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劍凌
【摘 要】冬牧場的寒冷艱苦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但作者卻深入其中四個月,為我們呈現(xiàn)了阿爾泰最后一批“荒野主人”在冬季轉場時的生存景觀,帶給讀者永遠的荒野記憶。
【關鍵詞】《冬牧場》;荒野;記憶
一、李娟其人
李娟,散文作家,詩人,1979年出生于新疆,199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在專業(yè)人事文學創(chuàng)作前,曾做過裁縫、經營過小百貨、當過流水線工人,做過雜志編輯等,2008年辭職后專業(yè)寫作至今。曾獲“天山文藝獎”、“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等獎項,出版有《九篇雪》、《我的阿勒泰》、《冬牧場》、《遙遠的向日葵地》等多部散文集。
二、《冬牧場》其書
2010年冬天,李娟為了記錄跟哈薩克牧民悄寂深暗的冬季生活,便跟隨熟悉的哈薩克特異居麻一家深入阿勒泰南部的冬牧場、沙漠,度過了四個月寒冷艱辛的荒野生活,并以飽含深情而又不失節(jié)制的文字,精彩呈現(xiàn)了阿爾泰最后的“荒野主人”冬季轉場時的獨特生存景觀。
三、永遠的荒野
(一)荒野里的牧場
當駝隊和畜群長時間穿行在沒完沒了的丘陵地帶許久許久,終于在轉過一處高地后,視野豁然開朗,前面是無邊無際,一馬平川的淺色大地,居麻一家和李娟經過三天的風餐露宿后,終天到達了冬牧場。與傳說中:“奶水像河一流淌,云雀在綿羊身上筑巢孵卵”和平豐繞的牧場相比,現(xiàn)實中的冬牧場更多的是荒涼和貧瘠,寂寞和無助,并在最多經過二年后永遠遠離牧民們的生活。因為李娟從來收購馬匹的生意人哪里聽說,隨著政策的改變,牧民們將不再游牧轉場,荒野終將被廢棄,牛羊不再踩踏這片大地的每個角落,秋天的草籽也會因沒有牛羊的幫助而只會輕飄飄地浮在地面上,更是失去了生長的養(yǎng)料,荒野終將停留在廣闊無助的岑寂中。
(二)荒野里的家
在黃沙漫漫,無植被可遮蔽的荒野里,大地是人們最有力的庇護所,人們只能依傍大地棲居。牧民會在合適的背風洼陷地,挖一個二米左右的坑,坑上搭幾根木頭,鋪上干草,修一條傾斜的通道到坑里,再裝上一扇簡易的木門,便成了冬天的家地窩子了。因為荒野里沒有泥土,所以居麻家地窩子的四壁用羊糞塊砌成,面積也不足二十平方,但主人卻想方設法美化這寒酸的糞墻,用了幾面精美的繡花袋、壁毯和漂亮柔軟的布料將其裝飾起來,讓人感覺整齊體面而又溫馨。嫂子總是每天起得最早的,生好爐子燒好茶后再叫大家起床。而到了晚上,誰也不愿意去睡覺,就著昏暗的太陽能燈光,有的繡花有的看報有的捻羊毛,那么安寧又那么安全。這里沒有華麗的地板也沒有體面的家私,但所有的牛、馬、駱駝和羊群都在這里,所有的財富和希望也都在這里。
(三)荒野的主人
