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慶
【摘 要】 目的:探討和分析在宮頸病變患者的篩查中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的應用價值。方法:此次抽選本院做宮頸篩查的200例宮頸異?;颊?,患者均進行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以病理學檢查結果為金標準,總結檢查結果。結果:病理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癌前病變、炎癥等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陰道鏡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CIN Ⅱ級+Ⅲ級、CINⅠ級等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聯(lián)合檢查的CIN Ⅱ級+Ⅲ級檢出率高于宮頸刮片檢查,差異顯著(P<0.05)。宮頸刮片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CIN Ⅰ級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結論:在宮頸病變患者的篩查中,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的應用價值較高,其檢查結果同病理學檢查結果基本一致。
【關鍵詞】 宮頸病變;篩查;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應用價值
臨床中,宮頸癌屬于女性生殖系統(tǒng)比較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fā)生率僅低于乳腺癌,宮頸癌是目前能早期篩查、發(fā)現(xiàn)并經干預可降低發(fā)病率以及病死率的一種婦科惡性腫瘤[1]。宮頸癌的預防以及早期發(fā)現(xiàn)關鍵是宮頸癌篩查,可及早發(fā)現(xiàn)機體癌前病變并實施正確處理。在宮頸癌的篩查中,宮頸細胞巴氏涂片是宮頸癌以往最有效的一種篩查方法,但易受到取材影響和制片質量影響使準確率下降。隨著篩查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液基薄層細胞學技術開始廣泛應用,但費用昂貴,普及困難[2]。為探討和分析在宮頸病變患者的篩查中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的應用價值,此次抽選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做宮頸篩查的宮頸異?;颊?00例做研究,具體研究見下文。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抽選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做宮頸篩查的200例宮頸異?;颊咦鳛檠芯繉ο?,患者年齡為22~57歲,平均為(38.12±3.58)歲;孕次為0~5次,平均為(1.98±0.35)次。
1.2 方法
患者均進行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其中宮頸刮片檢查前3d患者禁止陰道放藥或者陰道沖洗,檢查前1d禁止性行為。通過窺陰器充分暴露宮頸,經棉棒在宮頸口處按逆時針轉3圈,停留10s后放入到專用的送檢試管中。宮頸表面分泌物要擦拭干凈,將刮宮板在宮頸鱗柱交界處傾斜放置,按順時針刮拭3周,之后涂置在載玻片上,經95%的乙醇固定,固定時間要超過30min,之后做巴氏染色、鏡檢。巴氏分級,Ⅴ級:宮頸癌;Ⅳ級:癌前重度病變;Ⅲ級:癌前輕度病變;Ⅱ級:炎癥;Ⅰ級:正常。在陰道鏡檢查中,檢查前3d患者禁止陰道放藥或者陰道沖洗,檢查前1d禁止性行為。膀胱截石位,利于充分暴露宮頸,經棉球(沾0.9%的氯化鈉溶液)擦拭干凈宮頸表面分泌物,對宮頸的外形結構、邊界情況以及顏色等進行仔細觀察,做宮頸碘染色試驗,對宮頸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改良Reid評分法,分宮頸癌,CIN Ⅲ級:重度病變;CINⅡ級:輕度病變;CINⅠ級:炎癥。
1.3 觀察指標
總結患者的病理檢查結果、陰道鏡檢查結果、宮頸刮片檢查結果以及聯(lián)合檢查結果。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由(%)表示檢查結果,行χ2檢驗,若P<0.05,那么兩組間差異就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病理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結果
病理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癌前病變、炎癥等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1。
2.2 比較陰道鏡檢查和聯(lián)合篩查的結果
陰道鏡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CINⅡ級+Ⅲ級、CINⅠ級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2。
2.3 比較宮頸刮片檢查和聯(lián)合篩查的結果
聯(lián)合檢查的CINⅡ級+Ⅲ級檢出率高于宮頸刮片檢查,差異顯著(P<0.05)。宮頸刮片檢查和聯(lián)合檢查的宮頸癌、CINⅠ級檢出率間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3。
3 討論
目前,宮頸癌患者越來越年輕。對于癌前病變進展成宮頸癌來說,存在漸變到突變的一個過程,所以宮頸癌是一種可預防的疾病,通過有計劃的普查,對有效的預防以及早期治療宮頸癌和癌前病變有重要意義[3]。宮頸癌主要在社會底層女性中多發(fā),其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沒有很強的保健意識,且經濟
收入少,衛(wèi)生條件差,應用狀況不佳,再加上宣傳落實不到位,不能意識到宮頸癌篩查的意義。而且因為受到經濟條件與衛(wèi)生資源等限制,導致患者就醫(yī)時間大都比較晚,無形中提高了病死率。所以,要強化宮頸癌普查防治等工作,特別是對邊遠山區(qū)和農村女性來說。
定期進行宮頸刮片檢查是宮頸癌普查普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而陰道鏡檢查屬于早期宮頸癌以及癌前病變有效的一種輔助診斷方法,通過陰道鏡可對宮頸陰道黏膜進行放大(10~40倍),直接觀察機體宮頸表面上皮以及下生殖上皮、血管等變化情況,能夠發(fā)現(xiàn)經肉眼很難發(fā)現(xiàn)的血管病變、非正常上皮以及可疑病變區(qū)域,還可定位取組織做病理學檢查,使宮頸癌的確診率大大提高[4]。在臨床檢查中發(fā)現(xiàn),有部分宮頸癌患者和癌前病變患者表現(xiàn)出宮頸光滑或者輕度糜爛,被診斷成慢性宮頸炎,而在陰道鏡檢查中,對病變區(qū)域做活檢,可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和明確診斷,使患者早期得到治療,最終普查普治。
綜上所述,在宮頸病變患者的篩查中,陰道鏡檢查+宮頸刮片檢查的應用價值較高,其檢查結果同病理學檢查結果基本一致。
參考文獻
[1] 杜芬林.陰道鏡聯(lián)合宮頸刮片的細胞學檢查對宮頸病變的臨床診斷意義[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3(09):55-56.
[2] 周偉梅.分析宮頸刮片聯(lián)合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病變篩查中的價值[J].現(xiàn)代養(yǎng)生(下半月版),2018,35(02):49-50.
[3] 張榮.宮頸刮片聯(lián)合電子陰道鏡檢查在宮頸癌普查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21):4990-4992.
[4] 吳梅.宮頸刮片、陰道鏡檢查診斷宮頸上皮內瘤變的價值研究[J].心理醫(yī)生,2018,24(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