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依含
【摘要】面對每天的日記寫作,小學生有著天然的畏難情緒。學生怕寫日記,應付差事,內(nèi)容形式化、假大空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針對小學生日記選材的問題,對有關小學生日記選材的方法及角度進行了有益的探討與指導。
【關鍵詞】日記選材 “小” “巧”
寫日記,尤其是每天寫日記,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正如著名作家肖復興所說:“寫作能力的提高單靠寫作文不夠,一定要堅持記日記?!敝慕逃椅簳壬粌H教育學生寫日記,自己也堅持長年寫日記。然而,當今小學生由于自身能力和外界壓力等多種因素的限制,往往出現(xiàn)寫作興趣不高、眼中無物、筆下無色、心中無情等日記寫作上的困境。這其中,映射出小學生日記選材的一些問題。
一、小學生日記選材存在的問題
(一)選材無方法
面對每天的日記寫作,部分小學生有天然的畏難情緒:今天什么事都沒發(fā)生,有什么可寫的?每天都是上學、放學兩點一線,為什么還要天天記重復的事情?為了“應付差事”,他們一般會隨意選擇一個話題,三言兩語、草草收場;抑或從早上起床到每天上哪節(jié)課的機械記錄,流水賬般的千篇一律。如此,寫日記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會成為壓在他們肩上沉重的負擔。
(二)選材無角度
小學生的日記是童心童言的流露,應該記錄著他們感受生活、學會生活的用心、用情。可部分小學生在寫日記時,為了寫作而寫作,不從生活實際出發(fā)。例如,寫一件樂于助人的小事,班里絕大部分同學都選擇“扶老奶奶過馬路”這樣看似典型的事件。但這樣的文章讓人一看就是虛假的,這樣的內(nèi)容經(jīng)過東拼西湊、生拉硬套,組成了表面很華麗,實際上卻空洞無物、近似雷同的日記內(nèi)容,容易將剛剛寫作起步的小學生帶入到一個形式化的寫作怪圈。
法國大雕塑家羅丹曾說:“設計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誠然,孩子們的生活中并非沒有東西可寫,沒有有價值的內(nèi)容可記,而是孩子們?nèi)鄙侔l(fā)現(xiàn)的眼睛與思考的視角,不會在生活的點滴中取材、選材、用材。針對以上現(xiàn)狀,我在進行“小學生日記選材”課題研究過程中,梳理出了幾點建議與感受。
二、小學生日記選材的建議
(一)選材秘籍之“小”
許多學生一說到寫日記就撓頭,一提筆就先想今天身邊發(fā)生了什么“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實際上,我們每天的生活大多是平淡無奇的,沒有太多轟轟烈烈的事情可述。把目光聚焦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時刻、小瞬間上,也許能寫出“意外驚喜”。
1.選一天中的“一刻”
寫日記不是安排流程表,不用把每天吃了什么,上了什么課都一一列舉出來。那有的孩子會說,一天就是做了這些啊。難道這一天都是波瀾不驚的嗎?一定會有讓你心泛漣漪的那個時刻吧?抓住這一刻,你就有的可寫!
比如,班級展示欄張貼了新的優(yōu)秀作品,你與同學對其“品頭論足”;和同學為了一道數(shù)學題而“爭論不休”;給吵架的朋友做一次“和事佬”,甚至擦一次黑板、訂正一道作業(yè)題,都可以成為日記的內(nèi)容。只要如實地記錄下來,寫清楚情節(jié),把人物的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等細節(jié)描寫具體,就是一篇很好的日記。這樣的小事情,每天持之以恒地記錄,日積月累中習作的素材自然就有了。
2.選一事中的“一瞬”
一件小事、一場電影、一次游戲……都可以寫進日記。選好了某件事,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都要寫出來嗎?不用!一旦面面俱到,就極容易寫成蜻蜓點水似的流水賬。比如寫一場足球賽,如果學生沉浸在記錄參加比賽的選手都有誰,場上比分如何變化等內(nèi)容上,就會丟掉記錄的真正意義。這個時候,要在腦中對整件事的過程進行放電影似的回顧與篩選,選準自己認為最新鮮、感觸最深的瞬間來寫,如最熱血沸騰的瞬間、最歡欣鼓舞的瞬間、最熱淚盈眶的瞬間、最難以忘懷的瞬間等,通過典型的“點”來反映面,通過深刻的“一瞬”來表現(xiàn)“一事”。
