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滇池關愛日”活動中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研究

      2019-07-01 10:02:47文藝花劉明
      鄱陽湖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志愿者

      文藝花 劉明

      [摘 要]志愿者作為滇池治理的重要社會資本,其參與動機值得深究??茽柭袄硇赃x擇理論”是利用個人的目的性行動解釋社會行動,通過理解個體行動的動機預測行動前景。本文以此為理論背景,采用SPSS17.0中的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考查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研究發(fā)現(xiàn),滇池治理中的志愿者力量仍具挖掘潛力,志愿者參與動機的強弱與志愿者個體理性行為中對價值理性的追求有關,不同動機維度下呈現(xiàn)出一定的群體性差異?;诖耍P者建議可從宣傳方式、活動項目開展形式、完善志愿者激勵制度三個方面加以改進,以吸引和動員更多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活動。

      [關鍵詞]滇池治理;志愿者;參與動機;理性選擇理論

      一、引言

      滇池地處昆明盆地最低點,是昆明唯一的納水體,具有流域面積小、水資源量少、無過境水補給、流域內降雨集中和蒸發(fā)量大的特點①。滇池的治理與保護工作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便已開始,經(jīng)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如今已取得一定成效。據(jù)《春城晚報》報道,與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第一季度滇池全湖水質類別由V類上升為IV類,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水體透明度均得到改善②。但在大力開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背景下,滇池治理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政府主導、企業(yè)協(xié)助、環(huán)保社會組織監(jiān)督是近年來滇池治理的特色。隨著社會治理主體日益多元化,市場機制及社會機制的作用日益凸顯,社會治理社會化和公共服務市場化已成為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充分說明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將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社會組織的發(fā)展為公民參與社會治理提供了一條路徑,成為連接公民與社會的一座橋梁。昆明環(huán)??破諈f(xié)會(以下簡稱LK)是一家致力于以公眾參與、政策倡導的方式解決本土環(huán)境問題的環(huán)保社會組織,于2009年策劃并開展了首次“滇池關愛日——水環(huán)境保護公眾參與行動”。LK利用自身平臺,組織志愿者探訪滇池流域的河流并進行水質監(jiān)測和污染記錄,這項活動已連續(xù)開展9年,成為環(huán)保社會組織動員志愿者參加滇池治理的代表性活動。志愿者是社會組織發(fā)揮作用的基石,“滇池關愛日”活動開展的動力就來自廣大志愿者的支持。志愿者既是滇池治理中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更是重要的社會資本。要動員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發(fā)揮其作為社會資本的巨大力量,首先應該了解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因為參與動機表明了志愿者個體參與滇池治理的原因和目的,是發(fā)生個人環(huán)保理性行為的基礎,研究分析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動機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二、理論依據(jù)與研究假設

      (一)理論依據(jù):理性選擇理論

      科爾曼(Coleman)是20世紀致力于建構宏觀理論(grand theory)的社會學家,亦是“理性選擇理論”(或稱為社會學的理性行動理論)的代表人物??茽柭谒某擅鳌渡鐣碚摰幕A》(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中集中闡釋了理性選擇理論的分析框架及核心觀點①。該理論借助合理性的行動,連接了作為研究起點的個人行動和作為研究目標的社會系統(tǒng),即通過個人行動的集合促進社會制度的完善②。因此,又可用方法論個人主義[或稱為個人主義方法論(methodology individualism)],即用系統(tǒng)的不同組織部分(如個人、群體、組織和制度等)的行動來解釋系統(tǒng)行為,它根據(jù)所要解答的具體問題來選擇令人滿意的解釋層次??茽柭鼘⒋死碚摻忉尀椤皞€人水平的行動理論”或“系統(tǒng)的內部分析理論”,其目的是通過個人的理性行動來研究社會的系統(tǒng)運動,其實質是回答個人行動和系統(tǒng)之間的關系問題③。哈勃也指出:“對于理性選擇理論,要基于有目的和有意識的選擇行為的假設來討論它?!雹?/p>

      方法論個體主義主張:個體才是構成團體或組織的基本細胞,個體行為的集合或累加構成集體行為和完成既定目標,人類的行為都應該從個體的角度去尋找原因與動力⑤。用理性選擇理論的方法論個體主義解釋模式從事本研究,要著重從參與滇池治理的志愿者個人的選擇動機、信念、愛好以及所擁有的資源限制選擇后產生的期望收益等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個人行為產生的原因及可能達到的效果,并預測滇池治理的前景。因此,本文將志愿者個體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作為分析單位和研究對象,以解釋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個體行動及其作為滇池治理中最重要的社會力量所表現(xiàn)出的群體性特征。

