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靈杰
[摘要] 目的 探析對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應用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的效果。 方法 2016年5月—2018年6月抽取在社區(qū)接受治療的8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成兩組,各43例,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而研究組在此基礎上予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結果 比較兩組干預前各血糖值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干預后,研究組各血糖值水平均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此外,研究組患者血糖值達標時間比對照組早,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在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治療管理中應用中醫(yī)體質辨識,可及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社區(qū)老年糖尿病;中醫(yī)體質辨識;血糖值
[中圖分類號] R259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9)04(b)-0189-02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老年患者為主的慢性病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其中以糖尿病最為常見,目前治療糖尿病方法諸多,其中以服用降糖類藥物最常見,如雙弧類降糖藥、磺脲類藥物、胰島素等,但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而言,其病情較為復雜,可能同時存在其他類疾病,使得臨床治療效果并不理想[1]。據相關文獻報道,根據患者中醫(yī)體質不同,予以針對性管理干預,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體內部環(huán)境,可有效地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利于患者病情及早穩(wěn)定[2]。為此,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間該文研究在社區(qū)糖尿病患者管理中應用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在社區(qū)就診的老年糖尿病患者86例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兩組,分別為對照組43例、研究組43例,所有患者經檢查均符合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且年齡均大于60歲,還知曉該次研究的目的、意義,并積極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研究組患者中有23例為男性,20例為女性;年齡為61~82歲,平均為(76.39±3.64)歲;病程為1~10年,平均為(4.62±1.36)年。對照組患者中有22例為男性,21例為女性;年齡為62~81歲,平均為(75.62±2.57)歲;病程為1~9年,平均為(4.04±1.16)年。將兩組患者數據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排除標準:①對該次治療藥物過敏者;②合并其他器官嚴重疾病者;③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④有精神疾病、或依從性較差者。
1.2 ?治療方法
予對照組患者常規(guī)西醫(yī)藥物治療,如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12020587),按照常規(guī)口服給藥,開始用藥劑量為0.25 g/次,每日服用3次;而年齡小于70歲者或體重超重者,其用藥劑量應調增至1 g/次,每日服用2次;后期治療根據患者的血糖值情況可適當調增,但每日總劑量需控制在1~1.5 g,最大劑量不能超過2 g/d。而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施以中醫(yī)體質辨識,方法如下。
先詳細了解患者具體病情、身體狀況,再結合中醫(yī)體質量表把患者分成不同的中醫(yī)體質類型,以根據體質差異展開針對性干預。①陽虛體質者:需益氣健脾,多攝入扁豆、山藥類食材,少食耗氣類食材如檳榔、空心菜等。②痰濕體質者:需利濕化痰,可指導患者雙手摩擦生熱后,在其勞宮穴處按摩,以清淡飲食為主,多食薺菜、荷葉及蘿卜等食材,并醫(yī)囑患者注意管理自身體重,每天適當慢運動半個小時。③氣郁體質者:需解郁行氣,多食助消化類食材如山楂、蘿卜,并告知患者少飲用濃茶、咖啡類飲料,尤其避免在睡前飲用;可適當在睡前進行腳底按摩,以提高睡眠質量。④濕熱體質者:需多食用甘寒、甘平類食材,如綠豆、絲瓜、蓮藕等,并少食燒烤、火鍋類油膩辛辣類食材。⑤特稟體質者:飲食應粗細搭配平衡,以清淡飲食為主,少食用致癌類食材,多做有氧運動如打太極、五禽戲等。⑥血瘀體質者:醫(yī)囑患者注意情緒控制,多食用紅糖、黑豆、黃酒及海帶類食材,多做腹式呼吸、放松呼吸等。⑦和平體質者:以清淡飲食為主,需注意粗細、各類營養(yǎng)元素的平衡搭配,多食用新鮮果蔬;根據患者運動耐受程度適當進行簡單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等。⑧陰虛體質者:需滋陰降火,可根據患者體質情況適當予以六味地黃丸,多食用百合、玉米須、枸杞子類食材,少食辛酸辣刺激類食材,并注意管理情緒及出汗情況,運動不宜劇烈,以間斷性、小運動為主。⑨氣虛體質者:需健脾益氣或甘溫益氣,該類患者易感冒、疲勞及出汗,需注意保暖多休息,可多食用黨參、蓮子及淮山等益氣食材,禁食過苦、寒及辛辣等食材,如苦瓜、冬瓜及辣椒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值情況如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糖化血紅蛋白值,并記錄兩組患者血糖值達標所需時間。
