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
摘要:王安石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同時也是我國文學史上有名的文學家,其作品思想內涵豐富,可讀性強,不僅具有突出的藝術性,更有現(xiàn)實利用價值。對王安石的作品做總結,發(fā)現(xiàn)其所作的多篇奏疏不僅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更有突出的藝術特征。為了對王安石奏疏的藝術特征等做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分析,文章從兩個方面做具體的研究,其一是奏疏的內涵分析,旨在對奏疏做分類;其二是做奏疏的藝術特征分析,旨在強調王安石奏疏的鮮明藝術特色和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
關鍵詞:王安石;奏疏;藝術特征
王安石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一生所作的多篇奏疏不僅思想內涵深刻,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特色也非常突出。從古至今,后輩對于王安石的研究持續(xù)不斷,對其的奏疏分析也多有不同的見解。筆者從文學角度對王安石的多篇奏疏進行分析與討論,旨在進一步的明確王安石奏疏的藝術特征,從而對其作品的整體藝術特色評價做補充。
一、奏疏概述
奏疏是我國古文書中的重要一類,也稱之為奏議,是封建社會歷代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tǒng)稱,屬于上行公文。奏疏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不過在各個朝代中,其稱謂有所變化,奏疏思維歷史可追溯到戰(zhàn)國之前,當時大臣向君主進程文字統(tǒng)一稱之為上述,在戰(zhàn)國之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此時的上行公文開始程奏,而奏的主要含義便是進上。到了漢代,大臣向皇帝上書有時候也稱之為上疏,疏的具體意思指疏通,引申為對問題的分析。在唐宋以后,上奏的文書統(tǒng)稱為奏議,多數(shù)稱為奏疏。奏疏具體指的是一類文種,在漢代的時候章、奏、表、議等均屬于此類文種。魏晉南北朝時期增加的啟文,隋、唐、宋時期使用的表和狀,以及宋代增加的札子。均屬于奏疏這種文種。在元代的時候,奏疏類文種有奏、啟和表章,明、清兩代的時候有題本、奏本、表、箋、啟等,康熙朝后廣泛使用的奏折等也是奏疏。簡單來講,作為一種具有政治性和工具性的應用文體,奏疏有其確定的閱讀對象、明確的行文目的、強烈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因而有著自己獨特的文體功能和寫作特點。
王安石是宋代名臣,其一生所上的奏疏數(shù)量較多,其中具有文學價值的主要集中于為變法服務的奏疏名篇,比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等。本文對王安石奏疏進行具體的分析,旨在明確其奏疏的藝術特征。
二、王安石奏疏的藝術特征分析
對王安石奏疏做具體的分析發(fā)現(xiàn)其藝術特征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總結,即奏疏的內容、奏疏布局以及奏疏的寫作方法,以下是具體的分析。
(一)識見深遠,論情精嚴
首先,王安石的奏疏立論高遠,論點十分的明確。王安石在早年間有游學的經歷,其為官也有二十多年,所以對于具體的事件,其有非常獨到的見解,而且具體的思辨比較深刻。從具體的奏疏研究可知,對于他認為的世俗或者是不妥的見解,其會毫不遷就,所以在王安石的奏疏中很難看到“下愚及中人之見”,由此,王安石的奏疏實現(xiàn)了立論高遠和超凡脫俗。
以《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為例做具體的分析,王安石對北宋王朝建立以來所推行的政策做極力陳述,表明過去施行的政策已經不能為當前所用,而且將過去執(zhí)行的政策作為現(xiàn)實內憂外患的主要原因做闡述。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王安石就“冗官、冗兵、冗費”等做具體闡述,同時指出了“積貧”的現(xiàn)象。除此之外,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王安石還對當朝所面臨的局勢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偨Y《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王安石對自己的所得所思進行了總的考察與分析,而其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的主要思想后來成為了熙寧變法的主要指導思想。王安石清醒的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同時也認識到了紀律約束、法律制裁等方面的重要性,所以在熙寧變法中,王安石將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諸于變法??偟膩碇v,從《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的具體分析可知,王安石的奏疏立論大局觀明顯,所以說其立論高遠。
