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峽谷的一種兀鷹瀕臨絕種。保護野生動物專家爬上懸崖,抓走了幾只小兀鷹。
他們把小兀鷹養(yǎng)大,使其交配、孵化,在人工建造的大箱子里,制造各種自然界的現(xiàn)象,讓這些兀鷹去適應,再為它們編號,放回山谷。
有人批評他們在兀鷹已經(jīng)很少的情況下,去偷小兀鷹,破壞了兀鷹生態(tài)。
有人批評他們“為德不卒”,把兀鷹放回險惡的自然環(huán)境中。
“當兀鷹已經(jīng)瀕臨絕種時,我們不愿冒險,讓那僅有的幾只自生自滅,所以幫它們繁育?!币吧鷦游飳<艺f,“繁育不是豢養(yǎng),只有讓自然的回歸自然,才是保護野生動物的精神。所以我們先給它們教育,再放它們回去!”
(選自《劉墉談人生書系:人生的真相》)
點到為止
選擇放手的父母,其實付出了比限制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深情。放手不是絕情,而是給予孩子自己成長、歷練的機會。人生的路,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的,父母能做的,僅僅是在孩子需要父母照顧的年齡給予他們最大的愛與幫助,在他們需要自己去闖的時候得體而堅決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