主人1:李娟跟隨去冬牧場的牧民男主人叫居麻,這是個能說漢話的哈薩克漢子,也是遠近聞名的酒鬼兼賴皮鬼,但他做事踏實仔細,為人機智風趣,大家都樂于和他相處。牧人們分散獨居,日子是寂寞而單調的,而居麻總是能痛快流利地指出他們的的煩惱,再寥寥數(shù)語解開他們的心結,所以頗受牧民歡迎。牧羊時的居麻更是盡職盡責,他會密切觀察每一只羊的狀態(tài),體弱的帶回地窩子細心照料,長蟲的及時打藥,降溫時趕緊給羊圈加頂;放羊時更是天黑透才回家,為的是讓羊兒們慢慢吃飽吃好。此外,除會修理破爛家什外,居麻還會手工活。不但會縫補自己的的衣物,還會繡花,甚至還會用鉤針鉤花邊,這個粗中有細的男人,最大的夢想就是有一輛自己的汽車。
主人2:李娟稱呼居麻的老婆叫嫂子,跟居麻的外向相比,她顯得沉默寡言,稍嫌嚴肅。長年的勞作讓她患上了腰疾,蹲下和起來都很惱火,但只要一聽說有牲畜闖進了氈房,她便會立刻一躍而起,像小伙子一樣投入戰(zhàn)斗。但嫂子也遠非無趣和刻板之人,她會給小貓取外號,命令它唱歌、跳舞、認姐姐,也會在居麻賴床時甜言蜜語哄他起床,也難怪居麻會對自己的婚姻滿意之極。
主人3:居麻的二女兒叫加瑪,初中一年級輟學,已經跟著父親放了五年的羊了。因為姐姐想去伊犁的師范學校學畫畫,而弟弟姐妹年紀都小,于是她就回家?guī)兔α?。雖然加瑪對輟學的事有些傷心但在父母面前卻從未有過半點抱怨,只有在單獨面對李娟時,她才吐露自己的心聲。她告訴李娟,她其實非常羨慕輟學幾年后又能去上學的沙阿家的卡西帕,也想去縣里打工學手藝,只是她現(xiàn)在還不能丟下荒野中的父母不管。
主人4:除居麻一家三口外,這荒野的主人還有二個重要成員,它們就是梅花貓和熊貓狗。梅花貓原本是只小黃貓,讓居麻用紅油漆給染上花紋變身梅花貓了。雖然居麻一喝了酒就打梅花貓出氣,但一到吃肉時他總是不顧眾人的反對頻頻給它削肉。除了梅花貓,居麻家還有一只李娟取名熊貓狗的體形肥碩憨厚膽怯,長著黑白花紋的哈薩克牧羊犬,粗心的主人在它生下一窩小狗后,才明白它肥胖的原因。母狗產仔時一般六親不認,可熊貓狗卻不然,它任憑人們把小狗拿來拿去,可能它也明白,漫漫寒冬,它需要人的幫助才能保全自己和孩子。雖然熊貓狗從第二個禮拜起就不和小狗過夜了,但六只小狗仍全部頑強地活了下來,生命遠比你所看到所了解的更結實更頑強。
四、荒野里的寧靜
一月下旬,白天越來越長也越來越溫暖,孩子們也包攬了全部的零碎活計,無事可做的居麻決定回一趟阿克哈拉,這個大忙人一走,給大家留下的除了寧靜便是寧靜中的等待了。加瑪曾告訴李娟,荒野北邊有墳墓,于是李娟決定向北去做一次漫長的散步。當她終于來到墓地時,感覺不是恐怖而是寧靜,她感嘆:天空下最大的靜不是空曠的靜,不是歲月的靜,而是人的靜。大約因為死亡累積太多,死的事遠遠多于生的事,所以地下的人寧靜了,懷念他們的心也漸漸歸于了寧靜。對活著的人來說,內心雖然寧靜了,但希望卻是無法泯滅的。
五、結束語
李娟記錄了冬季的最后一次轉場,更是記錄了那個游牧民族最真實的獨特生存景觀。她用皚皚白雪般看似沒有重量卻又無聲潤澤大地的文字,從酗酒但辛勞的牧人身上,從積雪融化而成的茶水中,從牛羊貓狗的生活里,用四個月真實的生活體驗,為我們呈現(xiàn)了那些閃光和哀慟的東西,留給我們荒野永遠的回憶。
【參考文獻】
[1]李娟:冬牧場[M].新星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