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 伍延婷
摘要:目的 ?了解鄂東醫(y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yī)院(以下簡稱“本院”)中藥注射劑的應用情況及趨勢,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劑量(DDD)法,對本院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限定日費用(DDC)和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等進行回顧性分析。結(jié)果 ?2014-2017年,本院中藥注射劑使用增長較快,用藥金額占比逐年上升;用藥金額排序前15位多數(shù)為抗腫瘤及輔助類藥物,艾迪注射液和鴉膽子油乳注射液的用藥金額上升至前2位,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居DDDs排序首位;DDDs排序前15位藥品多數(shù)為DDC較低品種。結(jié)論 ?本院中藥注射劑品種相對穩(wěn)定,臨床應用基本符合我國慢性病用藥特點,今后應同時關注效益與成本,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關鍵詞: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用藥頻度;限定日費用
中圖分類號:R28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9)05-0132-05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9.05.031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and trend of TCM injections in Huangshi Central Hospital of Edong Healthcare Group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our hospital”);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rational medication. Methods The defined daily dose (DDD) method was used to retrospectively analyze the consumption sum, the defined daily doses system (DDDs), the defined daily cost (DDC) and the 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CAGR) of TCM injections. Results From 2014 to 2017, the utilization of TCM injections increased rapidly, and the amount of medication proportion increased year by year; among the top 15 medicines, half of them were antineoplastic and adjuvant medicine, and the amount of Addie injection and Brucea javanica oil injection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occupied the top two; Salviae Miltiorrhizae and Ligustrazi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now ranked first in the DDDs; most of the first 15 medicines in the DDDs order were of the lower DDC variety. Conclusion TCM injections in our hospital a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for chronic diseases. The benefits and cost should be focused on at the same time and the level of rational medication should be raised.
Keywords: TCM injections; consumption sum; DDDs; DDC
中藥注射劑是將傳統(tǒng)中醫(yī)藥理論與現(xiàn)代生產(chǎn)工藝相結(jié)合的新型制劑,臨床應用越來越廣泛。為了解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情況,筆者對鄂東醫(yī)療集團黃石市中心醫(yī)院(以下簡稱“本院”)2014-2017年此類中藥注射劑的用藥數(shù)據(jù)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為醫(yī)院臨床科室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通過本院信息管理系統(tǒng)(HIS)檢索2014年1月-2017年12月醫(yī)院在用中藥注射劑的名稱、劑型、規(guī)格、數(shù)量及用藥金額等信息,將全部數(shù)據(jù)錄入Excel2013進行匯總及統(tǒng)計分析。
采用限定日劑量(DDD)法,統(tǒng)計用藥金額、用藥頻度(DDDs)、限定日費用(DDC)、用藥金額排序與中藥注射劑DDDs排序之比(B/A)和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等指標,綜合評價醫(yī)院中藥注射劑應用情況。DDD數(shù)值主要參考《新編藥物學》[1]規(guī)范用法和用量,未收錄藥物則參考藥品說明書。DDDs=總用藥量/DDD,DDDs是藥物使用的頻率,數(shù)值越大表示臨床應用頻率越高。DDC=用藥金額/DDDs,DDC是藥物使用的平均日費用,其數(shù)值可反映患者及其家屬經(jīng)濟負擔大小。CAGR=[(2017年用藥金額或數(shù)量/2014年用藥金額或數(shù)量)1/3-1]×100%。
