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欣
【摘要】目的:分析與總結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患者中予以不同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切換點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根據不同切換點分為甲組與乙組,各25例。其中甲組切換點為自主呼吸試驗,乙組切換點為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比較兩種切換點的臨床指標。結果:甲組患者再插管率為1.200%,死亡率為800%,與乙組再插管率1600%與死亡率1.2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VAP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明顯低于甲組的2.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中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為切換點可顯著降低VAP發(fā)生率。
【關鍵詞】切換點;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腦病
【中圖分類號】R 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10-2.45-0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上以進行性氣流受限作為主要特征,且伴有肺功能減退癥狀,若患者處于急性加重期則可能還會并發(fā)呼吸衰竭的發(fā)生,嚴重威脅到患者生命安全。自主呼吸試驗作為臨床上廣泛應用的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切換點之一,因而具有較大隨機性,再插管風險高[1]。此外還包括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但因撤機拔管指征與時間尚不統一,還需予以臨床研究。鑒于此,選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根據不同切換點進行對照研究比較其臨床指標?,F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收治的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采用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根據不同切換點分為甲組與乙組,各25例。甲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齡49-81歲,平均年齡(662.3±517)歲;病程06-15年,平均病程(72.3±207)年。乙組,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736±602)歲;病程05-14年,平均病程(659±2.1.1)年。兩組患者臨床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溝通、精神障礙;②合并肺部疾病;③伴有心肝腎功能不全。
1.2 一般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祛痰、抗感染、解痙平喘、營養(yǎng)支持、鎮(zhèn)靜鎮(zhèn)痛以及糖皮質激素等常規(guī)治療,并予以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
甲組切換點為自主呼吸試驗,采用PSV模式,給予6-8cmH2O支持壓力,旨在克服管道阻力,1次/d,1h/次;若撤機失敗則需繼續(xù)予以有創(chuàng)通氣治療,第2d再次撤機評估。乙組切換點為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取仰臥位,上半身30°傾斜,對右側膈肌運動進行測量,將患者肝臟作為透聲窗,于患者右鎖骨中線及肋緣交界處置入探頭,膽囊位于圖像中間部位,下腔靜脈則位于圖像右側,膈肌顯示為高回聲,M型曲線與圖像縱軸之間呈現為30°夾角,確保超聲束垂直于患者膈肌,測量3次后將結果選取平均值[2]。
1.3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經SPSS2.10軟件予以統計學計算。計量指標以(%)形式展開,χ2檢驗;計數指標以(x±s)形式展開,t值檢驗。P<005表明數據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再插管率與死亡率
甲組患者再插管率為1.200%,死亡率為800%,與乙組再插管率1600%與死亡率1.200%,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
乙組患者發(fā)生1例VAP,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明顯低于甲組的6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41528,P=00416)。
3 討論
自主呼吸試驗作為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切換點,操作方便,能夠在低水平的PSV模式下平穩(wěn)撤機,但存在容易錯失拔管時機、再插管風險率高等缺點。而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能夠對患者整體狀態(tài)進行反映,操作簡單,可對患者肺功能進行全面評估[3]。本次研究中,甲組患者再插管率、死亡率為與乙組相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乙組患者VAP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明顯低于甲組的2.4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與自主呼吸試驗相比,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為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切換點并不會增加再插管與死亡率,降低VAP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有創(chuàng)-無創(chuàng)序貫通氣治療中膈肌功能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分作為切換點可顯著降低VAP發(fā)生率??芍档么罅颗R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譚焯筠,王倩,莫紅平.ICU意識模糊評估法在重癥監(jiān)護室預防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3):180-181
[2] 王晶晶,浦偉青,盧菁, 等.腦電雙頻指數聯合鎮(zhèn)靜程度評分在預防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6,31(8):61-62
[3] 宋婷婷,謝秀華,宋蓓, 等.RASS 評分在預防機械通氣患者非計劃性拔管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5,(5):9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