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燕桃 曾偉紅 林慕貞
急腹癥及胃腸道手術(shù)的患者術(shù)前常需要留置胃管, 目的是減輕胃腸道張力, 防止術(shù)中嘔吐、誤吸等情況發(fā)生。但留置胃管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高, 占14%[1]。同時因留置胃管期間嚴禁進食進水, 常導致了患者同程度的不適反應。為了能夠提高留置胃管期間患者的舒適度、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fā)生率, 本研究自2016年6月~2018年7月對本院普通外科留置胃管患者應用了利多卡因甘油液, 取得比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的普外科留置胃管的患者100例, 納入標準:年齡≥18歲, 神志清醒,無休克癥狀, 能正確回答問題, 無房室傳導阻滯及心排量減少等心功能不全, 無對利多卡因過敏并且能配合者。統(tǒng)一使用國產(chǎn)的醫(yī)用高分子制成的16號胃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50例。其中實驗組男36例,女14例;年齡19~85歲, 平均年齡(56.26±13.12)歲;膽道疾病16例, 肝臟疾病16例, 脾臟疾病13例, 急腹癥5例。對照組男38例, 女12例;年齡18~88歲, 平均年齡(56.21±14.02)歲;膽道疾病19例, 肝臟疾病16例, 脾臟疾病11例,急腹癥4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s)
注:兩組比較, P>0.05
膽道疾病 肝臟疾病 脾臟疾病 急腹癥實驗組 50 36 14 56.26±13.12 16 16 13 5對照組 50 38 12 56.21±14.02 19 16 11 4 χ2/t 0.208 0.018 0.535 P 0.648 0.985 0.911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 疾病類型男女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進行常規(guī)生理鹽水口腔護理, 2次/d, 直到遵醫(yī)囑正常拔管。
1.2.2 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使用利多卡因甘油液滴鼻4滴/次、咽喉部8滴/次, q.4 h., 直到遵醫(yī)囑正常拔管。利多卡因甘油混合液的配置:2%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甘油5 ml混合搖勻, 配置為1%的利多卡因甘油混合液, 如患者為老年體弱患者, 酌情從小濃度0.5%開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鼻咽喉疼痛情況、自我感受(鼻咽喉干燥、排痰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受限、惡心、嘔吐)情況及非計劃拔管情況。鼻咽喉疼痛情況判定標準:使用口訴言語分級法(VRS)將疼痛分為4級:①0級:無痛;②Ⅰ級(輕度):有疼痛但可忍受, 能正常生活,不影響睡眠;③Ⅱ級(中度):疼痛明顯, 不能忍受, 要求用止痛劑, 睡眠受干擾;④Ⅲ級(重度):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干擾, 可伴有自主神經(jīng)紊亂或被動體位。非計劃性拔管指在沒有醫(yī)囑情況下患者要求提前拔管或者患者自行拔除胃管。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兩組有序多分類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有兩個格子的理論頻數(shù)<5時, 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計算P值。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鼻咽喉疼痛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鼻咽喉疼痛情況輕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自我感受鼻咽喉干燥、排痰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受限、惡心者分別為8例 (16%)、8例 (16%)、2例 (4%)、6例 (12%), 少于對照組的38例(76%)、35例(70%)、16例(32%)、22例(44%),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自我感受有嘔吐者為0例, 少于對照組的2例(4%),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鼻咽喉疼痛情況比較[n(%)]
表3 兩組患者自我感受情況比較[n(%)]
2.3 兩組患者非計劃拔管情況比較 實驗組患者非計劃拔管例數(shù)為0例(0), 少于對照組的8例(1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人體鼻腔感覺神經(jīng)豐富, 咽部有喉上神經(jīng)分布的粘膜神經(jīng)叢, 對外來刺激較為敏感[3], 留置胃管后胃管對鼻咽喉部黏膜的壓迫、摩擦刺激會導致疼痛。而利多卡因是一種胺類麻醉藥, 有較強的組織滲透性和彌散能力, 顯效快, 約2~5 min見效[2], 可使咽部黏膜下感覺神經(jīng)末梢在短時間內(nèi)麻痹, 有效減少了胃管對鼻咽喉黏膜刺激、減輕疼痛, 同時可使誘發(fā)嘔吐反射的機械刺激不能傳至嘔吐中樞, 避免了嘔吐的發(fā)生,提高了患者在留置胃管過程中的舒適度[3,4]。
留置胃管后因不能由口腔進食, 口腔唾液分泌減少, 并且胃管隨著吞咽上下移動, 對咽喉部產(chǎn)生機械刺激而使患者出現(xiàn)咽喉部干痛、充血腫痛。甘油又名丙三醇, 是一種無色、無毒、無臭、無腐蝕性的透明粘稠液體, 其吸水性能良好, 溶于水, 具有較強的吸濕性, 是食品加工業(yè)中通常使用的甜味劑和保濕劑, 經(jīng)人體吸收后不會改變血糖和胰島素水平[5,6]。甘油有潤滑作用, 其粘稠性高, 能更多附著于皮膚表面, 使?jié)櫥饔迷鰪? 可減少胃管對粘膜的摩擦刺激, 對粘膜還有滋潤保濕作用, 與利多卡因混合, 具有強化和延長表面麻醉作用。加上利多卡因除局麻作用外同時具有抗病毒、抑制真菌、抗炎等功效, 可起到預防治療咽炎、口腔潰瘍的作用,提高了患者在留置胃管過程中的舒適度[7,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鼻咽喉疼痛情況輕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自我感受為鼻咽喉干燥、排痰困難、語言表達能力受限、惡心者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示實驗組留置胃管患者不適反應較對照組少, 自我感受明顯比對照組舒適。實驗組患者非計劃拔管例數(shù)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非計劃拔管主要原因為長期置管導致咽喉部產(chǎn)生異物感, 胃管的刺激讓患者疼痛難受、難以入睡。實驗組才用的利多卡因具有局麻作用, 同時因甘油粘稠性高, 能更多附著于胃管表面, 使?jié)櫥饔迷鰪? 可有效減少胃管對粘膜的摩擦刺激, 使患者舒適度提高, 減少非計劃性拔管情況的發(fā)生。
綜上所述, 利多卡因甘油液能夠明顯減輕留置胃管患者咽部疼痛, 提高患者舒適度, 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 而且配置方便、操作簡單、價格便宜, 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