      (二)研究假設

      理性選擇理論是借鑒經(jīng)濟學的理性選擇理論形成的??茽柭鼘ⅰ敖?jīng)濟人”假設運用到社會學理論解釋框架中并賦予其社會學含義,即“它不僅用于解釋人們的經(jīng)濟行為,而且還試圖解釋更廣泛的社會行動”⑥??茽柭睦硇赃x擇理論將“經(jīng)濟人”轉變?yōu)椤袄硇匀恕?,并將“理性人”論述為不僅追求經(jīng)濟利益最大化,而且顧及權力、地位、聲望、信任和評價等“非經(jīng)濟的因素”,而且這些“非經(jīng)濟因素”也是“理性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標與內容。他認為“理性人”實質上是社會人,所以理性選擇理論的分析應從社會層面開展研究⑦,這也意味著行為者受社會條件限制??茽柭鼜娬{,分析社會事實需要借助對個體行動的分析,去解釋“處于宏觀水平下的個人行動以及這些行動是怎樣構成宏觀社會現(xiàn)象的”①。整個行動系統(tǒng)由行動者和資源組成,行動者和資源之間是控制關系和利益關系②。因此,理性選擇是個體行動者綜合考量個體掌握的資源因素后所采取的特定的社會行動。這里的“資源”,是指物質資源(經(jīng)濟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具體包含財富、物品、事件、信息、技能、特長、感情等等,且這三種資源之間可以相互轉化,任何一種形式的資源都可以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的資源③。所以,個體資源具體體現(xiàn)在個體的經(jīng)濟收入、受教育程度、職業(yè)等個人身份特征和制度約束中?;谏鲜龇治?,筆者認為可用年齡、收入、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職業(yè)、婚姻狀況、宗教信仰等個體特征來綜合解釋“滇池關愛日”活動中志愿者的行為。本文將基于理性選擇理論中“由個人動機到社會交換,由基本行動到系統(tǒng)行動的內在邏輯關系”④理念及其對資源的強調,以志愿者個體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為出發(fā)點,探討“滇池關愛日”活動中志愿者群體的參與動機,以期為環(huán)保社會組織激勵動員志愿者參與環(huán)保行動提供借鑒。

      (二)問卷設計與變量

      本研究所用調查問卷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調查者的個體特征,第二部分是被調查者參與滇池治理的情況,第三部分為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

      第一部分的個體特征包含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職業(yè)等九個變量,筆者將該部分內容設定為自變量進行檢驗,其中需要說明的是原數(shù)據(jù)中未根據(jù)年齡分組。為了比較不同年齡段的差異情況,筆者將志愿者年齡分為六組:18歲及以下;19—24歲;25—30歲;31—36歲;37—42歲;43歲及以上。宗教信仰原數(shù)據(jù)分類較細,為了減少自變量的數(shù)量,筆者將其簡化為有宗教信仰和無宗教信仰兩類。

      第二部分調查志愿者參加滇池治理的情況,包括詢問志愿者是否參與過LK組織的“滇池關愛日”活動,以及了解志愿者的參與頻率、全程參與情況和參與時長等。

      第三部分的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動機量表是在借鑒以往研究和前期調查的基礎上設計的。Clary等人以功能分析思想作為理論基礎,并經(jīng)過多次實踐檢驗,確立了志愿者參與活動的六個參與動機,即價值觀動機、學習動機、社會交往動機、職業(yè)發(fā)展動機、自我保護動機和自我增強動機①。本文結合初步調查,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將參與動機細分為24個指標。在回答選項部分采用李克特七級量表: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有一點不同意,4=無所謂,5=有一點同意,6=同意,7=非常同意。

      (三)問卷的信度和效度

      對問卷信度的檢驗結果為:α信度系數(shù)等于0.949。一般認為,各維度的α信度系數(shù)大于0.7時,表明量表信度較好,符合要求。再利用 KMO系數(shù)和Bartlett球形檢驗對問卷結構效度進行檢驗。經(jīng)計算,KMO值為0.899,Bartlett球形檢驗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結構效度,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四)研究方法

