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學統(tǒng)計顯示,5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會染1~2次頭發(fā)。盡管大家都知道染發(fā)劑對身體有害,也抵擋不住自己對于美麗的追求。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女性而言,染發(fā)劑是乳腺癌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分析了28000例乳腺癌病例。結果發(fā)現(xiàn),相較于染發(fā)頻率低的,經常染發(fā)的更年期女性,患乳癌風險增加23%。研究人員表示,染發(fā)劑主要成分是對苯二胺和雙氧水,易對造血干細胞產生影響,是公認的致癌物質。染發(fā)劑中還含有重金屬鹽,一旦進入人體,很難排出體外,時間長了,蓄積在體內,會引起中毒,使人出現(xiàn)頭昏、頭痛、倦怠乏力、四肢麻木等癥狀,并可能進入肝腎和大腦,破壞這些器官的功能。
研究人員稱,乳腺癌最大風險因素就是年齡。女人進入更年期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甚至消失,導致全身依賴雌激素參與的各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出現(xiàn)嚴重失調,因此染發(fā)對她們造成的傷害會遠遠高于年輕女性。
研究人員表示,除了更年期女性,以下5類人群也應該減少染發(fā):1.對染發(fā)劑過敏者;2.頭皮受損的人;3.年老體弱、肝腎功能不全的人;4.正在妊娠、哺乳的女性;5.有癌癥家族史的人。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西弗吉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等機構的神經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夜間的白光(通常用來照亮病房的光線)與炎癥、腦細胞死亡和心臟病患者的高死亡率之間存在關聯(lián)。
研究團隊首先用動物模型重建了心臟停搏,讓3組參試對象分別在昏暗的紅光、昏暗的白光和黑暗中度過夜晚。7個晚上后,研究人員評估其健康狀況。結果顯示,夜間暴露在白光下會導致多種不良結局:夜間接觸白光的一組參試對象死亡率升高,接觸紅光組和在黑暗中度過組的死亡率無差別。研究人員認為,夜間暴露在白光下會影響海馬體(大腦中對記憶形成起到關鍵作用的部位),并造成更劇烈的炎癥反應。
發(fā)表在《實驗神經病學》上的這項研究成果表明,改變夜晚光線的顏色,從廣譜白色變?yōu)榧t色或關掉燈光,有利于心臟病的預后。由于目前的研究結果來源于動物,如未來研究能夠證明這一結論同樣適用于臨床人群,將有助于住院心臟停搏患者的康復。
美國弗吉尼亞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日常幫著做家務的孩子更自信,學習成績更好,社交能力更強,更快樂,而不怎么做家務的孩子容易對生活不滿。
研究結果刊載于最新一期美國《發(fā)育和行為兒科學雜志》。研究人員分析9971名9歲左右學齡兒童的學習成績和做家務情況,并借助調查問卷評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與同齡人的關系、社交活動以及生活滿意度。結果顯示,與難得做家務的孩子相比,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自信心更強,學習成績更好,在數學、閱讀和科學測試中得分更高;難得做家務的孩子對生活不滿意的可能性高30%,更容易對學習能力缺乏自信,且容易與同齡人關系不佳。研究人員在報告中寫到,這項研究顯示,小學階段做家務關聯(lián)自信心以及社交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