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三吏》《三別》看杜甫的士人情懷

      2019-07-01 06:37鄧曉玲
      戲劇之家 2019年16期
      關鍵詞:杜甫

      鄧曉玲

      【摘 要】杜甫是我國杰出的愛國詩人,他一生寫了許多現實主義的力作,《三吏》《三別》就是他那“窮年憂黎元”的進步思想和“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要求高度結合的典范之作。這一組詩真切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黎民的苦難,傳達了詩人深切的憂患精神及悲憫的士人情懷。

      【關鍵詞】杜甫;三吏三別;寫實精神;士人情懷

      中圖分類號:I222?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6-0244-01

      一、三吏三別的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8年,郭子儀率領唐軍平息安史之亂慘敗,于河陽沿途抓丁充軍,杜甫途經此地,見百姓為兵役所累民不聊生,目睹了山河破碎風飄絮的現狀,心中感慨萬千,雖有“濟蒼生,安黎元”之心卻無力挽狂瀾之力,悲憫情懷油然而生,于是寫下《三吏》《三別》來實錄當時的社會現狀,這兩組既獨立又緊密聯系的組詩,既傳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厭惡,又充溢著對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三吏三別中的寫實精神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贊》中說“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杜甫的三吏三別繼承了司馬遷的實錄精神,是詩經“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苗裔?!叭簟狈謩e是詩人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所作,采用敘事問答的形式,揭露了官兵抓丁充軍的暴虐給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詩人行至新安,見官軍按戶籍點兵,詢問難道縣中沒有兵了嗎?結果顯然,要把全縣的男丁都拉走充軍,足見戰(zhàn)爭的殘酷和慘烈!“肥男有母送,瘦男獨伶俜。白水暮東流,青山猶哭聲!”(《新安吏》)。杜甫親眼目睹點兵場景,壯男尚有母親不舍送別,而瘦男卻煢煢孑立,形成鮮明的對比。白水東流,聲響不絕,連青山也為此生死離別的場景而嗚咽哭泣,詩人在此融情于景,巧妙地將現實離別的凄愴氛圍和征人與親人離別的悲傷渲染得淋漓盡致。

      杜甫繼續(xù)西行,來到石壕村借宿,聽聞官軍敲門,老翁害怕翻墻而走,衣衫襤褸的老婦只得硬著頭皮開門。“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石壕吏》)。官兵兇狠無情,老婦孱弱無依,又構成鮮明對比。詩人聽婦哭訴,家中三個兒子,兩個已經戰(zhàn)死,不知寫信的那個是否幸存?家中再無男丁,只有還在吃奶的幼孫和出門無完裙的兒媳。無奈之下老婦只能隨軍去河陽服役,在清晨與老翁告別,為官軍做飯充數。官軍抓兵竟連老婦也不放過,可知當時百姓的日子有多難熬,一個原本幸福的家庭卻因為戰(zhàn)爭家破人亡,滿目瘡痍,讀來催人肝腸,令人淚下沾襟。杜甫在所經之處,接二連三地見到此種生死離別的場景,在至潼關時,實在不能視若無睹,“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潼關吏》)懇請丈人囑咐關吏,一定要吸取哥舒翰的教訓,慎重用兵,不要讓新兵再做無謂的犧牲。而三別則從新婚、垂老、無家三種之別,通過純粹的送行者之詞來記錄??v觀“三吏”,杜甫用寫實的筆法再現了烽火連綿,征戍不斷的戰(zhàn)爭給黎民帶來的深重苦難,也寄寓了對百姓的深切同情,正是這種所見所聞所經所感,才使詩人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用那寬容的悲憫之心成了千秋“詩圣”,其詩才成為反映安史之亂的一部“詩史”。

      三、三吏三別中的士人情懷

      杜甫生于“奉儒守官”的士大夫家庭,深受儒家入世精神的影響,培養(yǎng)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的憂患精神,懷揣著“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渴望為國盡忠,為民謀福??上环陼r,面臨的是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三別”中詩人目睹百姓的新婚、垂老、無家之別,心中既有對戰(zhàn)爭的憤懣憎惡,“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垂老別》),為戰(zhàn)亂所苦而痛心疾首大罵“天地終無情”。又因這是關乎江山社稷,國家生死存亡的戰(zhàn)爭而不得不擁護這種兵役。他一面同情人民的苦難,為民鳴不平,“暮婚晨告別”“守邊赴河陽”(《新婚別》)“久行見空巷,日瘦氣慘凄”(《無家別》)。另一面又不得不淚眼婆娑苦口勸慰、鼓勵從軍的戰(zhàn)士奔赴戰(zhàn)場,保家衛(wèi)國。為何杜甫一面寫新婚夫婦暮婚晨別的難舍難分、老婦臥路啼哭送別老翁的肝腸寸斷、男子歸來家破人亡的悲苦無奈,而另一方面,又寫新婚妻子寬慰丈夫此去勿念,讓其滿懷信心奔赴戰(zhàn)場呢?詩中人物言行看似前后矛盾,這都源于杜甫的“社會良知”。而這種“社會良知”實則包含“忠君”和“愛民”兩種思想,而這兩種思想可謂貫穿著杜甫及中國士大夫們的一生?!靶奚睚R家治國平天下”(《禮記·大學》)、“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道德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正是杜甫的這種士人情懷才使他在“三吏三別”中既憂黎民又心系國家;既鞭撻戰(zhàn)爭,又鼓勵從軍;既想保全小家,又要顧全大家。所以在唐王朝生死存亡之際,在百姓流離失所之時,在詩人自身都顛沛流離,食不果腹時,時刻掛懷的仍然是蒼生、是君主、是國家。他時刻堅守著士人的本分,哪怕自身難保,還想著要是天下百姓不饑不寒,自己就是凍死也心滿意足。

      四、結語

      從“三吏三別”中我們體會到一顆圣人詩心的純粹,士人情懷的博大,體會到了百姓的苦難,戰(zhàn)爭的殘酷,是這種實錄精神再現了歷史的真實,讓我們了解歷史,銘記歷史,杜詩彌補了史書的不足和遺漏,因此他的詩無愧為“詩史”。

      參考文獻:

      [1]蕭滌非選注..《杜甫詩選注》.[M].人民文學出版社.

      [2]劉明華.《杜甫研究論集》. [M].重慶出版社.

      [3]蔣和森.論“三吏”“三別”.文學遺產.[J].1982(2).

      [4]張立.從三吏三別談杜甫的愛國情懷.教育教學論壇.[J].2014.8(24).

      猜你喜歡
      杜甫
      杜甫的一生
      登高
      跟著杜甫游成都
      杜甫改詩
      杜甫與五柳魚
      絕句
      杜甫的維穩(wěn)觀
      于田县| 临洮县| 当涂县| 新平| 沁源县| 台安县| 信阳市| 兰坪| 茶陵县| 安阳市| 漳浦县| 修水县| 扎兰屯市| 昔阳县| 定兴县| 鹤庆县| 岑溪市| 宿松县| 泰兴市| 赣榆县| 宿松县| 佛冈县| 阿拉善右旗| 拜泉县| 屏山县| 安福县| 崇义县| 和静县| 图木舒克市| 启东市| 丽江市| 绥芬河市| 宁南县| 育儿| 余姚市| 涟源市| 扶余县| 任丘市| 理塘县| 娄烦县| 张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