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古時被寫作“豕”。在中國的十二生肖座次中,豬被排到最末的亥位。論及十二生肖“亥豬”之源起,有這樣的說法:古人為了便于形象記憶,于是選取了鼠、牛、虎、兔等十二種動物來一一對應甲、乙、丙、丁等十二地支,并稱其為“十二生肖”。其中“豕”與“亥”字形相似,故將“豕”和“亥”對應了起來——這就是“亥豬”的由來。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慣以象形會意。其中“家”便與“豕”緊密相連。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里寫道:“家,居也。從宀,豭省聲?!币饧凑f,家就是一所房子,上面住人,下面養(yǎng)豕。據(jù)說,這一字形描述的是傳統(tǒng)干欄式建筑的空間格局。《魏書》記載:“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欄?!备蓹谑浇ㄖ且环N曾遍布南方地區(qū)的原始住宅形式,為雙層建筑,上層住人,下層飼養(yǎng)動物和堆放雜物。誠然,在中原腹地,鮮有這類原始住宅。但是,在有關屋舍的古籍里,依然能找到有關“豕”的一些蛛絲馬跡?!墩f文解字》中記載: “圂,廁也,從口,象豕在口中會意。”《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中記載:“廁中群豕出。”由此可見,曾經(jīng)的廁所和豬圈的確是修建在一起的。因此,中國自古就有著“無豕不成家”的說法。
不過,“家”中的“豕”并非單純指豬,更多是指一個家庭的財富來源。郭沫若在《中國史稿》中列舉了相關的歷史佐證:“在那時的許多氏族墓地里,流行著以豬下頜骨作為葬品的風氣。齊家文化氏族部落的墓葬尤為突出。如臨夏大何莊遺址的一座墓里放置了三十六塊,臨夏秦魏家遺址的一座墓里竟放置了六十八塊。這表明,牲畜成了一種主要的私有財產(chǎn),因而以豬下頜骨作為衡量私有財產(chǎn)的主要標志?!?/p>
事實上,豬對于整個中華民族而言都是一種重要的存在。早在母系氏族時期,先民便已開始飼養(yǎng)豬等家畜。此后,豬不僅成為中國絕大部分地區(qū)的主要肉食來源,更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擔任了奉祀鬼神與先祖的重要角色。比如,祭祀用的“大三牲”中,豬頭供品便是其一。
在我國原始社會中,也曾有氏族部落將豬奉為信仰圖騰?!侗渥印分杏涊d,“山中亥日稱人君者,豬業(yè)”,便是說把豬視為“人君”進行崇拜。而《山海經(jīng)·北次三經(jīng)》所載的“彘身而載玉”“彘身而八足”,便是古時對豬圖騰崇拜的鮮活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