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家慶
思想政治理論課對于大學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猶如菜肴之于人一樣,必須在忠于本味、調(diào)對口味、保持鮮味上下足功夫。只有用真情、真心、真意去備菜、炒菜、上菜,思政課才能成為學生想吃、愛吃的“那道菜”。
一“馬”當先,忠于“思政菜”的“本味”不松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要堅持“馬院姓馬、在馬言馬”的鮮明導向和辦學原則,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本固才能枝榮,根深才能葉茂。思政課是生產(chǎn)傳播共享精神食糧、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如果違背了“馬院姓馬、在馬言馬”這條最基本的要求,就會如同食物失去自己的本味一樣,也會失去自己賴以存在的價值。不讓“思政菜”變色變味,一要理直氣壯地在“馬”言“馬”,做馬克思主義的“代言人”。二要堅定不移地在“馬”信“馬”,做積極有為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信仰者。三要爐火純青地在“馬”用“馬”,使馬克思主義成為我們克敵制勝的“看家本領”。四要鏗鏘有力地在“馬”護“馬”,勇做有幾把刷子的馬克思主義“衛(wèi)道士”。
按“需”備菜,調(diào)對“思政菜”的“口味”不馬虎。菜不合胃口,自然難以下咽。備課如同備菜,就像給自己的孩子做飯一樣,我們必須清楚大學生喜歡什么、討厭什么,然后再根據(jù)思政課的本色、本味為大學生備菜,這樣菜才能契合大學生的需求、滿足大學生的胃口。為大學生量身定制“思政菜”,一要緊扣教材宗旨設計“菜譜”,組織編寫思想性、理論性、科學性、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兼顧的教學專題。二要緊扣學生需求調(diào)制“菜味”,深入調(diào)研,準確洞察大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三要緊扣課堂教學出鍋“上菜”,活用巧開頭、主線清、互動好、課件美等教學工藝,實現(xiàn)教材和學生的無縫對接。
與“網(wǎng)”俱進,保持“思政菜”的“鮮味”不含糊。一些思政課老師有做好教學工作的真誠愿望,也有干勁,但缺乏新形勢下做好教學工作的本領,面對學生的“喜新厭舊”心理,由于不懂門道、缺乏新意,還是用老思路來炒菜、老套路來盛菜,結果是蠻干瞎干了很多菜品,但不對路子、事與愿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這就叫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與時俱進上好思政課,一要善于開展“微言”教育,積極利用微博微信技術開發(fā)微課教學資源、拓寬社會化教育渠道。二要善于開展“移動教育”,積極利用移動互聯(lián)技術打造富有親和力的“移動”思政課堂。三要善于開展“數(shù)說教育”,積極運用大數(shù)據(jù)技術開展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調(diào)查分析與科學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