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勁楓 朱炫熹 譚廣文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odocarpus Garden in Nanning Garden Expo
摘要:為探究新時代背景下植物主題園的景觀營造,以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羅漢松園為例,通過對羅漢松Podocarpus spp.主要造景植物和園林應(yīng)用的認識,結(jié)合“中國寫意山水畫”景觀特點和審美理論,打造入口迎賓區(qū)、松溪別院區(qū)、明月山溪區(qū)、山谷俯澗區(qū)、白玉坡景區(qū)和次生林帶區(qū)6大景觀分區(qū),并針對各分區(qū)的景觀布局、植株選擇與配置及其植物文化塑造等方面特點,總結(jié)羅漢松園在羅漢松造景樹整形特征、突出主景羅漢松的配置手法和天人合一自然山水園形式表達方面的營造技法。
關(guān)鍵詞:景觀營造;羅漢松;羅漢松園;南寧園博會
文章編號:1671-2641(2019)02-0084-06
中圖分類號:TU986
文獻標志碼:A
收稿日期:2019-02-27
修回日期:2019-04-01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plant theme park in the new era,the Podocarpus Garden in 12th China (Nanning) International Garden Expo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understand the main landscaping varieties and garden applications of Podocarpus spp.. Base on the landscape features and aesthetic theories of Chinese freehand landscape paintings, six landscape subdivisions have been set in the Podocarpus Garden including Yingbin District, Songxibieyuan District, Mingyue Mountain Area, Valley Depression Area, Baiyupo Scenic Area and Secondary Forest Belt Are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yout, plant selection and configuration, plant culture shaping,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techniques of the pla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odocarpus spp., highlights the configuration of main landscape and the expression of the natural landscape garden.
Key words: Landscape construction; Podocarpus spp.; Podocarpus Garden; Nanning Garden Expo
隨著我國園林建設(shè)的快速發(fā)展,植物園的屬性日益趨于應(yīng)用多元化[1]。植物主題園是植物園的一種特殊園林表現(xiàn)形式,如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八仙花主題園和山東菏澤天香園,通過集中區(qū)域栽植某一相同種類園林植物構(gòu)成主要造景要素,其種類多樣性和景觀豐富性等優(yōu)勢獲得良好的規(guī)模效應(yīng),以植物品種展示、特色觀賞為主,兼顧了物種保護、游憩娛樂、科普教育和文化傳承等功能,已成為園林綠地中的主要景區(qū)而吸引眾多游客[2~3]。
