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桉桐
“我想要回紐約?!?/p>
這是我住在舊金山灣區(qū)第一個晚上的想法。我因在灣區(qū)僥幸覓得工作而橫跨整個美國,從東海岸來到西部,借住在一個朋友家里。她當時并不在家,只是告知了密碼讓我可以有一個落腳之處,空蕩蕩的別墅里只有我一個人,帶著3個笨重的大旅行箱和一肚子的迷茫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
當時是夏天,紐約氣候悶熱,太陽能把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的人曬化了,灣區(qū)卻是氣候微涼。這本會令人感到舒適,但氣候的明顯不同卻讓我有了“你的人生已經(jīng)進入下一個階段了”的真實感,反而有些不適應。那時我還沒有駕照,朋友家也并非在大都市,每日出行只能靠Uber(美國一家網(wǎng)約車公司)。離入職的日子越來越近,如何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nèi)搞定駕照的筆試路考、找房子、搬家、買車、買家具,讓我有些焦頭爛額,這種漂泊的迷茫感讓我回想起自己剛從北京去紐約的日子。
4年前我申請了幾家感興趣的藝術學院,最后選擇了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的插畫系,一是因為我本身喜歡這個專業(yè),而這所學校的插畫專業(yè)不錯,二則是我個人覺得紐約和北京比較像,尚且有點親切感。就這樣,我獨自一人踏上了開往紐約的飛機。作為一個19年來未曾離開過家的普通獨生子女,不光我父母,就算是我本人也對自己能否搞定在另一個國家的生活學習感到心里沒底。在家中一直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我剛到紐約時不會做飯,從小到大也沒讀過專業(yè)的藝術學校,不知道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能不能在藝術學院吃得開。就算我表現(xiàn)得多么自信,那也不過是裝出來的罷了。當飛機離地的那一刻,我心里真的感覺到了一絲酸楚,我離開家了,已經(jīng)不再是個孩子了。
第一年我選擇了住校,紐約房價貴得不得了,當年我住的學校宿舍樓是一座上世紀90年代的老建筑,房間逼仄狹小,更倒霉的是我那個小房間背陰,唯一的窗戶對面還是堵墻。等我躺在那個小得不得了的床上時直想哭,覺得自己不是來上學,簡直是來坐牢的,“囚室”也就這么點兒大,除了床就一副桌椅,關了燈立刻就得上炕。當時我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說:
“我想要回北京?!?/p>
所以說歷史從來都是驚人的相似,每到人生轉(zhuǎn)折的時候,我總是要不適應那么一下。按照我媽的話說就是總要掙扎撲通一下,然后立刻適應得比誰都快,不知道該說我矯情還是沒心沒肺,或者說本就兼而有之。
剛到美國時我一個菜也不會做,在吃了半年廉價外賣后實在無法忍受,終于慢慢地自己也能做出一桌像樣的菜了。自己找房子,交到新朋友,周末的時候去博物館,等等,我也找到了一個人在外生活的節(jié)奏。人總是要長大的,不過換了個環(huán)境而已,如果這能讓人獨立起來反而是件好事。我一直很感激父母支持我出國的決定,不光出于他們經(jīng)濟上的支持,也有感于只有自己在外面生活才能看到不一樣的世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弊x再多書,可如果不能跳出舒適圈看看外面的世界就總是缺了些體驗。不論是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別的科目,只有學會多方面視角的審視,才能更全面地思考。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為己所用,不故步自封。也能更真切地感受發(fā)達國家到底是什么樣的,不至于人云亦云。
上學期間我有幸獲得了兩屆插畫家協(xié)會學生比賽的獎,GPA成績也相當不錯,生活學習方面算是順風順水。剛一畢業(yè)就找到了還算比較對口的工作,工資也夠我自給自足,入職后不久又拿到了全球插畫大獎的金獎,一時間自己都感到惶恐不安。
當所有人都在恭喜你擁有了高起點時,只有自己清楚腳下的路并不平坦,高起點意味著更大的壓力。未來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我能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抱負?還是說就故步自封留在這個好不容易適應了的舒適圈,過著順風順水的快樂日子呢?我住在一個適合養(yǎng)老的小城鎮(zhèn)上,四下安靜又平和。想買什么,開車十來分鐘就都能買到,平時除了上班就是回家休息睡覺,周末愿意就出去走走,不愿意就在家宅著。在這里呆了快一年,不禁想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嗎?我沒有更多的時間投入自己想進行的創(chuàng)作中去,生活太過安逸平和,甚至無聊。我想念在學校被嚴苛的導師拼命壓榨出自己的潛能和靈感的日子,想念那些我在作業(yè)上偷懶然后又熬夜完成的日子。
我想念大城市的喧囂和雜亂,想念不斷挑戰(zhàn)自我的那些麻煩,想念我克服掉它們后的自我滿足,想念那些成長的日子。
可能因為在游戲公司供職,不需要像正經(jīng)八百的金融機構一樣每天西裝革履妝容精致,大家都穿著最舒服的寬松運動服和球鞋,就可以開始對著電腦干活了。同事們待我很好,大家總是會互相幫助。這份工作除了教會我這個向來喜歡自己創(chuàng)作,獨來獨往的人如何處理和同事間的關系,也讓我學習到了一些非本專業(yè)的技能。比如我本來學的是插畫,但是工作除了要畫海報或者改圖外,也會做很多平面設計和LOGO設計,而這些工作需要直接面向客戶,如果說上學時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由揮灑,那么工作時就該承擔起作為社會人的職責了。
我需要更多的力量鞭策自己。我很感謝這份工作,也不后悔選擇畢業(yè)后體驗職場。我一貫相信任何經(jīng)歷都是有意義的,體驗更豐富的人生才不枉活一輩子,也只有更多的經(jīng)歷才能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更明確的計劃。這份工作能讓我更清楚自己想要做什么,夢想離自己還有多遠。
在美國生活接近5年,接受到不同于國內(nèi)的文化和教育,這些東西必然潛移默化地融入到我自身的創(chuàng)作風格中去了。但我也認為我還需要經(jīng)歷更多,才能慢慢剝離自身虛無縹緲的迷茫情緒,沉淀下去,再用作品浮出水面。
其實本就不用想著回到哪里,我喜歡去不同的地方。人都有惰性,貪圖安逸,但我更喜歡那個克服了惰性去遠方接受挑戰(zhàn)的小小的自己。
(摘自《中國青年報》2019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