2 ?結(jié)果
2.1 ?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及構(gòu)成比
2014-2017年醫(yī)院年度總用藥金額及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逐年增加,在用品種數(shù)略有下降。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增長速度遠超用藥總金額增長速度,因此用藥金額所占構(gòu)成比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1。
2.2 ?用藥金額排序
2014-2017年,本院用藥金額排序前15位中藥注射劑品種變動不大,主要包括抗腫瘤及輔助類、活血祛瘀類和清熱解毒類。4年間腫瘤輔助類品種始終居用藥金額排序前5位,如艾迪注射液、鴉膽子油乳注射液、復方苦參注射液等,見表2。
2.3 ?用藥頻度及其限定日費用和排序比
本院中藥注射劑DDDs排序前15位多數(shù)品種與用藥金額前15位藥品一致,但順序稍有變化。
近年來,本院中藥注射劑價格變化幅度不大,尤其是大部分品種DDC值在4年間基本保持不變,見表3。
3 ?分析與討論
3.1 ?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及構(gòu)成比
2014-2017年,本院年度總用藥金額及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增長較快。中藥注射劑在全院藥品銷售金額中始終排名前列,用藥金額增長速度超過總用藥金額增長速度,所占比例也在逐漸變大。
本院是集醫(yī)療、教學、科研、急救、預防、保健、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公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yī)院,依據(jù)《湖北省基本醫(y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0年版)》(鄂人社發(fā)〔2010〕44號)要求引進的中藥注射劑品種較多,目前在用中藥注射劑34個品種中29個屬該目錄品種。
本院臨床醫(yī)生對中藥注射劑使用安全性缺乏重視,認為其不良反應低于化學藥,因而存在過度使用等不合理現(xiàn)象。中藥注射劑通常是復方制劑,有效成分及工藝復雜,同時為優(yōu)化溶解性和穩(wěn)定性,常加入助溶劑、穩(wěn)定劑等輔料成分,包含鞣質(zhì)、多肽、蛋白質(zhì)等致敏及熱原物質(zhì),影響其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易導致藥品質(zhì)量變化引發(fā)不良反應。
此外,中藥注射劑品種較多,配方、功能主治和禁忌也不同,臨床選用時須遵循《中藥注射劑臨床使用基本原則》(衛(wèi)醫(yī)政發(fā)〔2008〕71號)和《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國中醫(yī)藥醫(yī)政發(fā)〔2010〕30號),辨證施治,嚴格掌握功能主治,在中醫(yī)藥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應用。
3.2 ?用藥金額排序
2014-2017年,本院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排序前15位品種變動不大,主要包括抗腫瘤及輔助類、活血祛瘀類和清熱解毒類,4年間其合計用藥金額分別為1194.86萬元、1863.77萬元、2191.58萬元、2259.63萬元,占中藥注射劑總用藥金額91.31%、92.79%、93.45%和93.72%。
排序前15位的品種多數(shù)為抗腫瘤及輔助類藥物(2014年和2015年為7種、2016年和2017年為8種),4年間用藥金額分別為749.20萬元、1369.13萬元、1605.70萬元、1596.94萬元,CAGR達到28.70%。本院是湖北省特色腫瘤??漆t(yī)院,擁有眾多省級腫瘤重點??漆t(yī)療科室,長期注重中西醫(yī)結(jié)合及多學科協(xié)作治療,在中醫(yī)藥支持治療方面積累了多年經(jīng)驗,能明顯減少腫瘤患者化療痛苦,提高其存活時間。
本院2014年及以前抗腫瘤及輔助類藥物中復方苦參注射液用藥金額一直排在首位,近2年臨床使用略有下降,可能與其不良反應較多有關。本院臨床藥師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2006年1月-2016年6月共發(fā)生73例抗腫瘤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復方苦參注射液有36例(49.32%),其中33例每日用量超過說明書規(guī)定的12 mL(4例為15 mL,15例為20 mL,14例為30 mL),這可能是患者病情需要,也可能與藥品規(guī)格(每支5 mL)有關,為避免藥液浪費而導致過量使用,使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隨之增加。
中藥注射劑說明書是臨床用藥的指導依據(jù),因此應嚴格遵循說明書用法用量使用,特別針對中老年腫瘤患者更應謹慎。
本次統(tǒng)計顯示,艾迪注射液和鴉膽子油乳注射液的用藥金額及排序明顯上升,2017年,兩藥用藥金額分別為525.04萬元和308.18萬元,在中藥注射劑用藥金額中分別占21.78%和12.78%。艾迪注射液具有扶正固本、活血消癥功效,為中藥二級保護品種,入選國家基本醫(yī)療藥品目錄,是目前臨床使用最廣泛的抗腫瘤輔助藥物之一[2]。鴉膽子油乳注射液具有很強的抗癌活性,對各期腫瘤細胞有殺傷和抑制作用[3],目前在本院多與一線化療方案聯(lián)合用于肺癌及各種消化系統(tǒng)腫瘤,顯著提高了化學治療的療效,且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較低。