      本文綜合運用SPSS17.0和EXCEL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分析。首先,對被調查者進行人口特征統(tǒng)計分析,并對志愿者參與“滇池關愛日”活動的整體情況進行頻數(shù)統(tǒng)計分析。其次,運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方法探討志愿者的參與動機類型。最后,采用單因素方差法分析檢驗假設,并運用多元回歸分析法構建出志愿者個體特征與參與動機的關系。

      四、實證分析結果

      (一)樣本特征統(tǒng)計分析

      調查樣本的特征統(tǒng)計分析見上頁表1。在性別方面,女性志愿者人數(shù)比例為67.6%,男性為32.4%,這與LK中女性志愿者人數(shù)多于男性志愿者有關。在年齡分布方面,主要集中在19—24歲,占比達42.6%。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受過高等教育的占大多數(shù),具有本科學歷的人數(shù)比例為66.5%,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人數(shù)比例為15.9%。在政治面貌方面,黨員和團員的人數(shù)占比達66.5%。在民族方面,雖漢族志愿者比例較高,但相比其他地區(qū),此次活動的志愿者中少數(shù)民族志愿者的比例還是高的。在婚姻狀況方面,未婚人數(shù)達一半以上,這與志愿者年齡大多在30歲以下這一年齡特征有關。在收入方面,有53.4%的志愿者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這主要與調查者中學生群體人數(shù)較多有關。在職業(yè)分布方面,有44.3%的志愿者為學生,這與LK和昆明市多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共同保護滇池有關。在宗教信仰方面,有77.3%的志愿者無宗教信仰。

      (二)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情況分析

      志愿者是滇池治理中最基礎的社會力量。根據(jù)樣本數(shù)據(jù)顯示,參與調查的176名志愿者中有134名志愿者參加過“滇池關愛日”活動。因此,下文對志愿者參與活動動機的研究是基于這134名志愿者的參與動機分析結果,即樣本數(shù)量為134。

      本研究以每個月參加一次滇池關愛日活動的頻率為基準,考察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頻率,結果如上頁圖1所示。有22.4%的志愿者參與頻率是一年一次,36.6%的志愿者半年參加一次,41.0%的志愿者每個月都會參加。關于志愿者能否全程參與活動的問題,調查結果顯示,61.9%的志愿者能夠全程參與,余下的志愿者因工作或家庭等原因不能全程參與,如上頁圖2所示。在參與活動時長方面,有65.7%的志愿者參加活動的時間在3個小時以上,如見上頁圖3所示。總體而言,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情況有待加強,仍需挖掘志愿者的潛在力量,動員更多志愿者參與活動。

      (三)志愿者參與活動動機的因子分析

      運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檢驗,數(shù)據(jù)結果顯示:KMO值為0.899,Bartlett球形卡方檢驗值為3068.371,df值為276,顯著性水平為0.000,說明樣本可以進行因子分析。以特征值和碎石圖為標準來選擇合適的提取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經(jīng)過方差最大化旋轉,以特征值大于1、因子負載大于0.5為采納標準,對24個變量進行因子分析,結果見下頁表2。

      以特征值大于1為抽取原則,本研究共提取了五個公因子,累計因子可解釋總方差貢獻率為77.400%。總體可信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49,5個公因子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939、0.881、0.873、0.900、0.777,表明各公因子內部一致性良好。各個測量指標在各自因子上的載荷均大于等于0.50,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及其數(shù)據(jù)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和區(qū)別效度。依據(jù)測量變量的含義,筆者將這五個公因子分別命名為: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功利動機、價值觀動機、學習動機和社會交往動機。對這五個公因子進行均值比較后發(fā)現(xiàn),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首要動機為“價值觀動機”(均值為 6.167),隨后依次為“學習動機”(均值為6.016)、“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均值為5.447)、“交往動機”(均值為4.884)及“功利動機”(均值為 3.810),即本次調查顯示具體的動機強度關系為:價值觀動機 > 學習動機 > 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 > 社會交往動機 > 功利動機。

      志愿者群體是滇池治理與保護中重要的社會資本之一,其價值觀動機最強,表明志愿者自身的道德價值觀念,如環(huán)境保護理念、公共責任感等是促使志愿者參與滇池保護與治理的主要原因。學習動機次之,說明志愿者希望借助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獲得知識、視野的拓展是次要原因。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交往動機分列第三、四位,說明解決個人的擔憂并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以及滿足社會交往的需求,也是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原因。功利動機最弱,傳遞出志愿者群體并不是以獲得個人經(jīng)濟利益或額外聲譽等好處而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信號。

