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強
【摘 要】課題組結合所在學校電子商務專業(yè)《網上支付與安全》的雙語教學實踐,通過深入分析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成敗的影響因素,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期提升高職院校雙語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雙語教學;影響因素;教學策略
一、高職雙語教學現狀調查研究
1.研究對象與方法
問卷調查以參加學校雙語教學試點課程的12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專業(yè)統(tǒng)一為《網上支付與安全》,其中有一半學生選修了英語專業(yè)。訪談的教師對象主要針對雙語課程教師、對雙語課程有很大學習熱情的教師。在形式上,采取面對面的問題討論。課堂觀察法意義在于收集現場信息,準確掌握雙語教學課堂的原始資料。
2.數據收集
問卷調查方式主要有兩種,具體包括現場作答、現場回收。據統(tǒng)計發(fā)放的問卷一共有120份,經過分析,全部為有效問卷。對問卷所得的信息數據運用有關數據軟件進行處理,在必要情況下還通過輔助其他方式驗證信息的準確性。
3.數據分析
雙語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基本英語能力。課題組充分吸收國內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將學生CET成績納入為衡量其英語能力的重要指標。有關資料顯示:大部分雙語班的學生四級通過率較高,但六級通過率卻不大理想。CET成績能為雙語教學的有效開展奠定堅實基礎。然而問題在于,一直以來,我國英語教學受應式教育理念的影響較深,許多學生的聽說能力要遠遠低于讀寫能力,這就使得雙語教學變得過于僵硬,缺乏靈活性和自由性。另一方面,英語教師的主導性作用是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根本保障,雙語教師專業(yè)知識的儲備以及外語教學能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課題組還深入調查了雙語師資力量情況。調查結果顯示:大約有70%的學生對雙語任課教師的滿意度較高,接近于30%的學生對雙語任課教師的教學現狀提出了意見。
4.訪談的結果分析
根據訪談結果可知,許多學生對雙語教學的滿意度較高,部分學生受自身英語水平的限制不支持雙語教學;相比較純英文教材,中英文教材在雙語教學中更受歡迎;純英文的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但同時也需要學生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純英語學習上;許多學生反映課堂上缺乏教學互動,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并沒有發(fā)揮本質性作用。
根據與雙語教師訪談的結果可知:絕大多數教師認為較低的英語水平阻礙雙語教學正常開展的重要原因。相比較中英文教材而言,純英文版的教材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雙語教學的根本任務和終極目的,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當然,依靠純英文版的教材是不夠的,還需要建構良好的雙語教學氛圍作為支撐基礎;學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促進雙語教學順利開展方面。
5.課堂觀察的結果分析
觀察結果顯示:許多雙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仍以中英文翻譯為主,長期以來已讓學生適應了該種教學方式,向純英文教學模式的轉變還需很長的路,純英文教學也有待進一步提升。除此之外,雙語課堂教學資源以教師為主,無法體現一切“以學生為主”的素質教育理念,課堂教學缺乏互動。與此同時,學生擁有的英語能力與對學生的外語要求間存在很大矛盾。
二、雙語教學影響因素歸納
1.高職學生的英語能力較弱。有關調查資料顯示:高職學生的四級通過率較低,特別表現在口語和聽力能力差等方面。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間缺乏課堂互動,單向的知識傳授并不能在真正意義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得雙語教學逐漸趨于形式化,不可能真正做到形神兼?zhèn)洹?/p>
2.高職院校雙語師資力量薄弱。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的大部分雙語任課教師其英語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且教育知識能力弱,無法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需求。另一方面,雙語教師獲得培訓的機會較少,科研能力較弱。
3.雙語教學模式本身存在許多漏洞。其主要表現在教材的選擇、課堂內容的設計、課程結構安排以及教學評價機制等方面。
三、高職院校雙語教學策略選擇
1.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一方面,雙語教師要全面摸底學生的英語學習基本情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英語學習態(tài)度,合理安排聽說讀寫的課程時間,不能一味地追求課程內容難繁,而注重與學生實際生活和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發(fā)展間的聯(lián)系,主動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倡導學生樂于探究與主動學習,大大提高學生四六級考試能力。另一方面,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滿足多模態(tài)環(huán)境下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幫助學生實現自我體驗和成長。
2.優(yōu)化師資結構以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師資隊伍。一方面要多為雙語教師爭取一些優(yōu)質的出國培訓機會,加強與國際教學機構之間的合作,提高雙語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能力。另一方面,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是雙語教學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提高老師的師德素養(yǎng),強化教師在職進修制度建設,提高對具有雙語教學資格教師的待遇,優(yōu)化學校管理體制。當然也可以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引進國外高質量的教育專家學者。
3.根據高等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要求,開發(fā)選用高質量的雙語教材。教材的設計和選擇應該改變以往“難、繁、偏、舊”的弊端,堅持量力性原則,充分考慮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消化能力。與此同時,課程內容還要富有時代氣息,符合新時期學生的需求。高校也可以引進國外先進的教材,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注意不同階段英語學習的銜接,各級別定位清晰,難度逐步提升。
4.根據教學反饋的基本情況對現有雙語教學方法進行完善與更新。雙語教師采取教學手段和形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雙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自己所扮演角色,正確發(fā)揮自己作用,采用科學的設計和多樣化的手段,進一步落實教學分類指導和因材施教的原則,增加課堂上與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塑造具有靈活性和自由性的課堂教學氛圍。此外,還要搭借信息技術手段,運用多媒體軟件進行教學,不斷開拓功能式和移動式的教學資源,創(chuàng)建升級版的數字化外語教學平臺,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
5.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不斷拓展更多樣的教育評價體系。雙語教學根據國家英語教學要求開發(fā),致力于提高我國學生相對薄弱的口語和聽力能力,同時達到增加知識、拓展視野、提高綜合素質能力等目的。雙語教學評價要以過程性評價為主,以終結性評價為輔。倡導一切以學生為主,特別在課堂上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注重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鼓勵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采用的終結性評價要突破評價形式單一的局限性,將教育目的落實于教學實踐中。
四、結語
當前,我國對高素質的國際化人才需求遠遠高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為此,各個高校應該主動扛起自身的責任,立足于自身雙語教學開展的實際,充分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成果和實踐經驗,融合各項優(yōu)質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更高效的教育模式和評價機制,支持雙語教師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我國雙語教學邁向新臺階。
【參考文獻】
[1]武曉燕,陳玲敏高職雙語教學的影響因素及教學策略選擇[J].教育與職業(yè),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