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瑩
摘 ? ?要: 詩詞中的鎖意象具有獨特凝練的審美內涵,是重要的具象型意象之一。唐代鎖業(yè)發(fā)達,為金屬鎖的成熟時期。唐詩中鎖意象類型豐富,意蘊深厚,是建構精彩紛呈的唐詩意境的重要手段。鎖意象在唐代閨怨詩中大量使用,同時介入構建場景氛圍等外部環(huán)境。其內涵既可實指封閉空間,又可虛指環(huán)境的隔絕及渲染氣氛,虛實之間營造展現(xiàn)詩歌豐富多樣的主題和內蘊。鎖意象構建的氛圍多為凄冷、孤寂的詩境,晚唐詩中運用較其他時期更頻繁。
關鍵詞: 唐詩 ? ?鎖 ? ?意象
目前對于“所”意象的研究很少,相關論文除了劉偉生,趙文芳的《試析電影〈殺生〉中‘鎖意象》①和慕宜君發(fā)表在安徽文學的《“金鎖”是什么——張愛玲〈金鎖記〉中“金鎖意象”之再解讀》②以外沒有涉及“鎖”意象的論文,但是即使是這兩篇文章,也沒有論及詩歌中“鎖”意象的研究。但是“鎖”意象確實在詩歌發(fā)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具有特殊的審美意義,更具有時空轉化的標志之一。本文分析“鎖”意象在唐詩中出現(xiàn)發(fā)展的原因、“鎖”意象具有的獨特審美意義及運用特點三個主要內容。
一、唐代鎖的形制及發(fā)展
《辭源》曰:“鎖,古謂之鍵,今謂之鎖。”《辭?!方忉尀椋骸氨仨氂描€匙方能開脫的封緘器?!痹谔拼霈F(xiàn)了“鎻”“鏁”“鎖”三個字并用的現(xiàn)象③。有沿用“鎻”的,如韓愈《奉和李相公題蕭家林亭》:“巖洞幽深門盡鎻,不因丞相幾人知?”④也有沿用“鏁”字的,如《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一年》:“又定枷、杻、鉗、鏁、杖、笞,皆有長短廣狹之制。”唐代以后,“鏁”“鎻”兩字逐步減少直到消失⑤。唐代《刑法志》中對“鎖”字說得更清楚:“杻、校、鍵、鎖,皆為長短廣狹之制,且因短重用之?!雹?/p>
唐代的經濟相比較前人是最昌盛的時代,鎖發(fā)展至唐朝在造型、材質和功用方面已相當成熟。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布衣百姓,都廣泛應用。且鎖在等級制度、婚姻禮俗中都得到運用。唐詩作為古代文學的精髓,對鎖的運用廣泛,形式多樣,表達內涵豐富都與當時鎖的形制和發(fā)展有關。
(一)鎖業(yè)發(fā)達
鎖具發(fā)展到唐代,已步入金屬鎖的成熟時期,由于加工手段和設備的完善,工藝已相當成熟,從已出土的唐代鎖具來看,造型豐富且出色的鎖具表明了唐代鎖具已相當發(fā)達。詩人薛逢寫給杜甫的詩:“千年管鑰誰熔范,只自先天造化爐?!雹吒锌饘冁i的鬼斧神工之妙。金屬鎖增加了鎖的強度,在加工成型中又有良好的塑形功能。
(二)形制的多樣化
唐代鎖具在造型上豐富多樣,實現(xiàn)功能與審美的完美結合。按形式分,有圓形鎖、方形鎖、文字造型鎖等。按種類分為廣鎖、首飾鎖等,廣鎖被廣泛用于窗、門、柜等器物上。從具體造型來看,以動物鎖最常見,且形制多樣。唐代鎖具發(fā)明家對魚形掛鉤鎖情有獨鐘,大小不一,樣式上有單魚和雙魚,形態(tài)上有動有靜,十分逼真。李商隱對它贊美:“殷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魚鎖桂叢?!雹啻送猓r鎖也頗為流行。為美化和裝飾,在圓筒形鎖體上加了箍,于是出現(xiàn)了一個比較特別的花色品種“蝦尾鎖”⑨,其內部結構與一般廣鎖相同,外觀形狀宛如一尾蜷曲的蝦。琳瑯滿目的鎖器樣式,除實用和審美以外又被賦予了文學意義,為唐詩中的鎖意象發(fā)揮了極大的作用。
二、唐詩中鎖意象的運用