(二)善于謀篇,精于布局
善于謀篇,精于布局這是王安石奏疏的第二大藝術特征。從現(xiàn)實分析來看,巧妙的文章布局會讓文字顯得井井有條,而且文字間的聯(lián)系性會更加強烈。王安石在奏疏寫作的時候,從大局出發(fā)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實現(xiàn)了奏疏和主題的完美契合,這一點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有非常明顯的體現(xiàn)。
后世茅坤在評價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時稱“此書幾萬余言,而其絲牽蠅聯(lián),如提百萬之兵,而勾考部曲無一部貫”。其中的“絲牽蠅聯(lián)”具體涉及的就是謀篇布局的問題?!渡先首诨实垩允聲穬热蔟嬰s,涉及的方面非常多,是其他文章無法比擬的,而且難得的是和其他的陳述政見類的文章相比,王安石并沒有利用大段的篇幅去講道理,反而是用一兩句話進行概括,這樣的布局使得整個文章的條理變得十分清楚。不僅如此,在條理清楚的基礎上,文章對重點還進行了突出。所以說整個《上仁宗皇帝言事書》,雖然長,但是讀起來并不會顯得雜亂無章,沒有頭緒。與《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的謀篇布局具有相似性的文章還有《上時政疏》。整體閱讀王安石的奏疏,其匠心獨運、娓娓道來,文章具有非常強的層次性,而且整個文章的規(guī)劃布局可以說是賞心悅目。
(三)警策透辟,旁征博引
王安石奏疏的第三個顯著藝術特色是警策透辟,旁征博引。就警策透辟這一特點的具體分析來看,其《本朝百年無事札子》體現(xiàn)的十分突出。對《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做具體的研讀可知,文章的重點并不是對大宋開國百年以來無事的正面總結,而是透過“無事”這一表象進行積弊指陳,進而強調變法的迫切性。王安石在奏疏中借助對宋太祖政治的贊頌提出了施政的綱領以及原則。從文章的具體分析來看,王安石表面是在贊頌太祖的仁慈,實際上卻是對仁宗軟弱的指責。
王安石的奏疏無論長短,都特別善于用材料來對自己的觀點進行論證,這使得王安石的奏疏中擁有了大量的素材。借助這些素材,不僅實現(xiàn)了王安石文章警策之意的增加,更真實的表達了王安石的想法。比如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當中,王安石引用了大量《禮記》、《尚書》、《周易》當中的內容,同時還有孟子的對話等等,這些論據(jù)的利用使得王安石的觀點表述更加的強烈。再比如在《上時政疏》當中,王安石將《尚書》當中的話進行化用,不僅準確的陳述了自己的觀點,同時也使自己的想法等表現(xiàn)的更加強烈??偠灾?,王安石的奏疏利用大量的素材進行自我觀點的論證,增加了奏疏的豐富性,同時也提高了奏疏的警策之意。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奏疏作為一種我國古代的上書文種,利用十分的廣泛,古代名臣大都有奏疏留世。王安石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其奏疏不僅針砭時弊,具有非常顯著的現(xiàn)實意義,更有顯著的藝術性,是研究王安石藝術特色的重要載體。王安石奏疏本身的藝術特征明顯,所以為了更加深入的認知王安石的奏疏藝術特征,文章從奏疏這種文種出發(fā)對王安石的奏疏做具體的分析,最終獲得了王安石奏疏在文章內容、寫作方法等方面的特色。
參考文獻:
[1]佚名.民國時期的王安石文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8.
[2]鄭辰.淺議王安石的詠史詩藝術特色及影響[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8):192-193.
[3]鄭玲.王安石的女性觀——以女性墓志中的女性形象為論述中心[J].黃山學院學報,2017,19(4):35-38.
[4]佚名.王安石詩文言志思想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7.
[5]聶濟冬.北宋《鹽鐵論》接受特征與學術傾向[J].齊魯學刊,2017,No.261(6):119.
[6]李哲.論王安石對韓愈詩歌的接受與創(chuàng)變[J].江西社會科學,2018,38(3):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