在園林行業(yè)要求不斷提高的新常態(tài)下,植物造景開始更加注重文化元素的塑造,植物景觀除了具備藝術(shù)性、生態(tài)性和可持續(xù)性等特點外,主題性也成為新的關(guān)注點[4]。第十二屆中國(南寧)國際園林博覽會(以下簡稱“南寧園博會”)總面積約658hm2,通過塑造“生態(tài)宜居園林圓夢”的主題,打造“生態(tài)、文化、共享”3大園博園特色。其中包含6大主題展園區(qū),80個展園,園中有園,景外有景,全國乃至世界各地極富地域特色的山水美景盡收眼底。羅漢松園作為南寧園博會中地理位置特殊(位于中軸線上,靠近主入口東大門)、占地面積最大(約1.6hm2)的植物主題園,反映了園林的自然山水美、生態(tài)文明美和人居棲地美,其景觀布局和營造值得深入分析與探究,以期為今后植物主題園的建設(shè)提供借鑒。
1 羅漢松植物特色與園林應(yīng)用
1.1 羅漢松特色及園林應(yīng)用
羅漢松科Podocarpaceae植物原產(chǎn)于我國長江流域,現(xiàn)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主要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目前我國約有2屬14種,野生樹種極少[5]。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是羅漢松科羅漢松屬的多年生常綠喬木(高可達20m),性喜溫暖濕潤和半蔭環(huán)境,最適溫度為20°C~33°C,于肥沃疏松、微偏酸性的砂質(zhì)壤土生長良好[6]。羅漢松神韻清雅神氣、姿態(tài)挺拔招展,葉色多為濃綠或墨綠色,自帶一股雄渾蒼勁的傲人氣勢,觀賞價值極高;再因其生長速度較慢而謂“長青樹”,契合了“長壽安康、富貴吉祥”等中國文化寓意而深得人心,以賞之不盡的仙來之韻貼合人們對高品質(zhì)園林的追求。在園林植物造景中,羅漢松園應(yīng)用類型與范圍廣泛,其適用于孤植、對植、群植、列植或盆栽造型等,常作造型樹、盆景、綠籬及行道樹等[7]。
1.2 景園中特色羅漢松
南寧園博會羅漢松園全園共植有35個種(含變種)、大小各異及造型奇特的羅漢松共343株(表1),其中特選藝術(shù)型羅漢松(日本進口)15株,自然型羅漢松63棵,廣西本地品種造型羅漢松143株,含35株蘭嶼羅漢松P.costalis和15株貴妃羅漢松P.princess[6]等;羅漢松科普園品種共122棵,包括32株短小葉羅漢松P.brevifolius、20株短葉羅漢松P.macrophyllus var.maki和16株臺灣羅漢松P.nakaii等。
2 羅漢松園景區(qū)布局分析
2.1 羅漢松園基本布局
羅漢松園作為入園第一景,分東部、北部、南部3部分:東部以羅漢松為主,北部四圍合院,南部山水兼長,借助場地自身奇特地貌,如原有的礦坑谷地、平緩坡地及林地等,“經(jīng)營”羅漢松、瀑布、溪澗、錦鯉池、棧道等與之結(jié)合(圖1)。通過充分利用現(xiàn)狀地形地貌,基于“寫意山水畫”式景觀營造技法對羅漢松園整體空間進行引導與分割,使其具中國山水的形態(tài)與意境。羅漢松園按觀賞特點分為6大展示區(qū)(圖2),分別是入口迎賓區(qū)、松溪別院區(qū)、明月山溪區(qū)、山谷俯澗區(qū)、白玉坡景區(qū)和次生林帶區(qū),各景觀區(qū)相互聯(lián)系、緊緊相扣,都賦予了獨特的景觀形象和展示了別致的造景特點。
2.2 各分區(qū)配置分析
2.2.1 入口迎賓區(qū)
進入園博園東大門,迎面而來是高雅莊重的羅漢松迎賓園,組群式栽植的造型羅漢松層林疊翠、蒼勁挺拔,熱情迎接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客人。羅漢松園主入口右側(cè)放置了一塊嵌有繁體金字的黑色亮面花崗巖,其背景為挺拔的主景羅漢松造型樹,三兩成群、錯落有致,勾勒出疏朗開明的天際線(圖3)。在觀景視點處使用白細砂石與泰山紋理石打造“禪意溪流”景觀,增添雅致情趣,同時引導進園游客視線,使其漸入佳境,觀賞美景。羅漢松園植物造景層次清晰,色彩對比鮮明,最底層為素色系小葉片草本或自由均衡的低矮灌木組團—白綠相間的花葉女貞Ligustrum sinense ‘Variegatum、灰白的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is、亮黃的金葉假連翹Duranta erecta ‘Golden Leaves等;中層為色彩深沉的灌木叢或灌木球—球狀暗紅色的紅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深綠的蘇鐵Cycas revoluta和毛杜鵑Rhododendron pulchrum等。素黃色的孔雀草Tagetes patula于其中形成了一道別致的“花溪”景觀,與栽植造型羅漢松的微地形景觀融合,形成了高低錯落植物搭配形式(圖4)。入口迎賓區(qū)景觀步移景異、境以景出,每幀畫面都為一幅美麗山水畫。漫步其中,可將感受到一盆之景“籠天地于形內(nèi),挫萬物于咫尺”的別樣景致,天然野趣、妙趣橫生。
