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苗
摘? 要:該文以城市群內地方政府間的合作行為為研究對象,以行動者具有相同治理收益為前提條件,構建演化博弈模型,考察成本大小對合作治理策略的穩(wěn)定性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當?shù)胤秸扇〔缓献髦卫頃r獲得的“搭便車”收益大于合作治理獲得的收益時,合作治理行為陷入“囚徒困境”,合作治理行為逐漸消失,各地方政府回歸屬地治理;當中央政府對合作與否施加相應的獎勵與懲罰時,合作治理收益明顯大于“搭便車”收益,則合作行為不斷增加,合作強度加強,演化策略收斂于(合作,合作)。最后,為促進區(qū)域環(huán)境合作的長效進行提出了政策建議。
關鍵詞:大氣污染? 合作治理? 演化博弈
中圖分類號:X5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248-03
大氣污染呈現(xiàn)明顯的流動性、復合性特征,僅僅依靠單一地方政府采取治理措施的“屬地治理”模式,難以有效解決污染交叉問題。區(qū)別于屬地治理的單打獨斗,合作治理將不同層級政府、私人部門和社會聯(lián)合起來(Emerson,et.al,2012),強調通過一致的目標認知、均衡的利益分配機制、大氣污染聯(lián)防聯(lián)控合作機制構建,以此保障合作模式的長效運行。
環(huán)境污染治理主體的行為決策的博弈分析,主要集中于兩類研究:縱向博弈和橫向博弈。縱向博弈包括央地政府博弈,政企博弈,該類博弈以污染監(jiān)管者和污染制造者兩個博弈主體為分析對象。橫向博弈則涉及地方政府之間的合作與否。胡振華等(2016)、李昌峰等(2014)提出生態(tài)補償機制來保障流域上下游政府的最優(yōu)策略選擇。高明等(2016)運用演化博弈理論對比分析了屬地治理與合作治理模式下地方政府的穩(wěn)定策略。研究指出,屬地治理情境下,地方政府均傾向于“搭便車”,而在外力的激勵下,合作治理情境中地方政府將向合作治理策略演化。徐紅等(2017)的研究也表明加入中央政府的獎懲干預機制使得地方政府的策略選擇快速向理想狀態(tài)演化。該文以區(qū)域地方政府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層面出發(fā)對長三角城市群的各地方政府策略選擇行為進行分析,以說明促進地方政府采取合作治理行為的有效措施,為長三角生態(tài)一體化的進程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1? 區(qū)域地方政府間演化博弈的基本假設
該文具體情境限定為大氣污染的環(huán)境合作治理,并做出如下基本假設:(1)各地方政府具有“有限理性人”屬性,地方政府在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與環(huán)境考核的估量下相機選擇環(huán)境污染的合作治理策略。(2)大氣污染具有流動性和跨越性特點,該文假設地方政府共享收益。具體的變量說明如表1所示。
2? 區(qū)域地方政府間演化博弈模型構建及分析
2.1 無約束條件下地方政府間演化博弈模型構建及分析
根據(jù)基本假設的設定,在2×2非對稱重復博弈中,同級地方政府之間的混合博弈支付矩陣如表2所示。
假設地方政府A選擇合作策略的概率為x,地方政府B選擇合作策略的概率為y,地方政府A選擇“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為UA1,選擇“不合作”策略的期望收益為UA2,平均收益為UA,表示為:
根據(jù)方程(1)(2),建立Jacobi矩陣檢驗局部均衡點的穩(wěn)定性,當行列式det.J=>0,且跡trJ=<0時,該均衡點為穩(wěn)定點,對應的策略則為穩(wěn)定策略。匯總對4個局部均衡點進行行列式和跡的大小分析,可得表3。
隨著演化的進行,(不合作,不合作)策略將是最終的穩(wěn)定策略。由于單個地方政府治理時獲得的收益低于治理成本,而“搭便車”的地方政府不參與治理而獲得正的凈收益。因此,在無約束條件下,地方政府往往存在“搭便車”動機,傾向選擇“不合作”策略,其獲得的收益超過了選擇“合作”策略從而付出巨大治理成本的地方政府,長期下去,所有地方政府都將放棄合作治理,造成環(huán)境的進一步惡化。為保證環(huán)境合作治理的長期進行,則需引入中央政府進行約束和激勵。
2.2 約束機制下的大氣污染環(huán)境治理演化博弈分析
該文假設中央政府的環(huán)保督察行動將對地方政府施壓,以確保環(huán)境合作治理得到地方的貫徹和執(zhí)行。當兩個地方政府都合作治理時,則中央政府給予獎勵R>0;當只要有一方采取合作治理策略,中央政府分別對地方政府給與激勵R和懲罰P。該文假定采取合作治理策略的凈收益將大于“搭便車”收益,約束機制下的大氣污染合作治理的支付矩陣如表4所示。
地方政府A、B采用合作策略的復制動態(tài)方程為:
令F(x)=0,F(xiàn)(y)=0,求解可得系統(tǒng)共有5個局部均衡點,分別為:(0,0)(0,1)(1,0)(1,1),以及鞍點(x*,y*)=
(1)。
同理,分別計算5個局部均衡點的行列式和跡的大小得到穩(wěn)定性分析,匯總可得表5。
鞍點意味著,當?shù)胤秸x擇治理策略的概率x低于 x*,地方政府會顧忌其他參與者采取“搭便車”行為,因此它將較大概率地采取搭便車策略,致使最終的演化結果將是參與者都采取不合作治理策略。當?shù)胤秸x擇治理策略的概率x高于x*,地方政府自身獲得的收益加上中央政府給予的獎勵已遠遠超過治理成本,并高于“搭便車”所獲得的凈收益,此時地方政府彼此的合作治理動力明顯,最終的演化結果將是參與者都采取合作治理策略。
3? 分析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1)當缺乏中央政府的監(jiān)管及相應的懲罰激勵時,參與博弈的地方政府的行為將逐漸傾向于不合作,合作治理獲得的收益難以抵消其治理成本,凈收益顯著低于“搭便車”行為獲得的凈收益,環(huán)境治理行動成本高昂,且短時間內收效偏低,因此,在沒有約束機制條件下,博弈雙方都將選擇不合作策略,造成區(qū)域內環(huán)境質量的持續(xù)惡化;(2)當中央政府參與同級地方政府的合作治理行為時,地方政府受中央政府得監(jiān)管影響,其行為逐漸傾向于都合作。在中央政府的約束條件下,對不合作的地方政府施加懲罰后,其凈收益降低,而合作治理凈收益顯著提高,引導著地方政府行為向著(合作,合作)的均衡策略演進。
參考文獻
[1] Emerson K,Nabatch T,Balogh S. An Intergrative Framework fo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J].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12, 22(1):1-30.
[2] 胡振華,劉景月,鐘美瑞,等.基于演化博弈的跨界流域生態(tài)補償利益均衡分析——以漓江流域為例[J].經(jīng)濟地理,2016,36(6):42-49.
[3] 張成福,李昊城,邊曉慧.跨域治理:模式、機制與困境[J].中國行政管理,2012(3):102-109.
[4] 李昌峰,張孌英,趙廣川,等.基于演化博弈理論的流域生態(tài)補償研究——以太湖流域為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4,24(1):171-176.
[5] 高明,郭施宏,夏玲玲.大氣污染府際間合作治理聯(lián)盟的達成與穩(wěn)定——基于演化博弈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6,24(8):62-70.
[6] 徐紅,趙勝男.城市間環(huán)境治理耦合協(xié)同演化仿真[J].城市問題,2017(10):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