      動機強度的差異,體現(xiàn)了志愿者對更深層的價值理性的追求,是理性選擇的高級表現(xiàn)形式。價值觀動機最強這一結果,看似與韋伯對現(xiàn)代社會有關目的理性和價值理性的討論相矛盾,但實際上對行為者本身而言,基于價值觀念體系參與滇池治理活動是其主觀理性下的選擇,是價值合理的考量。因此,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志愿者群體對價值理性的追求,反映出志愿者個體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環(huán)保行為是基于其自身的環(huán)保意識、生態(tài)意識、公共參與意識等價值體系產生的,是志愿者主觀理性選擇的行動。

      (四)志愿者個體特征與參與動機關系分析

      志愿者的參與動機是指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原因和目的,是產生行動的前提。根據(jù)理性選擇理論,個體依據(jù)自身資源決定發(fā)生何種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志愿者群體表現(xiàn)出了價值理性的追求,但由于志愿者群體中又分化為具有不同特征的個體,為了進一步分析身份特征不同的志愿者個體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本研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對研究假設進行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表3列出了個體特征與不同參與動機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的Sig值,Sig值小于0.05的為拒絕原假設,接受研究假設,反之則拒絕研究假設。

      “價值觀動機”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無變量對志愿者的價值觀動機平均值產生顯著影響,拒絕了研究假設。這說明:社會生活不同于經(jīng)濟生活,不同特征的志愿者在參與滇池治理活動時,在價值觀動機上無顯著差異。較高的價值觀動機水平,體現(xiàn)了志愿者群體對價值合理的考慮和追求。

      “學習動機”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僅有“職業(yè)”因素會對學習動機產生影響?;诖耍瑢W習動機作為因變量,以“學生”為基準將職業(yè)進行虛擬編碼作為自變量后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建立職業(yè)與學習動機的因果關系。分析結果如下頁表4所示。R2值為0.113,P值為0.008,小于0.01,說明回歸方程總體顯著。根據(jù)下頁表4可以形成如下回歸方程式:

      學習動機=6.197-0.311×事業(yè)單位或國企-0.222×私企或外企-1.397×個體商戶-0.768×離退休人員-0.082×其他

      可見,職業(yè)為“學生”的志愿者參于滇池治理的學習動機最高,而職業(yè)為“個體商戶”的志愿者學習動機最低,比學生志愿者少1.397個單位,且差異顯著。調查了解到,“滇池關愛日”活動中的學生志愿者的學習動機主要有兩類,一是對環(huán)保感興趣的,二是有專業(yè)需求。通過參與滇池治理,他們希望學習到有關水質污染指標、水質測量方法等專業(yè)的環(huán)保知識和技能。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表明學生會根據(jù)自身的內在需求參與滇池治理活動,是均衡過自己的效益后采取的行動。

      對“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的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存在顯著的職業(yè)差異?;诖?,將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作為因變量,以“學生”為基準將職業(yè)進行虛擬編碼作為自變量后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建立職業(yè)與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的因果關系。分析結果顯示,R2值為0.213,P值為0.000,小于0.01,說明回歸方程總體顯著。根據(jù)下頁表4可形成如下的回歸方程式:

      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5.775-0.245×事業(yè)單位或國企+0.163×私企或外企-0.775×個體商戶-1.748×離退休人員-0.502×其他

      其中,離退休人員的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最低,比學生少1.748個單位,且差異顯著。職業(yè)是個體最重要的社會身份特征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會地位的表現(xiàn)之一,同時也決定了個體擁有資源的多少。LK中不乏一些環(huán)境專業(yè)的專家,他們以自身所學為滇池治理提供技術和知識支持,以此實現(xiàn)其社會價值,獲得心靈和精神上的滿足。

      “社會交往動機”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因素會對志愿者的社會交往動機的平均值產生顯著影響。基于此,將社會交往動機作為因變量,將年齡分組(18歲及以下為基準)、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為基準)和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為基準)分別進行虛擬編碼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結果表明,R2值為0.393,P值為0.000,小于0.01,說明回歸方程總體顯著。根據(jù)表4可以形成如下的回歸方程式:

