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05年6月21日,習近平在《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中首次提出了“紅船精神”,并把“紅船精神”的內(nèi)涵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為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8年版)課程增加了“紅船精神”的內(nèi)容。要講好“紅船精神”,就要把張人亞的革命事跡與“紅船精神”聯(lián)系起來?!凹t船精神”中的首創(chuàng)精神與1922-1925年間的張人亞,先后以工人的身份、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的身份、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身份開展革命工作的實踐是一脈相承的;“紅船精神”中的奮斗精神與大革命失敗后,張人亞以堅定的革命信仰,冒著生命代價保存黨的文件是一脈相承的;“紅船精神”中的奉獻精神與張人亞在中央蘇區(qū)時,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實踐是一脈相承的。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紅船精神;《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8年版);張人亞
中圖分類號:G641;D642文獻標識碼: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9.02.10
歡迎按以下方式引用:苗體君.用“張人亞”講活《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新增的“紅船精神”[J].克拉瑪依學刊,2019(2)54-58.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8年版)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5年版)相比,最為明顯的就是新增了三部分的內(nèi)容。其中一個部分就是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5年版)的第120頁增加了兩個段落:第一個段落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弘揚建黨時期的‘紅船精神。即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1]120;第二個段落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成立,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后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fā)展的趨勢和格局”[1]120。根據(jù)增加的兩段內(nèi)容,還在第128頁的“ 學習思考”部分,增加了一個思考題:“什么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什么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128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5年版)第129頁,也就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8年版)第128頁增加了“必讀文獻”部分:“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2005年6月21日)”[1]128,新增的這一部分的核心內(nèi)容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紅船精神”。如何把抽象的“紅船精神”講好、講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舉例教學法,以鮮活的史例,把抽象的理論具體化。
一、從習近平提出“紅船精神”到習近平問到張人亞
2005年6月21日,一篇題為《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的文章發(fā)表在當日的《光明日報》上,文章的作者正是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文章首次提出了“紅船精神”,并把“紅船精神”的內(nèi)涵高度凝練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2]。
黨的十九大閉幕一周后的2017年10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體專程到上海和浙江嘉興,先后瞻仰了中共“一大”會址與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歷程,追尋中共“一大”的足跡,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對他12年前提出的“紅船精神”進行詮釋:“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起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里誕生,從這里出征,從這里走向全國執(zhí)政。這里是我們黨的根脈”[3]。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強調:“我們要結合時代特點大力弘揚‘紅船精神”[3],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3]??梢哉f,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中,對“紅船精神”賦予了時代意義,表明了“紅船精神”不僅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成果,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
習近平總書記與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時,有兩本《共產(chǎn)黨宣言》的中文譯本陳列在“一大”會址紀念館展廳最中央的展柜中,這兩本《共產(chǎn)黨宣言》的中文譯本被“一大”紀念館視為“鎮(zhèn)館之寶”,一本是1920 年 8月首版本、另外一本是1920年9月的再版本。當聽到講解員介紹共產(chǎn)黨員張人亞保護了1920年9月版《共產(chǎn)黨宣言》中文譯本時,習近平問道:“那你說的那個人呢?”[4]一時間,張人亞成了黨史研究的焦點人物??v觀中共早期黨員、革命烈士張人亞短暫卻輝煌的34年人生,他的革命信仰與革命實踐折射出來的就是“紅船精神”。可以說習近平之問,把“紅船精神”與張人亞密切地聯(lián)系了起來,用張人亞這個建黨時期的人物、以一個鮮活的實例,為抽象的“紅船精神”做了最好的詮釋,把張人亞感人的革命事跡引進大學《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這門課的教學中,以這個鮮活的史例,對于講好、講活新增的“紅船精神”這一部分的內(nèi)容十分有益。
