袞州知州。這官印是根據(jù)皇帝的詔書刻制的,這兗州自然變成袞州了??墒巧綎|歷來只有兗州而沒有袞州。
盧熊當時要是將錯就錯,袞州就袞州,這是皇帝改的,誰還敢怎么的,也就沒事了。可是盧熊是個搞學問的,辦事就是認真,他認為兗州就是兗州,怎么能改成袞州呢?于是,他就向皇上寫了一封奏章,要求皇上更正詔書,把官印重新刻制過來。
朱元璋一見奏章,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他的確是寫錯了,他是親自打天下的人,對全國的州名、縣名還是比較熟悉的,他應(yīng)該知道兗州不是袞州,這袞字的讀音是“gun”而不是“yan”。但是,想要皇帝認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朱元璋出身卑微,自尊心很強,他的潑皮脾氣上來了,就大罵道:“盧熊好大膽,竟然在朕頭上咬文嚼字,朕還不知道山東有個兗州,朕授他袞州知州就是兗州知州。這兗和袞就是同一個字,就是因為文人多事寫法不同,這盧熊竟敢將它念成‘滾州,這不是要朕滾蛋嗎?混賬東西,刑部尚書聽旨,將盧熊斬首?!?/p>
可憐盧熊為了一個字,竟然枉送了一條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