本院治療胃癌、乳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廣泛采用中西藥聯(lián)用方案,抗腫瘤類中藥注射劑常與基礎化療藥物聯(lián)合使用。前述73例抗腫瘤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中,除4例晚期腫瘤患者并多處轉(zhuǎn)移僅單獨采用中藥抗腫瘤姑息治療外,其余患者均采用腫瘤術后放化療聯(lián)合抗腫瘤中藥注射劑及輔助治療。
目前,中藥注射劑與化療藥物的配伍研究尚不夠全面,不同注射劑合并使用可能改變其有效成分,或使雜質(zhì)析出,或改變不溶性微粒的含量等,極易導致配伍不當,降低藥物療效,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甚至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因此,建議《中成藥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明確規(guī)定中藥注射劑應單獨使用,嚴禁混合配伍,謹慎聯(lián)合用藥。
本院中藥注射劑主要應用領域為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細菌和病毒感染等,與相關統(tǒng)計[4]基本一致,其中抗腫瘤及輔助類中藥注射劑品種數(shù)及銷售金額均位于前列,顯示本院腫瘤患者就診人次快速增長,可能與近年來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上升相關。
3.3 ?用藥頻度排序及限定日費用值
2014-2017年,本院中藥注射劑DDDs排序與銷售金額排序品種基本一致,但位次稍有變化,多個品種抗腫瘤及輔助類藥物排名下降(如艾迪注射液、參芪扶正注射液和康艾注射液),有的甚至跌出前15位(如消癌平注射液和黃芪注射液),而活血祛瘀類品種(如丹參川芎嗪注射液和參芎葡萄糖注射液)增長迅速。DDDs排序前15位多數(shù)為用藥費用較低的品種,DDC<100的品種2014年有7種,2015年、2016年各9種,2017年8種,表明價格仍是臨床用藥頻度的主要影響因素。
丹參川芎嗪注射液主要成分為丹參素及鹽酸川芎嗪,能抗血小板聚集、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心肌供血等,具有明顯心肌保護作用[5]。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是含丹參素和川芎嗪單體的小輸液劑型,具有活血化瘀、通脈養(yǎng)心等作用,臨床用于腦栓塞、腦血栓等閉塞性腦血管疾病,以及心絞痛、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上述2個品種成分相同、功效相近,但丹參川芎嗪注射液DDC值低于參芎葡萄糖注射液,根據(jù)藥物經(jīng)濟學分析可能更具成本效果優(yōu)勢,因此,丹參川芎嗪注射液目前在本院用藥頻度最高,2017年B/A達到5.0,顯示臨床醫(yī)師及患者更傾向使用。
抗腫瘤及輔助類中藥注射劑多數(shù)品種DDC在100元以上,2017年艾迪注射液DDC為244.80元,雖然其用藥金額排名首位,但DDDs排序卻相對靠后,B/A僅為0.25,顯示較高的日均費用限制了其臨床使用頻率,同步性差,患者經(jīng)濟負擔重。鴉膽子油乳注射液在本院廣泛用于非小細胞肺癌及各種消化系統(tǒng)腫瘤患者聯(lián)合化療,能有效輔助及加強化療藥物抗腫瘤療效,其不良反應在本院遠低于復方苦參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且DDC值較低,患者更易承受,因此其DDDs增長較快,目前已成為本院DDDs最高的抗腫瘤及輔助類中藥注射劑。
作為腫瘤輔助品種,黃芪注射液療效明確、不良反應少,完全秉承了“安全、有效、經(jīng)濟”的合理用藥原則,且DDC不到3元,2014年和2015年均位列本院DDDs排序前15位,但在2016年和2017年用量銳減排名大跌。
清熱解毒的熱毒寧注射液DDC僅幾十元,同樣在2016年退出DDDs排序前15位;另一種清熱解毒劑喜炎平注射液DDC超過200元,DDDs排序卻逐年上升。針對這一用藥不合理情況,建議醫(yī)院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干預。臨床用藥除了需要衡量療效和不良反應,還應考慮藥品的價格因素,減少DDC過高品種的使用,降低醫(yī)療費用。
總之,本院中藥注射劑臨床應用基本符合當前我國慢性病發(fā)病及治療趨勢,中藥注射劑在臨床上大量使用并呈現(xiàn)良好療效,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建議在關注藥物療效與用藥成本同時,積極控制患者治療費用,力求銷售金額與用藥頻度同步,提高臨床中藥注射劑的用藥水平,減輕患者經(jīng)濟負擔。
參考文獻:
[1] 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11:721-773.
[2] 羅卓卡,張明珠,何麗霞,等.抗腫瘤輔助藥艾迪注射液的應用現(xiàn)狀及合理性分析[J].安徽醫(yī)藥,2016,20(1):191-192.
[3] 陳州華,黃立中,龔輝,等.鴉膽子油乳胸腔注射聯(lián)合吉非替尼治療肺腺癌惡性胸腔積液的臨床研究[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6,32(4):131- 133.
[4] 李燕,羅宏麗,王國俊.我院與四川省23家醫(yī)院2013-2015年中藥注射劑應用對比分析[J].中國藥房,2016,27(32):4482-4485.
[5] 陳秋芳,朱曉峰,韓莉,等.丹參川芎嗪注射液治療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的Meta分析[J].中成藥,2016,38(2):272-277.
(收稿日期:2017-06-07)
(修回日期:2018-12-27;編輯:梅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