二、“紅船精神”中的首創(chuàng)精神與張人亞早期的革命實踐一脈相承
“1921年8月初,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勝利閉幕,莊嚴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的誕生。這條游船因而獲得了一個永載中國革命史冊的名字——紅船。紅船,見證了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變”[2],也見證著張人亞的成長經(jīng)歷。1898年5月18日,張人亞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府鎮(zhèn)??h霞浦鎮(zhèn)一戶大戶人家,其父給他取名張靜泉,參加革命后,因為他原來的職業(yè)是上海南京路老鳳祥銀樓的銀匠,大家習慣稱他“張銀匠”,寧波話的“張銀匠”發(fā)音就是“張人亞”,所以他給自己取名張人亞。1920年8月,陳獨秀在上海創(chuàng)建共產(chǎn)黨發(fā)起組時,張人亞就在上海做學徒。而當時早期的那批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局限在大學教授、留學回國人員及在校大中專學生這個圈子里,所以作為銀匠的張人亞,也就沒有機會參加共產(chǎn)黨。陳獨秀在創(chuàng)建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發(fā)起組的同時,還開始了建團工作,1920年8月22日,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據(jù)中央檔案館保存的張人亞留蘇期間的手書材料記載,張人亞是1922年4月加入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因為工作中有突出的表現(xiàn),入團僅僅1個月的時間就擔任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委員,“1922年5月,首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領導成員有三人:地委書記由團中央書記施存統(tǒng)兼任,秘書袁孟冰,委員張人亞。”[5]222
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中國的工人階級就登上了歷史的舞臺?!爸袊伯a(chǎn)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從這條紅船揚帆起航。”[2]張人亞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后,便開始積極投身到工人運動中去。1922年6月,因為參加為浦東紡織工會罷工募捐,張人亞而被捕,還在巡捕房被關押了1天。同年9月16日,在張人亞等人的領導下,上海金銀業(yè)工人召開金銀業(yè)工人俱樂部成立大會,1 600余名工人出席了大會,憑其在工人運動中的出色表現(xiàn),張人亞出任俱樂部主任一職。隨后,張人亞便開始為金銀業(yè)工人罷工做準備,同年10月7日,上海金銀業(yè)工人舉行大罷工,最后在寧波旅滬同鄉(xiāng)會的調停下,張人亞等6名工人與資本家代表簽訂協(xié)議,這次大罷工持續(xù)長達28天。罷工結束后,張人亞因公開領導工人罷工,而遭資本家開除,丟掉了他賴以生存的銀匠職業(yè),后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到商務印書館同孚消費合作社工作。經(jīng)歷過領導工人罷工的考驗后,1922年11月,張人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隨后,張人亞以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身份,開始致力于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領導工作,1923年7月,張人亞開始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職務。1923年8月20-25日,張人亞還出席了在南京東南大學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9月9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上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書記張人亞向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寫了《團上海地委關于改組問題向團中央的請示》。張人亞手書的原件現(xiàn)保存在中央檔案內(nèi),成為研究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歷史的珍貴文獻資料。
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效仿蘇聯(lián)革命成功的經(jīng)驗,積極在城市開展工人運動。張人亞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后,始終活躍在工人當中。1924年5月26日,浙江旅滬工會成立,大會選舉張人亞擔任該工會的交際部長。1924年10月,黨組織派張人亞到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chǎn)主義大學學習,“五卅慘案”后,張人亞才從蘇聯(lián)回國。1925年8-10月間,張人亞先擔任中共上海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下的中共浦東支部聯(lián)合干事會書記,后又擔任中共浦東部委書記,“次年1月改任浦東部委組織部主任,6月起兼任宣傳部主任?!盵6]54
“中國共產(chǎn)黨沿著紅船的航向,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始終站在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潮頭?!盵2]1922-1925年間的張人亞也站在歷史和時代發(fā)展的潮頭,以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先后以工人的身份、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團員的身份、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的身份開展革命工作。
三、“紅船精神”中的奮斗精神與張人亞保存黨的文件一脈相承