      社會交往動機=6.880-1.120×年齡(25—30歲)+1.296×年齡(37—42歲)-1.881×受教育程度(本科)-1.592×受教育程度(研究生)-1.243×月收入(3001—6000元)-2.409×月收入(6001—9000元)-0.968×月收入(9001元及以上)

      年齡是人的自然生物特征,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擁有的各類資源也不盡相同。年齡在37—42歲之間的志愿者比18歲及以下的志愿者在社會交往動機方面高1.296個單位。受教育程度為本科和研究生的志愿者的社會交往動機均低于初中及以下的志愿者。月收入低于3000元的志愿者的社會交往動機最高,而月收入在6001—9000元的志愿者的社會交往動機最低,且影響最大。調查了解到,月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志愿者多為在校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念形成期,易受同輩群體的影響。參加類似滇池治理這樣的活動對他們維持和拓展交際是一個十分方便、有效的方式。

      “功利動機”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志愿者的年齡、政治面貌、婚姻狀況、職業(yè)、受教育程度、收入等個體特征會對功利動機均值產生顯著影響?;诖耍瑢⒐煌鶆訖C作為因變量,將年齡分組(18歲及以下為基準)、政治面貌(黨員為基準)、婚姻狀況(未婚為基準)、職業(yè)(事業(yè)單位/國企為基準)、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為基準)和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為基準)分別進行虛擬編碼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回歸法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分析結果顯示,R2值為0.310,P值為0.000,小于0.01,說明回歸方程總體顯著。根據(jù)上頁表4可形成如下回歸方程式:

      功利動機=2.812-1.844×月收入(6001—9000元)+1.412×年齡(37—42歲)+1.134×職業(yè)(學生)+1.052×受教育程度(大專)+2.312×受教育程度(其他)+0.741×政治面貌(團員)

      功利動機總體強度偏低,在年齡分組中,37—42歲的志愿者較18歲及以下的志愿者多1.412個單位。學生志愿者功利動機高于事業(yè)單位/國企的志愿者1.134個單位。受教育程度為大專和其他的志愿者功利動機高于初中及以下的志愿者分別1.052和2.312個單位。月收入在6001—9000元之間的志愿者的功利動機均值低于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志愿者1.844個單位??梢?,物質基礎是客觀條件,個體如果缺乏經(jīng)濟資源,自然對經(jīng)濟利益的需求就要高于其他收入的群體,并期望通過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獲得實際利益,以改善經(jīng)濟狀況。這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特征,也是低收入群體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濟狀況作出的理性選擇結果。

      五、結論與啟示

      根據(jù)前文的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如下結論和啟示:

      (一)志愿者的社會資本有待挖掘

      本次調查發(fā)現(xiàn),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總體情況并不樂觀,有23.86%的LK志愿者沒有參與過“滇池關愛日”活動。就參與頻率而言,有41.0%的志愿者堅持每月都會參加活動。在參與活動的時長上,有65.7%的志愿者能夠堅持參加3個小時以上。可見,志愿者這一社會力量并沒有被充分激發(fā),要想發(fā)揮志愿者在滇池治理中的作用,就應該深挖眾多“志愿者”個體匯聚的潛在力量。

      (二)志愿者具有更深層的價值理性追求

      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動機強度關系可表現(xiàn)為:價值觀動機>學習動機>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社會交往動機>功利動機,總體呈現(xiàn)出志愿者對深層的價值理性追求的趨勢。價值理性作為韋伯的核心概念之一,考慮的是行為者對某種行為內在價值的主觀信念,而這種信念本身就具備行為的主觀合理性①。就如理性選擇理論所指出的:“以‘理性為基本前提,‘理性是人類選擇與調節(jié)自我行為的能力,理性是人類超出動物而獨具的一種認識和思維能力,正是這種能力的存在,不僅使人們能調整達到目的之手段,而且使人們能夠建立起價值體系。”②志愿者的首要動機是他們的環(huán)保意識、生態(tài)意識、公共參與意識等價值觀念。由此可見,價值觀念體系的形成是行動的前提。如帕累托所言:“現(xiàn)實生活中的理性選擇不僅存在經(jīng)濟效用,還存在道德效用?!雹僖虼?,志愿者個體對價值理性的追求,在微觀層面體現(xiàn)了志愿者內在價值觀中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在宏觀層面折射出社會對滇池治理等環(huán)保工作的重視。

