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中,指揮人員經(jīng)常在一個縮微的地理模型前商討作戰(zhàn)計劃、布置作戰(zhàn)任務(wù),這個模型就是沙盤。它是人們根據(jù)地形圖、航空像片或?qū)嵉氐匦伟匆欢ū壤媚嗌?、兵棋和其他材料堆制而成的,具有形象直觀、制作簡單等特點。
最早的沙盤出現(xiàn)在中國。據(jù)記載,公元 32 年,漢光武帝劉秀想征討隴西一帶,由于對這一帶的地理情況不是很了解,便找將軍馬援了解情況。隴西一帶的地理情況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馬援說了半天,漢光武帝也沒聽明白。馬援很著急,回家后思索如何才能讓漢光武帝聽明白,可一時想不到好辦法。
一天,馬援早起練劍,突然看到一群孩童在堆沙子,一個個沙包星羅棋布,上面插著木棍,好像一個個軍營。馬援頓時感覺眼前一亮,立即命家仆打掃出東廂房,再找來一塊木板,搬來幾袋沙土,將其倒在木板上,然后憑借自己對隴西一帶的印象讓家仆堆沙堆,并在竹牌上刻上字,將其插在沙堆上,標明哪個地方有敵人兵營。3天后,一個與實地地形相似的模型便做好了。
馬援將漢光武帝請到家里,對著模型為漢光武帝答疑解惑。漢光武帝這回聽明白了,他非常高興地對馬援說:“敵人全在我眼中了!這個東西很好,叫什么?”馬援一時語塞,靈機一動請漢光武帝給取個名字。漢光武帝思考了一會兒,說:“這是一個大木盤子,里面裝著沙子,就叫沙盤吧?!瘪R援連聲叫好。
1811 年,普魯士國王的軍事顧問馮·萊斯維茨也采用同樣的方法給國王介紹戰(zhàn)場情況,只不過他制作的沙盤較馬援制作的沙盤有很大進步。這個沙盤是由膠泥制成的比例為1∶2373的精巧的戰(zhàn)場縮微模型,布局與真實的戰(zhàn)場情況相差無幾,不僅有山包,還用不同的顏色將道路、河流、村莊和樹林表示出來,用小瓷塊代表軍隊和武器。
后來,萊斯維茨的兒子改進這個模型,并用它開展軍事游戲。他用沙盤、地圖表示地形地貌,用標識器表示軍隊和武器的配置情況,用人物模型扮演交戰(zhàn)雙方的指揮官和參謀人員。
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沙盤主要用于軍事訓(xùn)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才在實際戰(zhàn)爭中得到應(yīng)用?,F(xiàn)在,沙盤依然在各國軍隊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制作工藝更加講究,集聲、光、電等技術(shù)于一體,更加形象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