1.4 ?統(tǒng)計方法
使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平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血糖值、血糖達標時間,使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值情況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研究組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情況
研究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早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據研究,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多數為2型糖尿病,與患者年齡、飲食習慣等因素相關,并隨年齡增加其發(fā)病率升高趨勢。該類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在血糖檢測中其糖化血紅蛋白有明顯升高,但不易被察覺,使得患者有漏診、耽誤治療的風險[3]。另外,據調查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較差,其用藥管理不能嚴格遵醫(yī)囑,使得臨床治療不理想。此外,老年患者體質虛弱,服用過多過雜藥物,易加重腎臟代謝功能,可能加快患者病情惡化,使得血糖控制難以達標[4]。中醫(yī)體質學是根基在中醫(yī)理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機體的體質特征、病理、生理特點,可為臨床預防、治療疾病做有效的指導。
傳統(tǒng)臨床西醫(yī)治療糖尿病患者常予二甲雙胍,該藥物為糖尿病治療的首選藥物,可降低空腹、餐后2h的血糖值,并平衡機體糖代謝功能,但存在一定局限性,長期使用易抑制維生素B12吸收。中醫(yī)學認為,老年糖尿病屬于“消渴病”范疇,主要因患者陰津虧損、燥熱偏盛所致,應以清熱潤燥、養(yǎng)陰生津為本,并兼顧益腎、潤肺及養(yǎng)脾胃;同時,還需根據患者中醫(yī)體質不同予以針對性干預,以平衡患者身體狀態(tài),利于穩(wěn)定患者血糖狀態(tài)[5]。該文研究組根據患者病情、中醫(yī)體質辨識將其分為9種類型,并針對予以不同飲食、運動機情志的干預,以均衡患者身體狀態(tài)。例如,痰濕體質者按摩勞宮穴處,該穴位具有清心火、安心神作用,可保證患者良好的睡眠質量[6]。據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陰虛體質者居多,在應用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時,需根據患者病情適當予六味地黃丸,該藥劑屬于補益劑,有滋陰補腎作用[7]。該文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經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后,其血糖值水平明顯下降,并比同期治療的對照組低;另外,研究組患者血糖達標時間亦比對照組早,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社區(qū)老年糖尿病患者管理中應用中醫(yī)體質辨識干預,可平衡患者身體狀態(tài),以促使血糖值恢復正常,值得在社區(qū)管理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衛(wèi)家芬,劉瓊,陳建根.中醫(yī)體質辨識及干預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醫(yī)藥導報,2015,21(13):35-38.
[2] ?周卓寧,劉鵬,龐健麗,等.體質辨識在糖尿病飲食治療中的應用進展[J].廣西中醫(yī)藥,2015,38(3):1-3.
[3] ?張曉林,徐鋒,鄒志遠.社區(qū)中醫(yī)體質辨識在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應用分析[J].中醫(yī)藥臨床雜志,2016,28(5):716-718.
[4] ?段錦.糖尿病發(fā)病與中醫(yī)體質的相關性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8,27(1):184,186.
[5] ?鄒學敏,鄧駿,陸娟,等.中醫(yī)體質辨識健康管理系統(tǒng)在社區(qū)老年人體檢中的應用[J].河南中醫(yī),2018,38(11):1702-1705.
[6] ?朱琳,劉力戈.社區(qū)居民中醫(yī)體質與2型糖尿病相關性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6,15(12):1169-1174.
[7] ?蔣良華,翁哲芳,胡小英,等.中西醫(yī)結合防治干預對社區(qū)糖尿病患者中醫(yī)體質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8, 25(2):20-25.
(收稿日期:2019-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