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琰娜
【摘要】 目的 探討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的效果以及患者肌酸激酶(CK)、肝腎功能的變化。方法 52例高脂血癥患者, 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普伐他汀治療, 觀察組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的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CK、谷丙轉(zhuǎn)氨酶(ALT)、血肌酐(Cre)水平。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的TC分別為(6.410±0.665)、(4.730±0.522)、(4.050±0.334)mmol/L, LDL-C分別為(4.420±0.474)、(3.310±0.538)、(2.960±0.558)mmol/L, HDL-C分別為(0.920±0.121)、(1.010±0.172)、(1.070±0.223)mmol/L, CK分別為(174.2±33.2)、(167.8±30.9)、(170.8±19.6)U/L, ALT分別為(33.80±7.62)、(35.80±6.51)、(39.50±14.13)IU/L,?Cre分別為(64.90±11.58)、(62.80±11.48)、(62.30±9.56)μmol/L。觀察組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TC分別為(6.610±0.521)、(4.780±0.494)、(3.980±0.495)mmol/L, LDL-C分別為(4.460±0.481)、(2.34±0.304)、(2.020±0.192)mmol/L, HDL-C分別為(1.060±0.302)、(1.530±0.482)、(1.960±0.439)mmol/L, CK分別為(175.1±38.1)、(174.2±23.8)、(176.4±19.2)U/L, ALT分別為(37.40±13.43)、(39.00±12.13)、(38.70±9.22)IU/L, Cre分別為(65.80±12.04)、(64.60±9.26)、(64.46±9.15)μmol/L。兩組患者治療前的TC、LDL-C、HDL-C、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的LDL-C、HDL-C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TC、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6周、6個月時TC、LDL-C、HDL-C水平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療效肯定, 無明顯藥物不良反應。瑞舒伐他汀療效更佳, 值得推廣應用。
【關(guān)鍵詞】 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高脂血癥;不良反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51
血脂異常包括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癥和混合型高脂血癥4種類型, 其中以LDL-C增高為主要表現(xiàn)的高膽固醇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ˋSCVD, 包括冠心病、缺血性腦卒中以及外周動脈疾?。┳钪匾奈kU因素[1-4]。為了探討治療高脂血癥的有效治療方案, 避免不良反應, 本研究應用瑞舒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患者, 得到滿意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就診的近3個月內(nèi)未服調(diào)脂藥的高脂血癥患者52例, 其中男25例, 女27例。所有患者均符合TC≥5.18 mmol/L和(或)LDL-C≥3.37 mmol/L。排除標準:①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②近3個月內(nèi)發(fā)生過急性心腦血管事件;③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④觀察期間合并應用影響肝腎功能、血脂的藥物或酗酒;⑤甲狀腺功能低下;⑥對所用藥物過敏;⑦服藥及隨訪依從性低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6例。對照組中男12例, 女14例;平均年齡(56.90±2.74)歲。觀察組中男13例, 女13例;平均年齡(57.60±2.3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普伐他汀[第一三共制藥(上海)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271, 規(guī)格:40 mg×7片/盒]治療, 40 mg/次, 每晚睡前口服。觀察組給予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藥業(yè)(中國)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J20170008, 規(guī)格:10 mg×7片/盒]治療, 10 mg/次, 每晚睡前口服。
1. 3 觀察指標 分別在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測定兩組患者的TC、LDL-C、HDL-C、CK、ALT、Cre水平, 并進行組間組內(nèi)比較。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的TC分別為(6.410±0.665)、(4.730±0.522)、(4.050±0.334)mmol/L, LDL-C分別為(4.420±0.474)、(3.310±0.538)、(2.960±0.558)mmol/L,?HDL-C分別為(0.920±0.121)、(1.010±0.172)、(1.070±0.223)mmol/L, CK分別為(174.2±33.2)、(167.8±30.9)、(170.8±19.6)U/L, ALT分別為(33.80±7.62)、(35.80±6.51)、(39.50±14.13)IU/L, Cre分別為(64.90±11.58)、(62.80±11.48)、(62.30±9.56)μmol/L。觀察組治療前、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TC分別為(6.610±0.521)、(4.780±0.494)、(3.980±0.495)mmol/L, LDL-C分別為(4.460±0.481)、(2.340±0.304)、(2.020±0.192)mmol/L, HDL-C分別為(1.060±0.302)、(1.530±0.482)、(1.960±0.439)mmol/L, CK分別為(175.1±38.1)、(174.2±23.8)、(176.4±19.2)U/L, ALT分別為(37.40±13.43)、(39.00±12.13)、(38.70±9.22)IU/L, Cre分別為(65.80±12.04)、(64.60±9.26)、(64.46±9.15)μmol/L。