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兩天就可以看完的書,我需要一個禮拜的時間甚至更久。怎么樣才能提高閱讀效率?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層面思考。
首先要找出閱讀速度慢的原因。字詞生僻、難懂;習(xí)慣一個字一個字地看,不會一目多行地跳讀;容易被外界事物干擾,不能專心致志,這些都可能造成閱讀困難。
有些問題能夠在短期內(nèi)解決,比如容易被外界打擾,那就盡量找個安靜的環(huán)境。有些問題需要長時間解決,比如生僻難懂的字詞,需要一點一滴積累。有些是因為欠缺合理的閱讀技巧。針對這一點,我推薦大家讀一讀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對于如何跳讀、如何讀不同文體的文章等問題,書里有詳細(xì)的指導(dǎo)。
另外就是進(jìn)行閱讀訓(xùn)練,通過一定的訓(xùn)練可以提高閱讀速度。每個人在年幼時初次接觸閱讀,基本都是一字一字慢慢地讀,有些人讀得多了,速度自然就快了,即所謂熟能生巧。有個概念叫辨識廣度,即每次注視文本時所能辨認(rèn)的字?jǐn)?shù),辨識廣度越廣,閱讀速度就越快,這是可以通過訓(xùn)練來提高的。
其次要思考一個問題:閱讀的快慢是否與閱讀效率高低成正比?比較閱讀速度的前提是要有收獲,有些人閱讀速度快,但是忘得也快,他讀過的書雖然多,但收獲少,這意義就不大了。如果你讀得慢,思考得深入,收獲也多,那就不用盲目比較了。
臺州中學(xué) 屈偉忠
[問題收集:富陽中學(xué) 王斌杰]
平時讀文言文,是默讀好還是讀出聲來好?讀的時候碰到生字,需要一個一個查字典嗎?這樣好像比較費時間。
讀文言文,建議讀出聲來。文言文作為一種典雅的書面語,講究音韻美、節(jié)奏美、氣勢美,讀出聲來有利于培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言直覺思維能力,也有利于把朗讀者的情緒最廣泛地調(diào)動起來。因而曾國藩說:“非高聲朗讀則不能展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yuǎn)之韻。”
遇到生字是否查字典,視情況而定。如果是課內(nèi)文章,必須要查。如果是課外文章,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若是文言實詞,一般建議查,如《聊齋志異》中,作者喜歡用“舁(yú)”,意為“抬”;又如“亟”,是多音字,讀jí時,意為“急迫”,讀qì時,意為“屢次”。若是人名、地名,一些比較重要的、在書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要查。人名如《三國演義》中曹操的重要謀士荀彧(yù);地名如安徽歙(shè)縣,是古徽州府所在地,也是徽州文化的發(fā)源地,其特產(chǎn)歙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文化淵源極深。其他生僻的字詞或人名、地名,可以不用查。查字典的益處很大,但確實費時間。為了節(jié)約時間,可以選擇一些注解詳細(xì)的版本來讀。
臺州中學(xué) 屈偉忠
[問題收集:富陽中學(xué) 王斌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