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成柳 胡永成
【摘要】 目的 分析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切除扁桃體的治療效果。方法 106例需實施扁桃體切除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5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扁桃體切除術, 觀察組實施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切除術,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分別為(0.8±0.2)ml、(15.3±4.8)h、(10.5±2.5)d, 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的(25.1±2.5)ml、(25.2±5.1)h、(13.4±1.6)d,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5.66%, 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0.75%,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需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實施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 可以減少手術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扁桃體切除術;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31
全身麻醉(全麻)下實施常規(guī)扁桃體切除術, 雖然手術操作規(guī)范, 治療效果顯著, 但是, 由于該手術的創(chuàng)傷較大, 手術時間較長, 這就會使患者手術后恢復慢, 且疼痛度較重;同時, 在手術過程中出血多, 以及手術后出血的風險相對較高, 這就直接影響了手術治療效果[1]。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 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由于其具有術中、術后的手術視野較為清晰, 止血較為方便, 因此, 逐漸在扁桃體切除手術中廣泛應用[2]。為此, 本文選取了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106例進行分組研究, 分別實施常規(guī)扁桃體切除術與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切除術, 對兩種不同手術方式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 現(xiàn)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4月于本院實施扁桃體切除術的患者106例, 所有患者均滿足相關手術指征。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53例。其中, 觀察組男30例, 女23例;年齡7~68歲, 平均年齡(37.5±30.5)歲;病程1~3年, 平均病程(2.0±1.0)年;扁桃體肥大程度:Ⅰ度肥大5例, Ⅱ度肥大12 例, Ⅲ 度肥大36例。對照組男28例, 女25例;年齡8~67歲, 平均年齡(37.5±29.5)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5±1.5)年;扁桃體肥大程度:Ⅰ度肥大6例,?Ⅱ度肥大13 例, Ⅲ度肥大3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術前準備 依據(jù)扁桃體手術適應證及禁忌證, 實施手術前檢查, 給予患者苯巴比妥鈉(商品名:魯米那)5~10 mg/kg, 阿托品0.01~0.02 mg/kg, 手術前對患者進行肌內(nèi)注射。
1. 2. 2 麻醉方式 所有患者均通過氣管插管靜脈聯(lián)合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與局部麻醉相比較, 具有顯著的優(yōu)越性及安全性, 特別是肥胖、脖子較短的患者, 其咽反射較為敏感, 實施全身麻醉效果更好。
1. 2. 3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通過davis開口器進行開口, 充分暴露扁桃體。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扁桃體切除手術。觀察組實施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切除扁桃體, 通過扁桃體抓鉗將扁桃體的上極夾住, 并逐漸向內(nèi)方進行牽拉, 以此使扁桃體的周圍黏膜能夠具有一定張力, 能有效確定扁桃體周圍的間隙, 然后用電刀電凝模式從扁桃體與腭舌弓之間的交界處, 從上向下逐漸將腭舌弓黏膜切開, 并根據(jù)被膜的間隙, 使用電刀電凝的鈍性將扁桃體的上極分離, 通過抓鉗逐漸向外牽拉扁桃體的上極, 向外側翻轉扁桃體, 然后繞過扁桃體的上極, 將扁桃體與咽腭弓相交的邊界黏膜自上而下切開, 將電刀緊緊貼在扁桃體包膜進行鈍性電凝分離, 直到下極連接三角皺襞, 共同將整個扁桃體切除, 通過扁桃體拉鉤逐漸向外輕度地牽拉腭舌弓, 然后使用紗球對手術腔是否出現(xiàn)活動性出血或者扁桃體殘留進行檢查, 如果扁桃體窩內(nèi)存在少量肌肉滲血, 就使用雙極電凝進行止血。對側實施相同的方法進行處理。手術后, 對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靜脈抗炎, 霧化吸入, 加強飲食關注;手術后, 對于出現(xiàn)咽部水腫, 疼痛明顯的患者, 則全身給予地塞米松治療。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 術中出血量以吸引器當中的血量及紗球的吸血量進行估算。②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主要包括出血、傷口感染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慢性扁桃體炎屬于耳鼻喉科中較為常見的疾病, 通常需要實施手術切除治療。通常的扁桃體是指腭扁桃體, 是咽扁桃體中最大的, 具有免疫功能的作用, 位于咽部的兩則, 扁桃體的表面通常有較多深淺不一的窩, 患者通常由于受涼后, 抵抗力逐漸下降, 而使扁桃體窩內(nèi)出現(xiàn)細菌繁殖, 在受到反復感染后, 就會形成病灶, 引發(fā)風濕熱[3]、腎炎等相關免疫復合病癥。因此, 如果扁桃體炎反復發(fā)作, 且保守治療無效, 就需要實施扁桃體切除手術。傳統(tǒng)的扁桃體切除手術主要包括剝離法及擠切法, 擠切法通常對周圍組織出現(xiàn)粘連的兒童中適用, 但是, 容易對兒童產(chǎn)生相應的心理創(chuàng)傷, 現(xiàn)在臨床上極少應用。而剝離法主要是對手術腔內(nèi)組織及血管損傷適用, 這就會使手術中出血量逐漸增多, 且手術視野不能充分暴露, 會容易出現(xiàn)扁桃體殘留現(xiàn)象[4]。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fā)展, 高頻電刀逐漸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其屬于一種實施手術切割的電外科器械, 主要是通過電極尖端所產(chǎn)生的高頻電壓電流, 通過與肌體接觸不斷加熱, 從而使肌體組織得到有效分離與凝固, 實現(xiàn)切割及止血的目的, 其通常被分為電切及電凝兩種模式[5, 6]。將全程電刀技術在扁桃體切除手術中運用, 可以使手術中的出血量有效減少, 并使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等有效縮短, 同時, 可以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具有顯著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偽膜形成時間、偽膜完全脫落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對扁桃體切除手術患者實施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 可以有效減少手術中出血量, 加快患者術后恢復, 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效果顯著,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葉志騰. 高頻單極電刀電凝扁桃體切除術與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的療效對比.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11):139-141.
[2] 劉賢松, 胡洪平. 高頻單極電刀全程電凝模式切除扁桃體73例體會. 江西醫(yī)藥, 2018, 53(3):258-259.
[3] 何云生, 陳英武, 魏建初. 單極電刀扁桃體切除術與等離子扁桃體切除術的對比分析.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5, 31(17):2861-2863.
[4] 華娜, 李憲華, 姜濤, 等. 單極電刀扁桃體切除術的臨床應用.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4, 20(2):184-186.
[5] 周長波, 亓化鋒, 趙月菊. 扁桃體單極高頻電刀電凝切除與剝離法效果比較. 實用醫(yī)藥雜志, 2013, 30(7):608-609.
[6] 朱寶玉. 傳統(tǒng)扁桃體剝離術與高頻電刀電凝扁桃體切除術的療效對比. 中國醫(yī)療器械信息, 2017, 23(14):130-131.
[收稿日期: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