兩組患者治療前的TC、LDL-C、HDL-C、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的LDL-C、HDL-C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TC、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與治療6周、治療6個月時CK、ALT、Cre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6周、6個月時TC、LDL-C、HDL-C水平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不斷更新的研究進一步揭示LDL-C水平與ASCVD發(fā)病危險呈連續(xù)性關(guān)聯(lián), 且LDL-C的降低幅度和ASCVD發(fā)病危險的降低呈現(xiàn)直線關(guān)系[5-8]。目前大量研究顯示, 他汀類藥物能較其他藥物更有效地使TC、LDL-C降低到理想水平, 并調(diào)節(jié)其他血脂水平, 穩(wěn)定斑塊、保護內(nèi)皮, 從而降低心血管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 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冠心病的一、二級預防中[6-9]。他汀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通過限速酶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對內(nèi)源性膽固醇合成早期階段的抑制作用, 促進細胞內(nèi)合成的膽固醇量減少, 從而阻斷了細胞內(nèi)的羥甲戊酸代謝途徑, 對細胞膜表面LDL-C受體數(shù)量起到反饋性刺激作用, 使其活性增加, 血清膽固醇降低, 同時還可以抑制肝臟合成載脂蛋白B-100, 從而減少了甘油三酯(TG) 以及脂蛋白的合成與分泌[10-14]。瑞舒伐他汀是目前調(diào)脂效果最強的他汀類藥物。本研究再次證實, 應用瑞舒伐他汀或普伐他汀治療6周時即可使患者LDL-C水平明顯下降, 繼續(xù)治療可獲更佳效果。并且應用過程中患者的CK、ALT、Cre水平無明顯改變, 提示上述藥物對肌肉、肝功能、腎功能無明顯影響, 臨床應用安全可靠。而瑞舒伐他汀的調(diào)脂作用更強。
綜上所述, 給予高脂血癥的患者瑞舒伐他汀或普伐他汀治療方案, 可有效使TC、LDL-C降低到理想水平, 并升高HDL-C水平, 進而可預防心腦血管病風險, 而且臨床副作用少, 患者對藥物的耐受性、依從性良好, 有利于長期服藥。并且瑞舒伐他汀在降低LDL-C、升高HDL-C方面優(yōu)于普伐他汀, 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大一, 郭藝芳, 陳紅, 等. 《2014年中國膽固醇教育計劃血脂異常防治專家建議》十大要點. 中國循環(huán)雜志, 2014, 29(6):410-411.
[2] 王淼, 劉靜, 趙冬. 中國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病發(fā)病危險評估的新方案.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18, 46(2):87-91.
[3] Glynn RJ, Danielson E, Fonseca FA, 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of rosuvastatin in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09, 50(4):1851-1861.
[4] 袁遠, 徐燕, 高旭光. 匹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脂調(diào)控的臨床對比研究.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3, 15(10):1024-1026.
[5] 劉少云, 楊雪佳, 孔立茶, 等. 瑞舒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有效性的Meta分析. 天津醫(yī)藥, 2017, 45(12):1324-1329.
[6] 崔維, 王龍安. 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腦梗死的近遠期療效對比.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6, 19(9):67-68.
[7] 樊國兵. 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 醫(yī)學理論與實踐, 2016, 29(10):1311-1312.
[8] 霍乃萍. 普伐他汀治療老年高脂血癥的臨床觀察. 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上旬刊), 2014, 24(7):4281.
[9] 陸曉芳. 普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82例臨床觀察.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14, 18(16):2087-2088.
[10] 余婭梅. 瑞舒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癥56例臨床觀察. 醫(yī)學信息, 2014(11):214-215.
[11] 溫建偉. 瑞舒伐他汀治療冠心病高脂血癥120例臨床觀察. 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 2015, 24(20):53-54.
[12] 孫艷轉(zhuǎn), 許宜冠, 劉奇良. 臨床他汀類藥物對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影響.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6, 9(7):32-33.
[13] 張英杰. 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療效比較. 臨床研究, 2016, 24(2):61-62.
[14] 陳濤, 倪美玲, 朱立場. 瑞舒伐他汀鈣與阿托伐他汀鈣治療高脂血癥合并高血壓的療效比較. 中國老年學, 2015, 24(8):2017-2019.
[收稿日期:201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