善于借景抒情的文人,捕捉生活中景物與詩歌相結合,為詩歌添上亮麗的一筆。鎖在唐朝的發(fā)展和流行,與唐詩產生了微妙的關系,其中淵源耐人尋味。鎖業(yè)成熟的唐代,不乏運用鎖意象的詩,詩人巧妙地將鎖的功能融合詩詞創(chuàng)作中,形成獨特的鎖意象內涵。鎖意象成為唐代文人們凝結精神的一個寄托,成為言語的一個指代,成為感情訴說傳承相沿的既定對象,成為詩詞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意象。
(一)鎖意象運用情況統(tǒng)計
據統(tǒng)計,鎖意象在《全唐詩》中出現(xiàn)500多次,總計詩歌有500多首,可以說鎖意象在全唐詩中占據一定的重要位置。鎖最初作為具體器物出現(xiàn),表示一個物體的名稱,因具有掩藏、封閉的功能,更多的用作表示“關”的動詞或與其他詞相結合運用,在唐詩中運用頻繁。具體指明為鎖器的唐詩大約有50多首,如王仁裕《大散關》:“鐵鎖寨門扃白日,大張旗幟插青天?!雹忭n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洞門無鎖鑰,俗客不曾來?!眥11}王建《宮詞》:“傳報所司分蠟燭,監(jiān)開金鎖放人歸?!眥12}詩中均指鎖具,用在門窗上等物體上用以關閉和防護作用。剩余外延意義豐富多樣的鎖占了大部分,虛化的鎖意象表達的內涵更生動。例如杜牧的《赤壁》中有“銅雀春深鎖二喬”{13},此處的“鎖”是指“禁錮”;張籍《題故僧影堂》“香消云鎖舊僧家”{14},這里的“鎖”又別有新意了。
(二)鎖意象使用的階段特點
鎖意象使用的階段特點主要從唐朝的四個時期分析,初唐和盛唐為一類,中唐和晚唐為一類。
初盛唐:襯景為主。初盛唐時期的詩人處在經濟繁榮、國家富強的時期,當時的鎖器不管是王室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詩人在唐詩中用“鎖”的意思,襯托環(huán)境氛圍。宋之問《靈隱寺》“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15}。后句中的一個“鎖”字便形象地突出了靈隱寺的清幽和靜寂。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眥16}明燈錯落、人潮涌動的元宵之際,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表現(xiàn)節(jié)日熱鬧歡快的場面。
中晚唐:重在抒情。與盛唐相比,中晚唐時期總是顯得蕭條、落寞,這時期的唐詩多是感慨時代變遷的感傷和抒發(fā)個人的情懷,詩人通過鎖意象表達內心的情感。杜牧《傷友人悼吹簫妓》:“艷質已隨云雨散,鳳樓空鎖月明天?!眥17}詩人自知壽不永年,艷質終究散去,“鎖”字表達對風月的迷情。杜牧《寄遠》:“只影隨驚雁,單棲鎖畫籠。向春羅袖薄,誰念舞臺風?!眥18}以鳥喻人,“鎖”表明雕籠深鎖,難以逃離又無人憐惜的悲情。類似的詩句還有很多,詩人將鎖與情相襯,把情感的表達推向內心深處。
三、唐詩中鎖意象的審美內涵
鎖意象在唐詩中體現(xiàn)了唐代文人對其豐富的形式和內涵的審美追求和唐詩“物象由我裁”的審美思維特性,具有豐富的美學價值和意蘊,具備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和情景交融的多重審美意蘊和價值。唐詩中的鎖意象是詩人主觀化、個性化的情感對于自然景物投射的結果。因此,從鎖在唐詩中的文學意象及審美意蘊可以窺見唐人的審美價值取向和審美思維特征。
唐詩中的鎖意象根據不同角度大致分為以下兩類:從實指看,展現(xiàn)封閉空間;從虛指看,表示環(huán)境的隔絕和氣氛的渲染。
(一)實指封閉空間
