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文霞
(北海市中醫(yī)醫(yī)院 廣西 北海 536000)
看守所在押人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些人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問題,普遍存在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大概20%的在押人員有心理疾病,70%的在押人員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正常群體水平[1]。心理健康狀況異常有可能誘發(fā)或促使犯罪的產(chǎn)生;反之,違法犯罪人員的犯罪現(xiàn)象,作為一種負性心理刺激,也可能導致其心理健康狀況的異常[2]。隨著看守所管理的現(xiàn)代化,在押人員的心理及精神健康水平越來越受到關注。本研究是通過問卷調(diào)查了解并掌握在押人員心理健康狀況及個性心理特點,針對性的進行心理矯治和心理干預,促使在押人員積極教育和改造,有效維護看守所的安全和穩(wěn)定。
選取廣西某看守所100名在押人員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各50名,其中,干預組男41名,女9名,年齡21~57歲,平均年齡(34.5±9.3)歲;婚姻:未婚者28名,已婚者15名,離婚者7名;文化程度:小學10名、初中23名、高中及以上17名;職業(yè):無職業(yè)39名,有職業(yè)11名;犯罪類型: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殺人、傷害等)24名,財產(chǎn)犯罪(包括貪污、詐騙、盜竊等)15名,其他類(包括販毒、強奸罪、交通肇事罪等)11名;關押時間3個月~2年,平均(1.2±0.6)年。對照組男40名,女10名,年齡22~56歲,平均年齡(33.5±8.5)歲;婚姻:未婚者27名,已婚者14名,離婚者9名;文化程度:小學11名、初中22名、高中及以上17名;職業(yè):無職業(yè)40名,有職業(yè)10名;犯罪類型:暴力犯罪包括(故意殺人、傷害等)23名,財產(chǎn)犯罪(包括貪污、詐騙、盜竊等)15名,其他類(包括販毒、強奸罪、交通肇事罪等)12名;關押時間3個月~2年,平均(1.1±0.5)年。兩組在押人員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職業(yè)、犯罪類型、關押時間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組標準:①年齡≤18歲。②能閱讀并理解測試問卷表,具有良好語言溝通能力。③關押時間≥3個月。排除患有嚴重身體疾病及精神疾病的關押人員。所有關押人員均知情同意。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思想教育,如心理咨詢、心理健康教育等,干預組在常規(guī)思想教育基礎上,通過問卷獲得心理健康狀況及人格特征評定,分析心理特征及個性特點給予綜合性心理干預,具體如下:
綜合心理干預方法:(1)認知行為干預:通過查閱檔案、談話、行為觀察和量表測試等渠道,定性定量分析關押人員的心理特征、個性特點,根據(jù)在押人員所涉及的案件情況、身體狀況、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開展針對性、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2)心理行為干預:關押人員普遍存在情緒偏激、環(huán)境適應不良、自控能力差等心理行為特征,掌握服刑人員的不同心理行為表現(xiàn)進行科學分類,針對性開展了“管控情緒”、“釋緩壓力”、“和諧相處”等心理干預,通過思想教育,促使關押人員了解心理健康常識,正確認識自我,學會有效調(diào)控不良情緒和不良心理行為。(3)心理健康干預:針對關押人員常有的失落、孤寂和自卑等心理問題,用真情關愛感化他們,主動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綜合運用目標激勵、發(fā)掘閃光點和合理情緒療法等咨詢方法,幫助他們解開心靈枷鎖,培養(yǎng)他們建立健康心理,促使他們更好的接受教育和改造,盡快服刑期滿回歸家庭和社會[3]。
①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問卷調(diào)查,評定心理健康狀況[4]。該量表由10個因子組成,分別是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及其他,量表的計分采用五級評分制度:1分表示“無癥狀”,2分表示“輕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嚴重”,是國內(nèi)外廣泛使用的心理健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②采用艾森克人格問卷(EPQ)評定人格特征,它由三個人格維度和一個效度量表組成,分別為精神質(zhì)(P)維度、神經(jīng)質(zhì)(N)維度、內(nèi)外向(E)維度和掩飾(L)量表[5]。共發(fā)放問卷調(diào)查表100份,以匿名方式填寫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00份。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施綜合性心理干預后,干預組的癥狀自評量表(SCL~90)中的10項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及其他以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關押人員的SCL~90得分比較(±s)
表1 兩組關押人員的SCL~90得分比較(±s)
因子干預組對照組t值P值軀體化1.96±0.842.81±0.918.6530.001強迫癥狀1.93±0.792.92±0.889.0110.001人際關系敏感1.86±0.732.69±0.788.5640.001抑郁1.87±0.712.61±0.728.3320.001焦慮1.83±0.752.62±0.748.3350.001敵對1.78±0.682.41±0.688.2460.001恐怖1.69±0.572.31±0.618.2090.001偏執(zhí)1.96±0.752.81±0.878.2340.001精神病性1.69±0.562.51±0.578.1210.001其他1.68±0.552.49±0.538.1620.001 SCL~90總分118.32±14.62135.34±16.787.5610.001
干預組的人格特質(zhì)中神經(jīng)質(zhì)、精神質(zhì)、內(nèi)外向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而掩飾得分高于對照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關押人員EPQ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關押人員EPQ評分比較(±s)
EPQ干預組對照組t值P值精神質(zhì)(P)6.32±2.138.98±2.698.1260.001神經(jīng)質(zhì)(N)12.69±3.9814.65±4.168.2210.001內(nèi)外向(E)10.21±3.8712.10±3.668.3120.001掩飾性(L)12.21±3.4310.67±3.228.0370.001
看守所是羈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場所??词厮锏脑谘喝藛T因失去人身自由、原有的聯(lián)系和信息都受到限制,被迫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和群體中生活,并且活動受到限制和監(jiān)督,產(chǎn)生孤獨、焦慮、恐懼和悲觀等心理。同時,面臨罪行被揭露將會受到刑法的懲罰,憂慮家庭、憂慮身體、憂慮前途和歸宿、對過來失去信心等,情緒低落不穩(wěn)定,精神萎靡不振,容易沖動,行為失控,或哭哭啼啼、或大聲訴說、或威脅謾罵、或人身攻擊等,存在各種各樣精神障礙和心理問題,給看守所場環(huán)境和他人人身安全造成不安全和不穩(wěn)定[6]。心理干預是指對心理疾患者,以心理學的理論和原理為指導,有計劃,按步驟地對一定對象的心理活動、個性特征或行為問題施加影響,使之發(fā)生指向預期目標變化的過程,達到治療和預防心理疾病,促進身心健康的治療方法[7]。
本文通過了解和掌握在押人員心理特點和個性特征,根據(jù)在押人員所涉及的案件情況、身體狀況、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進行安全風險評估,開展針對性、及時有效的心理干預,消除在押人員的心理焦慮、恐慌等負面情緒,化解他們的心理癥結(jié),幫助他們解開心靈枷鎖,促進他們樹立健康心態(tài),有效維護看守所的安全和穩(wěn)定。研究結(jié)果在表1、表2中顯示,干預組的SCL~90總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及精神病性得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的EPQ的精神質(zhì)、內(nèi)外向、神經(jīng)質(zhì)分量表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掩飾得分高于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綜上,綜合心理干預能有效糾正在押人員的心理問題,化解他們的心理癥結(jié),幫助他們釋放壓抑的情緒,促進他們樹立健康心態(tài),從消極心理狀態(tài)中走出來,能夠有穩(wěn)定的情緒,主動配合刑事訴訟工作,積極接受教育改造,構建和諧秩序,保障看守所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