      (三)志愿者參與動機的群體性差異

      本研究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法,考察不同動機維度下志愿者的個體特征差異,并通過回歸分析進一步探討了志愿者是如何整合自身資源從事滇池治理之理性行動的。具體表現(xiàn)為: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價值觀動機未受個體特征的影響,總體呈現(xiàn)出較高的動機水平;學習動機受到個體職業(yè)影響;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存在顯著的職業(yè)差異,其中離退休人員的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最低且影響最大;年齡、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個體特征分別會對志愿者的社會交往動機產生顯著影響;志愿者的年齡、政治面貌、婚姻狀況、職業(yè)、收入等多種個體特征對功利動機產生顯著性影響。

      志愿者由于擁有的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的差異和制度結構背景的不同,會產生利益需求的差異,但均是在綜合了多種利益需求后確立參與動機并采取行動的。這里的利益需求不僅指經(jīng)濟利益,還包括情感追求、價值取向等。學生作為參與滇池治理活動重要的志愿者群體之一,也是未來環(huán)保社會組織發(fā)展的重要力量。學習動機最強是源于學生的興趣和專業(yè)學習這兩方面的內在需求。具有專業(yè)知識背景的志愿者更希望通過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的提升和心靈、精神上的滿足。在動機強度比較中,雖然功利動機總體強度最低,但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學生志愿者的功利動機較高,且收入在6001—9000元的志愿者功利動機低于3000元及以下的志愿者。可見,本身缺乏經(jīng)濟資源的志愿者對經(jīng)濟利益的需求要高于其他收入群體,這是低收入群體根據(jù)自身的經(jīng)濟需求作出的理性選擇的結果。

      上述不同的個體特征,均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動機,并在不同的動機維度下表現(xiàn)出了群體性差異。

      (四)啟示

      針對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的情況、動機強度的不同及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動機的群體性差異,環(huán)保社會組織在動員志愿者參與活動時,應參考總體特征和不同群體的需求而采取不同的策略。

      首先,基于志愿者對價值理性的追求,環(huán)保社會組織可以利用微信平臺、微博、電視和廣播等線上線下多種傳播媒介,宣傳滇池治理的相關活動,傳播環(huán)境保護理念,以影響、塑造志愿者和其他民眾的環(huán)保意識、生態(tài)理念、公共參與責任感等價值觀念體系,吸引更多志愿者參與滇池治理活動。

      其次,鑒于學生是志愿者隊伍建設的重要力量和參與滇池治理活動的重要群體,環(huán)保社會組織應充分加強與學校環(huán)保社團的合作,挖掘學生潛力。環(huán)保社會組織可以通過舉辦滇池治理交流會的形式,為他們提供一個輕松又專業(yè)的交流平臺,以吸引具有學習動機和自我保護與實現(xiàn)動機的志愿者參與活動。

      最后,可完善志愿者的激勵制度,如為每個志愿者建立電子身份卡,記錄參與活動情況,增加志愿者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也可建立榮譽獎勵機制,給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個人或團體頒發(fā)榮譽證書,激勵志愿者更加積極地參與滇池治理活動,以更好地發(fā)揮志愿者的社會資本力量。

      責任編輯:鄭 穎

      猜你喜歡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我是小小志愿者
      志愿者
      文藝志愿者之歌
      心聲歌刊(2021年5期)2021-12-21 06:33:26
      我是志愿者
      少先隊活動(2021年1期)2021-12-02 16:45:06
      我是獸醫(yī)志愿者
      奔赴在前線的青年志愿者
      開展“小小志愿者”活動,變“要我做”為“我要做”
      少先隊活動(2021年3期)2021-06-11 05:43:38
      志愿者之歌
      青年歌聲(2019年8期)2019-12-10 23:19:07
      如何開始做志愿者
      金塔县| 赤城县| 宁波市| 磐安县| 曲阳县| 岢岚县| 西乌珠穆沁旗| 龙陵县| 栾川县| 八宿县| 扎赉特旗| 乐山市| 岐山县| 富民县| 榕江县| 祁连县| 富民县| 红安县| 沁源县| 泸水县| 突泉县| 体育| 竹山县| 文安县| 兴安盟| 沛县| 大埔区| 荣成市| 滦南县| 霍林郭勒市| 广昌县| 山东| 雷州市| 巩留县| 宜城市| 黄大仙区| 宜良县| 新泰市| 泾源县| 新野县| 铜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