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三甲四名
現(xiàn)代西方自由搏擊最大程度地繼承了古代職業(yè)武術的衣缽,雖然它表面上變成了體育競技運動。
中國民間武術的演化發(fā)展則復雜很多。雖然它脫胎于軍旅武術,但一開始就深受中華思想文化的浸潤與滋養(yǎng),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民間武術雖然在漫長的歲月里被職業(yè)武術打壓,但還是頑強地生長和發(fā)展著。在職業(yè)武術(軍旅武術)壽終正寢后,它終于爆發(fā)了革命性飛躍,大放異彩。
一部《水滸傳》也生動地描述了宋元時期職業(yè)武術和民間武術的特色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其實《水滸傳》完全可以當作中國武術斷代史、職業(yè)武術和民間武術關系史來讀。如果你一邊讀小說,一邊讀諸家的武術史,此時如果不對施大爺跪拜一次,那才真叫不敬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水滸傳》的理解也越來越深,《水滸傳》對職業(yè)武術和民間武術的特點與關系詳細而生動的解答,讓我嘆為觀止。
小說一開頭,講八十萬禁軍教頭王進為了躲避高俅的迫害,逃亡江湖,準備投奔延安府的老種經(jīng)略相公,仗胸中武藝在邊庭安身立命。半路上因老母生病逗留史家莊,他看見九紋龍史進將一條棒使得風車一般,不覺失口道:這棒不行,贏不了真好漢。
年輕氣盛的史進自然大怒,問:你是甚么人,敢來笑話我的本事!我經(jīng)過了七八個有名的師父,不信倒不如你!你敢和我比一棒嗎?
由于感激史太公對他們母子的照顧,王進便一棒輕挑史進,然后對史進說:你學的都是花棒,只是好看,上陣無用。
史進自然佩服的五體投地。王進收史進為徒,傳授了十八般武藝,使史進一躍而成為一流高手,從此開始步入壯闊的人生道路。
這就是職業(yè)武術和民間武術的第一個區(qū)別:一個實用,能上陣殺敵;另一個好看,但華而不實。
其實職業(yè)武術跟民間武術確實是不一樣的。職業(yè)(軍旅)武術的目的是殺死敵人,民間(江湖)武術的目的是戰(zhàn)勝對手,保護自己。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用途,比如表演的功能。像史進的開手師父打虎將李忠,在渭州賣藥就以槍棒表演招攬顧客,如果他練的武術不花哨好看,哪里有機會兜售他的膏藥呢?
愛美是人的天性,即便是男人,即便是武術男人。所以戚繼光練兵時就要下令嚴禁“左右周旋,滿遍花草”“徒支虛架以圖人前美觀”“只圖取歡于人”的花式武藝在軍中蔓延。
以職業(yè)(軍旅)武術的代表馬上兵械格斗術為例,除了軍隊和累代將門,一般的人怎么會有這種條件呢?你必須要有戰(zhàn)馬、場地、鎧甲、護具、長兵器等等,這不是一般的莊稼人甚至所謂的江湖好漢能企及的。最要命的是你必須有這樣一位師父,他不僅精通武藝,而且還必須要有豐富的臨敵經(jīng)驗,他把用鮮血和生命總結出的經(jīng)驗教訓、精細維妙之處手把手教給你,用最接近實戰(zhàn)的方法陪你進行無數(shù)的練習,直至練成條件反射,在戰(zhàn)場上能條件反射地使出來。
即使這樣,戚繼光還認為你學的十分武藝在戰(zhàn)場上能用三分就了不起了!甚至你第一次上戰(zhàn)場能咽下唾沫就不錯不錯的了!
在設置數(shù)學文化課內(nèi)容時,充分考慮了3個方面:(1)數(shù)學文化必須與數(shù)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相協(xié)調(diào)、相一致,理想的課程設計應該是融知識與文化于一體的;(2)數(shù)學文化應該體現(xiàn)出對于數(shù)學前進方向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一種傾向、一種引導和一種歸結,而不僅僅是事實陳述與歷史展現(xiàn);(3)數(shù)學文化應該與學習者已有文化系統(tǒng)有一個很好的契合,不是水火不容,而是水乳交融。
李仲軒口述的《逝去的武林》中講:“上一次戰(zhàn)場,抵十年功夫?!?/p>
江湖上雖然不乏格斗廝殺,但比起軍旅的大戰(zhàn)場就要低得太多。到了現(xiàn)在,最像職業(yè)武術的自由搏擊,它的最高境界是一招制敵——KO,最不濟也要靠點數(shù)取勝。而現(xiàn)代民間武術很少真正交手,交手也是“你給我一個手”,我演示一下如何破你,連數(shù)點數(shù)的比賽都沒有。
言歸正傳。《水滸傳》中軍旅武術對民間(江湖乃至綠林)武藝的大力碾壓表現(xiàn)在五十七回。開國名將之后呼延灼用連環(huán)馬大破梁山泊,卻又被王進林沖的同僚、金槍班教師徐寧的鉤鐮槍大破之,呼延灼逃到青州,為了將功折罪,要為慕容知府蕩平桃花白虎二龍三山,他狂虐了李忠周通孔明孔亮——這個李忠正是史進的“七八個有名的師父”的開手師父,然后與魯智深楊志各自大戰(zhàn)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呼延灼十分驚奇:“怎地那里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的手段!”以下是他與慕容知府的對話:
呼延灼道:“本待是甕中捉鱉,手到拿來,無端又被一伙強人前來救應,數(shù)內(nèi)一個和尚,一個青臉大漢,二次交鋒,各無勝敗。這兩個武藝不比尋常,不是綠林手段,因此不曾拿得?!?/p>
慕容知府道:“這個和尚,便是延安府老種經(jīng)略帳前軍官提轄魯達,今次落發(fā)為僧,喚做花和尚魯智深。這一個青臉大漢,亦是東京殿帥府制使官,喚做青面獸楊志。再有一個行者,喚做武松,原是景陽岡打虎的武都頭。這三個占住二龍山,打家劫舍,累次拒敵官軍,殺了三五個捕盜官,直至今日,未曾捉得?!?/p>
呼延灼道:“我見這廝們武藝精熟,原來卻是楊制使和魯提轄,名不虛傳!恩相放心,呼延灼已見他們本事了。只在早晚,一個個活捉了解官?!?/p>
首先,職業(yè)軍官、職業(yè)武術家只肯相互平等看待。這仨人同是職業(yè)軍官,職業(yè)武術家,他們一般對所謂的江湖好漢根本不屑一顧,呼延灼在對話中對名滿天下的武松不接話茬,可見一斑。這很好理解,如果你有一天告訴劉國梁,說某個小山村的水泥球臺上出了一個絕頂乒乓高手,看人家理你不?
