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徐啟程
【摘 要】浮躁心理在大學生各種消極心理中表現突出。例如考試中的弄虛作假和論文寫作中的東抄西湊、戀愛中的見異思遷、社交中的急功近利、生活中的狂熱冒失、求職中的眼高手低等。這種浮躁心理表現出的沖動性、情緒性、盲目性、偏執(zhí)性等特點,深刻影響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因此正確認識和分析大學生浮躁心理,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策略和方法進行調試,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大學生;浮躁心理;原因;調試
一、大學生浮躁心理的內涵
大學生心理健康越來越廣泛受到社會關注,與專業(yè)知識相比更具有適應社會發(fā)展的現實意義,是未來在工作崗位上發(fā)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 號) 提出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并就如何開展這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和實施方案。
大學生在不斷接受社會文化、思想和理念的同時,也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影響,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重大作用,并引發(fā)一系列的心理困擾,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即為浮躁心理。心理學上的浮躁,多指由內在沖突所引起的焦躁不安的情緒狀態(tài)或人格特質,其在大學生群體中表現突出。
二、大學生浮躁心理產生的原因
外界環(huán)境復雜、個體認知水平差異,走進大學的年輕人雖外在表現出不同特點的浮躁現象,但究其內在因素主要分為兩個方面。
第一,由于神經類型、人格特征和認知水平的差異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個體或易受外界環(huán)境干擾、或自我控制力微弱、或認識上不成熟。例如,大學生在對社會、人生、事業(yè)、愛情的認識上肯定存在不成熟、不完善之處,有的人在爭取學業(yè)與愛情成功時,很容易忽視條件的制約和大局的利益,滋生求急心理。面對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很多學生不能合理地分配,不能較好地協調和處理,僅僅是一味地追求和亂忙,這種沒有理性指導的蠻干,對事對人都沒有多大好處,再加上認識的片面性和急于求成的行為,極易誘發(fā)人們產生沖動性、盲目性、偏執(zhí)性,變得頭腦發(fā)熱、心浮氣躁。
第二,社會大環(huán)境和校園小環(huán)境,以及學校狀況和管理水平對大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滋生浮躁心理的溫床。例如,我國在改革開放取得巨大矚目成就的同時,會出現道德淪喪、權錢交易等社會丑惡現象,在這種氛圍中,大學生們的意志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意志薄弱者則抵抗不了這種外界誘惑和感染。于是,有的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目標無所適從,而消極的思想觀念很容易在某些大學生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時候乘虛而人,占據他們心里的重要位置,使他們在很多情況下看不清努力的方向,從而產生浮躁。
三、大學生浮躁心理的調試
浮躁心理會逐漸使人失去準確的自我定位,形成隨波逐流、盲目行動的心理狀態(tài),對個人和集體都極其不利。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線的一員,聯合專業(yè)教師、思政教師、家政、學生黨員以及學生干部,結合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認真分析和探討這種心理問題的原因,針對時代現狀和要求,想方設法調試這種不健康的心理。
第一,培養(yǎng)學生客觀認識自己,科學準確定位。這種客觀應該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要用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客觀地看待自己,善于發(fā)現自己的閃光點,使其不斷充實和提高,二是要及時總結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努力改進和彌補。這種科學也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要用平靜的心態(tài)和端正的態(tài)度,實事求是地評價自己,二是不要盲目攀比和用別人的標準去為自己裁衣,不要過低的降低自己的水平和實力。大學生學會客觀與科學,心理失衡現象會逐漸減少,心神不寧的浮躁感就會下降。
第二,培養(yǎng)學生務實精神,合理規(guī)劃人生理想。對待人生,大學生要有長遠目標,更要有短期目標。而這個短期目標需要人們腳踏實地地、循序漸進地、沉著穩(wěn)步地向前推進,即務實精神。說到底,這種務實是一種平和心境下的實際行為,其本質是實事求是,務實的人總是對生活有信心和責任心,面對生活充滿好奇心和進取心,這種人往往在工作和學習中懂得品位和體驗生活,不斷地實現著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用一個又一個的進步證明著自己,實現著自己的追求。只有這樣,才能活出自己,活出價值,活出意義,才能避免浮躁,實現人生理想。
第三,充分重視入學教育的重要性,縮短新生徘徊期。邁進大學校園的新生,面對著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氛圍和生活節(jié)奏,在他們心理和行動上可能會產生一定的不適應性,為此,許多大學生產生了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狀態(tài)不良的現象,此時如果沒有適當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大學生的浮躁心理很容易滋生。因此,教育者必須及時了解和掌握新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態(tài),采用諸如召開主題班會、心理交流座談會、心理教師咨詢會、個別輔導等不同的方式和途徑,給予必要的疏導和教育,從而使新生縮短徘徊期,較快較好地進人大學生的角色。
第四,繼續(x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社團作用。大學生是時代的弄潮兒,是思維最活躍、思想最解放的群體,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較強。加之他們剛剛走出緊張的中學生活,面對相對寬松的大學生活,既有一種好奇和快意,又懷有一種無所適從的感覺。針對這種狀況,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豐富學生生活,建立和建設一些積極的、有意義的品牌學生社團,鼓勵和動員更多的大學生加人到其中展現自我,鍛煉自我,提升自我。這樣不僅有利于他們的角色轉換,也是促進他們學習和成長的有效途徑。
第五,提高教學質量,拓寬就業(yè)市場。當今就業(yè)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因而象牙塔里的學子對未來生活和工作無法預期,導致其浮躁心理表現突出。學校應采取多種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追加教育投資,明確培養(yǎng)方向,強化管理意識。在大學生就業(yè)問題上,學校應積極主動,在對學生進行就業(yè)觀教育的同時,還應采取“走出去,引進來,遍地開花,多方聯系”的就業(yè)方式,為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使他們對就業(yè)充滿信心,對學習充滿力量,盡力減少后顧之憂。
總之,高校作為培養(yǎng)跨世紀人才的搖籃,不僅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思想素質、業(yè)務素質,還必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因為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前提。因此,深入研究并貫徹實施大學生浮躁心理的產生原因、防治策略和調試方法,將會對整個心理健康教育乃至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尹文娟.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1):16-17.
[2]徐凱東,楊旭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問題和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9,40(06):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