在名為《終場哨聲中的一粒進球》的日記中,一個孩子僅記錄了終場哨聲響起時,堅持比賽到最后一刻的隊友們把握住最后的機會,一技大力遠射追平比分的瞬間。在同學們都垂頭喪氣準備迎接失敗時,這粒進球帶來的是驚喜、感動與喝彩。之前比賽的分數(shù)落后了多少,雙方都進了幾個球,日記中一句都未提及。但僅對這進球瞬間的描寫,就足以感受到整場球賽的激烈,收到“窺一斑知全豹”之效。
(二)選材秘籍之“巧”
1.巧取“真”
小學生寫日記常會陷入一種套路——那就是一定要寫好人好事,抒喜愛之情,認為在日記里傳播積極的東西就是正道。其實,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日記是真實記錄我們生活的載體,喜愛之情可抒,愧疚之情、難以為情也可寫。所抒之情、所表之感,要具有真實的意義在其中。哪怕這件事本身不是一件好事,但我們從中受到了啟發(fā)與教育,也可以作為日記的題材。
我們班共讀過《100條裙子》這本書,書里一名叫“旺達”的女孩受到同學的嘲笑與奚落,最終選擇了離開。在共讀分享課后,一位同學在日記中記錄下自己欺凌班級弱小的事情,他滿是懊悔地寫到:原本只是覺得自己的行為是開玩笑,可從來沒有想過會給他人造成如此嚴重的傷害??吹酵_離開了,自己的愧疚到達了頂點?,F(xiàn)在每每在班里看到被他欺負的女孩都很不自在,但是沒有勇氣上前說一句對不起,只能把這份懺悔寫在日記里。
他的這篇日記記錄下不為人知的他做過的“壞事”。但是通過日記這個窗口能讓他清晰地正面它、分析它,這種文字的力量比溢美之詞來得更加有分量。《論語》里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在一次班會課上,我們以“班級榮譽感”為主題展開了教育與討論。當天的日記,有的孩子像是會議記錄一般記下了整節(jié)課的流程,甚至每個同學的發(fā)言都被他認真的記錄在冊;有的孩子像寫宣傳稿一樣,喊口號、貼標簽。但作為老師,我的眼睛卻停留在一篇《第二名,誰之錯》的日記上。他從“班級榮譽感”這節(jié)班會課作為出發(fā)點,回憶了去年隊列比賽中,班級未能蟬聯(lián)冠軍的事情?;氐桨嗬铮枚嗤瑢W哭了;還有的同學指責身邊的同學做錯動作,影響了比分。最后,作為班主任的我向同學們道歉,因為未通知他們統(tǒng)一鞋子的顏色影響了比分……最后,我們擁抱著喊出了“明年再戰(zhàn)”的口號!
這篇日記的字里行間,并沒有過多的拋觀點、堆辭藻,而是用真人真事詮釋了“班級榮譽感”在每個人心中的意義。猶記他日記的結(jié)尾“雖然得了第二名,但是我們是彼此心中的冠軍!”班級榮譽感不提自明。所以,只有真人真事,最易激發(fā)真情感。
2.巧得“異”
評價一篇日記的好壞,正如作家周國平所說“不是寫什么,而是怎么寫”。有些學生堅持記了一段時間日記后,自認為該寫的內(nèi)容都被寫過一遍了,沒有什么新的題材好選了。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一樣,我們身邊也永遠不會發(fā)生兩件一模一樣的事情。比如,每年都有的體育節(jié)、元旦聯(lián)歡會、兒童節(jié)匯演……怎么能做到常寫常新呢?那就要求學生在事件其中發(fā)現(xiàn)不同點。以每年的體育節(jié)為例,比賽的方式、人員安排、現(xiàn)場情況、心情變化都不盡相同,這些不同點就成為我們寫日記中的好素材。
曹文軒說:“未經(jīng)凝視的世界,是毫無意義的?!敝灰⒆觽儗ι畋3种銐虻拿舾信c好奇,時時刻刻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鼻子去聞,用手足去觸摸,用心靈去感受,就會覺得有那么多內(nèi)容可以去寫、值得去寫。是的,選擇好的日記題材,是非常重要的寫作才能。
參考文獻:
[1]蔣軍晶.讓孩子學會寫作[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2]王明珠.為孩子擦亮發(fā)現(xiàn)的眼睛——談小學生日記選材的有效指導[J].內(nèi)蒙古教育,2015,(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