此處的鎖意象帶有空間美感,在唐朝詩人的筆下展現(xiàn)風格迥異的“鎖”世界。鎖意象構建與周圍景物構成具有抒情意義的場景,從材質到樣式、從人與自然景象……鎖的本質正是將一個個零散的無生命的物象融合起來,形成帶有“鎖”特征的空間,從而構成具有感情色彩和抒情氛圍的情感世界。在唐詩中展現(xiàn)兩種風格:深鎖與春愁;空寂與出塵。
1.深鎖與春愁:宮詞中的重要意象
前文指出唐詩中鎖常與“宮”相結合,因鎖能封鎖物品,帶有隔絕含義,與皇宮牢籠般的禁錮相呼應。宮詞體現(xiàn)閨怨主題,鎖意象將女子深處宮無法擺脫的困境形象地表達出來,既是被迫的無奈又是無限的哀傷。深鎖與春愁緊密相連,是詩中重要的意象。在唐朝詩人中杜牧寫這類風格的詩獨具特色,最典型的便是《赤壁》中那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眥19}倘若當年的歷史改變,那么大喬和小喬必然被關在銅雀臺上,她們將成為“深閨怨婦”,“春深”品味起來帶有風流之感,最后一句“鎖”字凸顯了金屋藏嬌的味道。另外,他的《宮詞二首》也頗有意境,“蟬翼輕綃傅體紅,玉膚如醉向春風。深宮鎖閉猶疑惑,更取丹沙試辟宮。監(jiān)宮引出暫開門,隨例須朝不是恩。銀鑰卻收金鎖合,月明花落又黃昏”{20}。首句描寫女性形態(tài)明媚嬌艷頗為傳神,巧用兩個“鎖”,一個多了些困惑,一個是“月明花落又黃昏”等不到宮門敞開的凄苦,被困于深宮之中的苦悶不言而喻。劉禹錫《和樂天·春詞》:“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shù)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眥21}“新妝宜面下朱樓”描寫女子嬌容明艷直接,并且順帶點出主人公的心情,女主人公精心梳洗裝扮一番,匆忙走下樓?!耙嗣妗倍?,描寫出容顏與脂粉十分適宜,讓人有一種勻稱協(xié)調的美感,這點明她裝扮得非常認真、講究。似乎沒有愁,相反還有一點喜色。春光艷麗使她暫且忘卻了心中苦悶,在這良辰美景之中,使她在心底萌發(fā)出了一絲縹緲的希望。然而庭院深深無人問津,院門緊鎖,一人獨自惆悵,心里被寂寞與孤獨沖擊,于是滿目生愁。開始“新妝宜面”,結果寂寞深鎖,無人欣賞,“鎖”引來的春愁更多些無奈之苦。
2.空寂與出塵:隱逸詩中的幽靜空間
隱逸詩帶給人一種“與世隔絕”的境界,與鎖的作用恰有“異曲同工”之處。鎖意象在隱逸詩中塑造的空間感就顯得柔和許多,與山水、雨霧營造空寂與出塵的意境。詩人李商隱在中年后刻意事佛,他的隱逸詩常給人超世脫俗之感。例如李商隱《華師》:“孤鶴不睡云無心,衲衣筇杖來西林。院門晝鎖回廊靜,秋日當階柿葉陰?!眥22}世事擾擾,何來清靜,只有痛苦與煩惱,希望找到一處只有清凈安寧的憩身之所,于是詩人便產生了華師的西林寺向往和憧憬。前二句寫詩人懷著凈心,衲衣筇杖前來訪師;后二句寫詩人所見的佛地景色,院門無關天色始終深鎖,回廊無人著實安靜?!版i”將一“靜”一“陰”景物融合,描寫環(huán)境幽靜的同時暗喻人的心境。
(二)虛指環(huán)境的隔絕、氣氛的渲染
鎖從器物到與文化、與詩結合,其功用在變遷演化中發(fā)生了改變,完成了從實質的空間構建向具有文學審美意蘊的轉變,成為含有美學價值的意象。唐詩中的鎖意象不僅有鎖住的空間的功能,還包括比較內斂的虛指意境,將意寓和象征融于一體。
1.愿留住美好事物的寄托