2.2.2 松溪別院區(qū)
“松溪別院”名出自唐代李洞的詩句“松持節(jié)操溪澄性,一炷煙嵐壓寺隅”,是由墻廊圍合而成的園中園,位于羅漢松園北面。步入景區(qū),首映眼簾的是一堵樸素典雅的青石磚景墻,墻前植有婀娜多姿的茶梅Camelliasasanqua,巧妙運用了“欲揚先抑”藝術(shù)手法和景觀“擋中”造景技巧,將院內(nèi)景觀收藏起來。別院內(nèi)羅漢松多以盆栽形式裝點整面素墻或修飾一隅,茶梅秀竹、青松芭蕉,周邊植物映襯著中央一尊“正觀如云、側(cè)看成獅”的奇特太湖石(高約5m),姿態(tài)萬千,飽含營造者的浪漫與規(guī)劃人的情懷,表達了對人文素養(yǎng)的追求和“畫意棲居”的思考。
松溪別院區(qū)多處借助窗框、門洞、廊等建筑元素,運用漏景、框景和借景等園林營造手法,自然處理建筑與周邊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該區(qū)內(nèi)一堵從別院大門西南方向延伸出來的月洞門景墻打破了三合院四面墻廊圍合的格局,使院內(nèi)景觀得以與相鄰景區(qū)融合、延伸(圖5)。景區(qū)結(jié)合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背景,用園林的“可游”來觸發(fā)人們對“可居”的美好愿望。
2.2.3 明月山溪區(qū)
“明月山溪”景區(qū)名出自王維《山居秋暝》中的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該區(qū)結(jié)合古典園林造園理論,利用原坡地形在山腰設(shè)置涌泉水景,營造溪流疊石景致,兩側(cè)布置園林步道,配合羅漢松和月洞型景框石營造浪漫雅致的景點,給人無限遐想空間(圖6)。景區(qū)中石上清泉穿墻躍洞門,源頭為兩塊相依對望的奇石,中留有如一彎明月的透洞,逢冬至前后,落日恰從洞中西沉,頗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感。
明月山溪區(qū)的植物組團都以孤植的羅漢松為主,結(jié)合中低層球狀植物、素色原生石灰?guī)r等造景元素,營造一個個層次鮮明、疏朗的植物景觀,充分發(fā)揮了以羅漢松為主的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使羅漢松與其他園林元素配置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卷。
2.2.4 山谷俯澗區(qū)
“山谷俯澗”中的山坡為原生石灰?guī)r土石山坡,經(jīng)過前期生態(tài)修復工程處理,給植物創(chuàng)造了一個符合生長的環(huán)境條件[8]。以“寫意山水畫”為景觀藍本,通過地形豎向設(shè)計(包括微地形的處理)建立起山水骨架,配置植物營造出生態(tài)良好、風景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溪澗區(qū)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崖壁谷地來展現(xiàn)形態(tài)多樣的生態(tài)水景,同時結(jié)合現(xiàn)狀山體平臺高點枕水而設(shè)置觀景駐足點—披霞亭,亭下臨空蓄水,運用現(xiàn)有高差營造疊水瀑布順流而下。三兩成團散植的羅漢松下為山石清溪,在地形低處營造棧道、霧噴等景觀元素,松霧縈繞,引人入勝,仿佛“暢游”于山水畫中(圖7)。
土石邊坡采用單一草種進行近自然的邊坡復綠,淺色的草地背景、深色系的植物、潺潺清溪,以及經(jīng)大自然風化“潤飾”的石灰?guī)r共同造出松石古韻、溪流山澗的美景,讓游人體味別樣園林意境之美。
2.2.5 白玉坡景區(qū)
白玉坡景區(qū)原為一片自然安息角穩(wěn)定的石灰?guī)r土石質(zhì)坡地,大部分原生石灰?guī)r深藏于土層中,未經(jīng)人工雕琢。營造者在尊重原地形地貌不受破壞、敬畏自然的前提下,細致而有次序地挖掘裸露土坡上的石灰?guī)r。因新出土石塊色澤潔白,質(zhì)地光滑脆硬如玉石般,故名“白玉坡”。石灰?guī)r石縫處植以適量簡單草木,如黃荊Vitex negundo和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作為點綴[9],主景樹羅漢松起到聚焦視點的作用,整體景觀力求達到“人天各半,天人合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賦予游人美的觀賞(圖8)。
