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大連中心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任 王興國
很多家庭把蛋黃作為寶寶的第一個糊狀輔食,這并不符合前述權威機構的推薦。因為蛋黃中的鐵很難被吸收,吸收率僅有3%。而且蛋黃是最容易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之一,所以一般建議8個月左右(7個月~9個月)才添加蛋黃,添加蛋清要更晚一些。
米粥也不應該是寶寶的第一種輔食,因為它的營養(yǎng)價值很低。果汁、蔬菜汁雖然可以早一點少量添加,但主要是為了品嘗味道,而不是補充寶寶急需的重要營養(yǎng),如鐵、鋅、蛋白質等。實際上,寶寶的第一個泥狀輔食應該是加鐵米粉。
米粉是以一種或多種谷物(如小麥、大米、大麥、燕麥、黑麥、玉米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適量的營養(yǎng)強化劑和(或)其他輔料,專門用于嬰幼兒輔食添加的一類食物。表面上看,“米粉”是大米制成的粉,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它不如自家做的大米粥更好。然而嬰兒米粉完全不同于普通的大米粉或普通米粉,它是一種強化食品,即以大米粉為載體,添加了鐵、鋅、多種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其營養(yǎng)價值遠遠超過普通米粥(幾乎不含鐵),故而普通大米粥根本不能代替嬰兒米粉。又因為嬰兒米粉中的鐵是早期輔食添加最關心的營養(yǎng)素,所以又俗稱為“加鐵米粉”。
當然,為控制嬰兒米粉的質量,特別是鐵等營養(yǎng)素的添加量,此類產品有專門的國家標準即GB 10769—2010(嬰幼兒谷物輔助食品)。購買嬰兒米粉的時候,要留意標簽上是否標注該產品標準,以及鐵的含量。
輔食添加在循序漸進的基礎上,要經歷兩個階段。第1階段應首先選擇谷類食物,能滿足生長需要、易于吸收、不易產生過敏;其次是根莖類蔬菜、水果,主要目的是訓練嬰兒的味覺(而非補充營養(yǎng))。第2階段是高蛋白食物,包括肉類、蛋類、魚類和大豆制品,這些食物不但蛋白質含量高,鐵、鋅、維生素等含量亦豐富。除食物的種類外,制作方法、食物質地等也要適合寶寶的月齡。輔食具體添加順序可參閱表6-1。
添加輔食應由一種到多種,嬰兒接受一種新食物一般需嘗試8次~10次,3天~5天,至嬰兒習慣該種口味后再換另一種,以刺激味覺的發(fā)育。單一食物逐次引入的方法可幫助及時了解嬰兒是否出現(xiàn)食物過敏及確定致敏原。添加輔食后不應影響總奶量。換言之,要優(yōu)先保證母乳或配方奶的攝入量。一餐輔食代替一頓奶,把輔食和飲奶交替安排。
蜂蜜水、糖水或果汁(自制鮮榨果汁例外)均不是良好的輔食,不要食用。同樣,菜底、菜湯、火腿腸、八寶粥、餅干、糕點、肉湯、雞湯、市售飲料等均不宜作為輔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輔食烹調時,不要放鹽,少放糖,不加調味品,但可添加少量植物油。每天5克~10克。
在超市選購嬰兒輔食時,不要以為帶有卡通形狀、兒童形象、類似名稱(如奶豆、小饅頭等)的兒童食品就可以作為輔食,關鍵是要看是否符合嬰幼兒輔食的國家標準,質量信息應該標注在標簽上。依照國家標準,嬰幼兒輔食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谷物輔助食品(國家標準號GB 10769)和泥(糊)狀罐裝食品(GB 10770)。前者常見的有加鐵米粉、蔬菜米粉、嬰兒面條等;后者常見的有各種肝泥、肉泥、魚泥和蔬菜泥罐頭。此外,盡量不選加鹽、加很多糖的或加香精、色素、防腐劑等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表6-1 嬰兒輔食添加順序(奶類本不是輔食,但也列入其中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