“紅船精神”中的奮斗精神指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揚起紅船的風帆,以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不斷前進?!盵2]中國共產(chǎn)黨“由小到大,由弱變強,靠的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管風吹浪打,不怕急流險灘,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以壓倒一切敵人、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大船劈波斬浪、不斷奮進”[2]。這與張人亞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是一脈相承的。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秘密召開,大會制定了黨的最高綱領和最低綱領,會議還通過了第一部《中國共產(chǎn)黨章程》及一系列重要決議案。會后,黨中央把黨章、會議決議等共計10個文件印成小冊子發(fā)給黨員學習,已經(jīng)成為黨員的張人亞也領到了一本。此后,張人亞被黨組織安排到上海閘北的商務印書館同孚消費合作社工作,張人亞除開展工人運動外,還承擔黨中央、團中央機關報及圖書的發(fā)行工作,因為妻子顧玉娥早逝,加上張人亞又沒有孩子,所以張人亞幾乎將全部身心都用在了革命事業(yè)上。1927年初,張人亞開始擔任中共江浙區(qū)委宣傳部負責人,隨后,便積極籌辦《平民日報》,并于同年2月27日創(chuàng)刊,《平民日報》是上??偣臋C關報,張人亞親自兼任發(fā)行所負責人;因宣傳馬克思主義學說,同年4月14日,《平民日報》社被國民黨查封。
“四一二”政變后,白色恐怖籠罩上海,特別是私藏與共產(chǎn)黨相關的文件,一旦被搜查出來馬上就會招來殺身之禍。面對這種危險,許多人都把與共產(chǎn)黨相關的文件燒掉了,危難時刻,張人亞選擇了把這些珍貴的文件帶回寧波老家。因為這些文件所承載的是共產(chǎn)黨人對革命矢志不移的信仰,決不能燒毀,更不能落到敵人之手。1927 年末,張人亞冒著生命危險,帶著這批文件書報,悄悄從上?;氐綄幉ɡ霞?,并把這些珍貴的文件托付給了他的父親張爵謙,并反復叮囑要認真保管,隨后,他又趁著夜色返回上海。為了保護好這些文件,完成兒子臨別前的囑托,幾天后,張爵謙就假裝向鄰居抱怨,他的二兒子張靜泉長期在外,又一直杳無音信,恐怕早已死了。為了寄托對兒子的思念之苦,在霞浦鎮(zhèn)東面的長山崗上,張爵謙為兒子和早逝的兒媳修了一座合葬墓,并趁機把這些用油紙精心包好的文件,秘密藏進了張人亞的空棺中。為了安全起見,墓碑上沒有刻張靜泉的全名,僅刻了張泉兩個字。為此,張爵謙一個人苦苦地獨守著墓中的這個秘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直到 1950 年,張爵謙仍然沒有二兒子任何消息,最后才把這批珍貴的文件從墓中取出來,捐獻給了國家。
張人亞冒著生命代價保存下來的這批文件,承載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信仰,也為中國共產(chǎn)黨留下了一批珍貴的革命文獻。這些文物現(xiàn)分別珍藏在中央檔案館、國家博物館和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nèi)。其中,由國家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的這批文物中,經(jīng)鑒定后,有15件國家一級文物、3件國家二級文物、6件國家三級文物;中央檔案館珍藏的《共產(chǎn)黨》月刊、中共“二大”“三大”文件集等,也屬于國家珍貴文物。
四、“紅船精神”中的奉獻精神與張人亞為革命獻身的精神一脈相承
“紅船精神”中的奉獻精神指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載著紅船的意愿,以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努力維護好、實現(xiàn)好、發(fā)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盵2]“中國共產(chǎn)黨從誕生那天起,從來就沒有自己的私利,而是以全心全意為人民謀福利為根本宗旨?!盵2]這與張人亞在中央蘇區(qū)時為革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實踐是一脈相承的。
1932年初,由上海來到瑞金的張人亞開始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nóng)檢察委員會委員,協(xié)助部長何叔衡開展工作,因對工作認真負責,張人亞深得工農(nóng)檢察部同志們的敬重。1932年7月,張人亞又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任命為中央出版局局長,同時兼任中央印刷局局長,并保留其原來的中央工農(nóng)檢察委員會委員職務。中央出版局是蘇區(qū)新聞出版和發(fā)行事業(yè)的管理機構,職責就是對蘇區(qū)出版、發(fā)行的書籍及報刊進行審批檢查;中央印刷局是蘇區(qū)印刷事業(yè)的管理機構,因與出版局業(yè)務聯(lián)系密切,為了便于協(xié)調兩個局之間的業(yè)務往來,所以兩個局的局長都由張人亞擔任。
因為張人亞身兼三個職務,每天的工作十分繁忙,很快就積勞成疾。1932年12月23日,身患疾病的張人亞冒著嚴寒從瑞金出發(fā),到福建長汀檢查工作。旅途漫漫,中間又要跨越崇山峻嶺,途中張人亞終因舊疾復發(fā),無法醫(yī)治而病逝,時年34歲。因為當時中央蘇區(qū)正處在第四次反圍剿時期,加上環(huán)境惡劣,病逝后的張人亞埋在何處已無據(jù)可查。但1933年1月7日,臨時中央政府機關報《紅色中華》刊登了一篇悼詞性的文章,這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以來,《紅色中華》刊發(fā)的第一篇悼詞性的文章,文章題目是《追悼張人亞同志》,悼詞簡要介紹了張人亞一生的革命歷程、生前擔任過的職務及死因,并對張人亞的一生作了高度評價:“人亞同志對于革命工作是堅決努力、刻苦耐勞,在共產(chǎn)黨內(nèi)始終是站在黨的正確路線之下與一切不正確思想作堅決斗爭,在黨內(nèi)沒有受過任何處罰。因為努力工作,為革命而堅決斗爭,使他的身體日弱,以致最后病死了”[7] 。張人亞的去世“是我們革命的損失,尤其是在粉碎敵人大舉進攻中徒然失掉了一個最勇敢堅決的革命戰(zhàn)士”[7],在《追悼張人亞同志》一文的結尾部分,號召同志們繼承張人亞的革命遺志,“爭取蘇維埃在全中國的勝利,來完成張同志所遺下的任務”[7]。
總之,“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chuàng)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是中國革命精神之源”[2],也是張人亞革命信仰與革命實踐之源,張人亞的革命信仰與革命實踐中所折射出來的正是中國共產(chǎn)黨偉大的“紅船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編寫組.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習近平.弘揚“紅船精神”,走在時代前列[N].人民日報,2017-12-01(2).
[3]習近平在瞻仰中共“一大”會址時強調:銘記黨的奮斗歷程、時刻不忘初心,擔當黨的崇高使命、矢志永遠奮斗[N]. 人民日報,2017-11-01(1).
[4]瞻仰一大會址時,習近平問:那你說的那個人呢?[EB/OL].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7-11/04/content.16655441.htm,2017-11-04.
[5]上海市地方志——青年志[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
[6]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等編.中國共產(chǎn)黨上海市組織史資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7]追悼張人亞同志[N].紅色中華報,1933-0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