鎖是人們日常中的必用物,通過不斷傳承,形成大量關于鎖的民俗和文化,因為鎖有封鎖的功能,同時起著保護物品的有效作用,由此便產生具有民俗象征性的內在意味。在我們傳統(tǒng)民俗中,鎖的意義被夸張地引申,是財富、權力、地位的象征并用來賀婚姻、祈長命、求吉利,是一種對美好事物的寄托。這些事物可以是具體的人、物、景,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心愿、時光等,希望鎖能發(fā)揮它的保護、閉合作用,將這些物體留住。在唐詩中的運用別有韻味,如何希堯《海棠》:“著雨胭脂點點消,半開時節(jié)最妖嬈。誰家更有黃金屋,深鎖東風貯阿嬌?!眥23}詩中盛開的海棠就如雨中的胭脂與雨水相溶,一點點消散,只有在半開之時最嫵媚,試問誰家能有黃金屋,將這春風深深鎖住,且將這位美麗的“阿嬌”藏在里邊,使她永遠盛開不敗呢?鎖東風,藏阿嬌,演繹了“金屋藏嬌”的愛戀和守護,可謂奇思妙想。同樣,《青衣春條詩》:“幽室鎖妖艷,無人蘭蕙芳?!眥24}鎖住一室的妖艷,就無人阻攔這肆意的芳香了。另有:
拋杉背柏冷僧簾,鎖月梳風出殿檐。
——章孝標《僧院小松》{25}
朱門深鎖春池滿,岸落薔薇水浸莎。
——白居易《題王侍御池亭》{26}
碧甃磷磷不記年,青蘿鎖在小山顛。
——朱慶馀《舜井》{27}
以上鎖涵蓋的意象更廣,鎖月、鎖春、鎖青蘿寄內心想法于鎖的保留之意,實際上與古代鎖的精神文化相關,古人吸取各種民俗風尚信仰精華寄寓于鎖的設計中,反映詩人的價值取向、審美意趣和思維方式。因為人們希望鎖住的是心中美好的祝愿,可謂鎖意象的另一藝術魅力。
2.凄冷、孤寂的象征
鎖意象呈現(xiàn)的主基調是沉悶、壓抑的,它的出現(xiàn)常常伴隨著悲情、愁苦的情感,帶來的是凄冷、孤寂的象征。羅鄴《駕蜀回》:“上皇西幸卻歸秦,花木依然滿禁春。唯有貴妃歌舞地,月明空殿鎖香塵。”{28}詩中講述安史之亂被平定后,唐明皇結束了西逃之旅,返回長安。他所看到的禁宮內草木依舊在,但當年曾經是楊貴妃唱歌跳舞的宮殿卻是人去樓空,地上鋪滿了落花?!霸旅骺盏铈i香塵”,空蕩蕩的宮殿中只鎖住一地的落花,鎖意象形象地詮釋了“人去樓空”的凄涼,同時帶有濃濃的哀怨。
唐詩中鎖意象常與宮詞結合表現(xiàn)宮中女子的幽怨情感,體現(xiàn)象征。張泌的《滿宮花》:“花正芳,樓似綺,寂寞上陽宮里。鈿籠金鎖睡鴛鴦,簾冷露華珠翠。嬌艷輕盈香雪膩,細雨黃鶯雙起。東風惆悵欲清明,公子橋邊沉醉?!眥29}這首詞寫宮女的寂寥。上片寫上陽中的宮女,正處妙齡,然而只能心懷寂寞倚靠著樓,空對鴛鴦,難以忍耐這樣的露重簾冷。下片寫其倚樓所見,細雨鶯飛,不禁感傷辜負這嬌艷麗質。于是產生了后兩句叛逆的假想:還不如那浪蕩的公子,在郊野踏青,在橋邊沉醉。詞中透露出對宮女們身世冷落的無限憐憫同情。宮怨詩中的鎖意象表現(xiàn)女子的凄涼和絕望,顯得越發(fā)凄冷孤寂。
四、結語
設計智慧和造物文化的鎖具,在幾千年的中華歷史發(fā)展中,成為一個重要的文化縮影。作為工具,它是人類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器物,作為意象是詩詞中具有豐富內涵的藝術語言。鎖意象在唐詩中有多種表現(xiàn)和高度凝練的價值。作為情感意象,它既是女性正值芳華卻滿是閨怨的標志,又是男性境遇詠懷與感傷時光流逝的符號。作為民俗意象,雖然普遍,但不失精美,既能贈別、送禮,又能作為情感寄托之物。是宮詞中的重要意象,表現(xiàn)封閉、深鎖的壓抑環(huán)境,也象征女子閨怨情愫。在隱逸詩中,它代表著超脫世俗、退居山林的寄托之物。虛指起到隔絕環(huán)境和渲染氣氛的作用,象征清冷和孤寂的心境與環(huán)境,鎖意象對環(huán)境的營造呈現(xiàn)審美特征。
注釋:
①劉偉生,趙文芳.試析電影《殺生》中“鎖”意象[J].電影文學,2018(7).
②慕宜君.“金鎖”是什么——張愛玲《金鎖記》中“金鎖意象”之再解讀[J].安徽文學(下月刊),2013(10).
③⑥⑨王珂君.中國古代鎖具的造型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5.
④[唐]韓愈.奉和李相公題蕭家林亭[A].韓昌黎詩系年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248.