“青山留碎玉,綠水動琳瓊”(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李敏題),白玉坡景區(qū)天作之石、所營之景,或大氣磅礴、或巍峨險峻,講究“移天縮地”的傳統(tǒng)盆景美學,宛如囊括名山大川之勝景。景區(qū)北面有一扇寬約6m、連接“入口迎賓區(qū)”和“白玉坡景區(qū)”的月洞門,既框白玉坡美景,也吸引游人前來探究。
2.2.6 次生林帶區(qū)
植物景觀營造如同傳統(tǒng)山水畫創(chuàng)作,強調(diào)“主景突出,客景烘托”[5]。次生林帶區(qū)為原場地保留的一片松樹密林,是羅漢松園自然護坡頂部。成片松樹林在體現(xiàn)生態(tài)效益的同時,也為園中植物造景奠定了烘托主景的基礎(chǔ)。在構(gòu)圖上,位于羅漢松園北面的松林區(qū)雖厚重,約占總面積1/5,但簡潔大方使總體處于平衡。此外,大面積松林為羅漢松園中其他景區(qū)形成了完美自然背景,成片成群的松樹輪廓與天空貼切融合,形成了優(yōu)美的山林天際線,柔和了園內(nèi)景觀。
3 羅漢松園景觀營造技法小結(jié)
3.1 羅漢松造景樹整形特征
羅漢松姿態(tài)沉穩(wěn),俯仰多姿,枝葉疏密有致。園中的主景樹羅漢松,宛如大地盆景式般,其造型特征為大樹形(高5m以上),樹大濃蔭,云片狀枝葉層疊豐富,四面觀賞各異;入口迎客處羅漢松植株造型是盆景式的直立型,以大飄枝為特征,顧盼左右,綠枝隨風搖曳,似在傳情迎客;作為配景樹的羅漢松風姿卓越,整形為球形等,烘托主景樹,映襯其秀麗挺拔。園中蒼翠羅漢松俯仰觀探,千株百株一望不斷,其造型特征有如大型叢林式盆景,遠可觀其勢,近則賞其質(zhì)。
3.2 突出主景羅漢松的配置手法
羅漢松園以中國傳統(tǒng)寫意山水園林的手法營建,要表現(xiàn)羅漢松的主景地位,必須處理好其與配景山石及園路、水體、植物和建筑之間的關(guān)系,其要點總結(jié)如下。
1)山石及園路:與山石配置的羅漢松種植方式以自然式散植或孤植居多;山石多為淺色系的假太湖石(原生石灰?guī)r)和黃蠟石等天然景石;以灰麻石等淺色園路為背景。
2)水體:濱水景觀區(qū)域散點種植或成片種植羅漢松;姿態(tài)卓越的羅漢松點植于水際,枝干傾斜于水面之上,營造“疏影橫斜”的意境。
3)植物:與花色、葉色均為淺色系的植物配置,如金葉假連翹、花葉女貞等;適合于植物造型簡單的植物配置,如球狀、綠籬狀植物等。
4)建筑:羅漢松常孤植于素墻建筑角落,柔化建筑生硬的線條;盆栽形式裝點庭院空間或室內(nèi)一隅。
3.3 天人合一的自然山水園形式表達
羅漢松園以寫意山水園林造園手法,給人予氣韻生動、雅致清幽的景觀形象,講究人與自然合一,注重景觀營造意境。羅漢松園作為景區(qū)開篇,向為景觀規(guī)劃設(shè)計采用了設(shè)置懸念、欲揚先抑的營造手法,在狹小空間內(nèi)充分借助了場地自身奇特地貌,進而塑造出“松林、庭院、山溪、瀑布、峽谷、峭壁、鯉潭、草甸”等多種自然與人文景觀形態(tài),并把廣西的宏大山水濃縮為眼前的“壺中天地”,為游人提供了多種觀覽路流線,獲得“槃澗深深、漸入佳境”的體驗。
注:本文圖片均為作者自繪自攝。
參考文獻:
[1]李方正,李雄,牛琳,等.植物分類園景觀營造研究——以晉中百草坡森林植物園分類園為例[J].風景園林,2015(7):96-101.
[2]陳必勝,晏姿.八仙花主題園的景觀營造與探索——以上海共青森林公園八仙花主題園為例[J].中國園林,2019,35(2):110-114.
[3]李成,齊荃,王兆明,等.牡丹主題園規(guī)劃設(shè)計研究——以菏澤天香園為例[J].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46(4):87-90.
[4]陳風杰.松柏類植物景觀調(diào)查研究[D].杭州:浙江農(nóng)林大學,2017.
[5]陳平先.廣西北海市引種羅漢松的栽培管理技術(shù)[J].科技風,2014(21):48-49.
[6]黃相玲,張明月,朱栗瓊,等.4種羅漢松葉片形態(tài)性狀及生理生化特性比較[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8,30(8):12-15.
[7]夏聰,齊躍強,何世慶,等.羅漢松在園林綠化中的應(yīng)用及存在問題[J].現(xiàn)代園藝,2015(12):125.
[8]路秉翰,戴偉,譚廣文.廣西南寧園博園巖質(zhì)邊坡生態(tài)修復工程應(yīng)用與探討[J].廣東園林,2019,41(1):63-67.[9]吳靜,秦飛,王維,等.我國石灰?guī)r地區(qū)特有植物研究進展[J].江蘇林業(yè)科技,2010,37(2):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