其次,呼延灼是先與魯達后與楊志交的手,慕容知府也是先說魯達后說楊志,但呼延灼卻回答說:“原來卻是楊制使和魯提轄,名不虛傳!”顯然,這是因為他跟楊志都是開國名將之后。一個人心里的小九九在這里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再次,呼延灼說的“已見他們的本事了,只在早晚,一個個活捉了解官”,這不是夸口,這是必勝的信念?!胺驊?zhàn),勇氣也”,充滿必勝的勇氣也未必能勝,稍一躊躇那就全完了。
在呼延灼身上最能體現(xiàn)職業(yè)(軍旅)武術與民間(江湖)武藝的第二個區(qū)別,那就是拳術。
呼延灼在馬上是一流高手,但離了馬丟失了兵器又是怎樣的呢?第七十九回“宋江兩敗高太尉”之戰(zhàn),呼延灼大戰(zhàn)韓存保,兩人打到這個程度:
兩個在溪水中都滾沒了軍器,頭上戴的盔沒了,身上衣甲飄零,兩人只把空拳來在水中廝打,一遞一拳,正在水深里,又拖上淺水來。正解拆不開,岸上一彪軍馬趕到,為頭的是沒羽箭張清。眾人下手,活捉了韓存保。
是不是有點像混混打架?但仔細想來,對于兩個身披重甲的人,你還能要求他倆怎么樣?
從呼延灼和韓存保身上充分顯示了軍旅武術重兵械輕拳術的特點。軍旅武術的目的是殺敵,殺敵要用兵器。戚繼光在《紀效新書·拳經(jīng)捷要》中明確說:“拳法似無預于大戰(zhàn)之技,然活動手足,慣勤肢體,此為初學入藝之門也?!币粋€將軍不會花時間也沒時間去精研拳術,他還要學兵法,所謂“萬人敵”,琢磨怎樣帶兵怎樣打仗,鉆研戰(zhàn)略戰(zhàn)術,到最高境界那則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
而民間武術的技術以拳術為主體,兵械多取單刀、劍、棍、花槍等短小輕便者。武松,民間武術產(chǎn)生的一個武神,真是個異數(shù),他的拳腳功夫可謂是泣風雨、驚鬼神?!拔涫亍笔枪J的《水滸傳》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武松上梁山后光芒大減,其光彩甚至不如病尉遲孫立,這是由軍旅武術與民間武術的特點決定的。
李逵的武藝真的不怎么樣,焦挺將他一腳一個跟頭,燕青對他一把一個跟頭。但李逵是什么人?是天殺星!專門殺人的!你能打敗他,但他能殺了你。施大爺在五十三回借羅真人之口說:“為的是下土作業(yè)太重,故罰他下來殺戮?!闭f明了施大爺對人類人性之惡的憤慨和悲哀。而李逵似乎最能體現(xiàn)軍旅武術的本質(zhì)。
正是李逵充分顯示了職業(yè)(軍旅)武術與民間(江湖)武藝的第三個區(qū)別——軍旅武術是“開大陣,對大敵”的格殺技術,強調(diào)“列隊而前”“一齊擁進”的配合,如梁山泊的九宮八卦陣,呼延灼的連環(huán)馬,以及李逵的戰(zhàn)斗小組——李逵掄兩把大斧在前,鮑旭仗一口寶劍斷后,項充李袞各舞蠻牌護住兩邊,沖鋒陷陣,攻堅克難,將李逵殺人的強項發(fā)揮到極點??吹竭@里你是不是想起戚繼光的鴛鴦陣——長槍短兵狼筅藤牌長牌“長短兵迭用”,巧妙的戰(zhàn)術配合,堅強的軍中紀律,最后以集體的“齊勇”打敗喜好單兵逞勇斗狠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