⑤[宋]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6126.
⑦[唐]薛逢.題劍門先寄上西蜀杜司徒[A].[清]彭定求,編.全唐詩·卷548[M].北京:中華書局,1985:6328.唐宋全集·.全唐詩·卷548-41,第9355.
⑧[唐]李商隱.和友人戲贈二首[A].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4:191.
⑩[唐]王仁裕.大散關[A].全唐詩·卷736[M].北京:中華書局,1985:8401.
{11}[唐]韓愈.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竹洞[A].韓昌黎詩系年集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890.
{12}[唐]王建.宮詞[J].全唐詩·卷302[M].北京:中華書書,1985:3439.
{13}[唐]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
{14}[唐]張籍.題故僧影堂[A].全唐詩·卷386[M].北京:中華書局,1985:4361.
{15}[唐]宋之問.靈隱寺[A].全唐詩·卷53[M].北京:中華書局,1985:654.
{16}[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A].全唐詩·卷65[M].北京:中華書局,1985:753.
{17}[唐]杜牧.傷友人悼吹簫妓[A].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40.
{18}[唐]杜牧.寄遠[A].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9.
{19}[唐]杜牧.赤壁[A].唐詩鑒賞辭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1194.[唐]杜牧.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9.
{20}[唐]杜牧.宮詞[A].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19.
{21}[唐]劉禹錫.劉禹錫集箋證[M].上海:上海書籍出版社,1989:1087.
{22}[唐]李商隱.華師[A].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88:2150.
{23}[唐]何希堯.海棠[A].全唐詩·卷505[M].北京:中華書局,1985:5745.
{24}[唐]無名氏.青衣春條詩[A].全唐詩·卷867[M].北京:中華書局,1985:9825.
{25}[唐]章孝標.僧院小松[A].全唐詩·卷506[M].北京:中華書局,1985:5758.
{26}[唐]白居易.題王侍御池亭[A].全唐詩·卷438[M].北京:中華書局,1985:4867.
{27}[唐]朱慶馀.舜井[A].全唐詩·卷515[M].北京:中華書局,1985:5892.
{28}[唐]羅鄴.駕蜀回[A].全唐詩·卷654[M].北京:中華書局,1985:7525.
{29}[唐]張泌.滿宮花[A].全唐詩·卷898[M].北京:中華書局,1985:10147.
參考文獻:
[1][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2]唐圭璋.全宋詞[M].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宋]司馬光,編著.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1956.
[4][唐]韓愈,著.錢仲聯(lián),集釋.韓昌黎詩系年集釋[M].上海:上海書籍出版社,1984.
[5][唐]韓愈,著.劉真?zhèn)?,校?韓愈文集匯校箋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6][唐]劉禹錫,著.瞿蛻園,箋證.劉禹錫集箋證[M].上海:上海書籍出版社,1990
[7][唐]杜牧著.陳允吉校.樊川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8][唐]李商隱,著.劉學鍇,余恕誠,著.李商隱詩歌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04.
[9][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陳伯海.意象藝術與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11]陳圣生.詩路歷程:詩歌意象縱橫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2]李文石.鎖具史圖說[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7.
[13]蕭滌非,等著.唐詩鑒賞辭典[K].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14]徐楊尚.中國文論的意象話語譜系[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15]陳伯海.古典詩歌意象藝術的若干思考[J].社會科學,2012(7):166-174.
[16]郭玥.唐詩意象略論[D].太原:山西大學,2011.
[17]候艷.唐詩中的白日意象審美言說[J].求索,2010(2):171-173.
[18]劉亮.論唐詩中的“猿”意象[J].中國韻文學刊,2008(2):41-46.
[19]劉偉生,趙文芳.試析電影《殺生》中“鎖”意象[J].電影文學,2018(7).
[20]慕宜君.“金鎖”是什么——張愛玲《金鎖記》中“金鎖意象”之再解讀[J].安徽文學(下月刊),2013(10).
[21]莫礪鋒.論唐詩意象的密度[J].學術月刊,2010(11):103-111.
[22]屈光.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論[J].中國社會科學,2002(3):162-171.
[23]宋美慧.中國歷代鎖具設計及文化研究[D].北京: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
[24]吳曉.詩歌意象的符號質、系統(tǒng)質、功能質[J].浙江大學學報,2001(2):112-120.
[25]王珂君.中國古代鎖具的造型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5.
[26]曾毅平.“鎖”的新潮用法[J].語音文字運用,2003(3):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