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如 (青島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66071)
電影《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有如下幾點:原著在業(yè)界地位高,口碑好;制作精良;具備人文精神和藝術底蘊;與時事政治緊密相連;營銷手段得當。
第一,原著在業(yè)界具有較高地位,受眾口碑好?!读骼说厍颉繁臼侵苹眯≌f作者劉慈欣的小說作品。劉慈欣被業(yè)界稱為中國科幻第一人,他曾經出版過《三體》、《鄉(xiāng)村教師》、《流浪地球》等一系列擁有良好口碑的科幻題材類小說。1999年到2006年期間,他的作品曾蟬聯“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在2015年,更是憑借《三體》這部小說獲得“第37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fā)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是亞洲首次獲此殊榮的作家?!度w》三部曲更是被業(yè)界廣泛的評為“中國科幻文學的里程碑”之作,讓中國的科幻類小說上升到了世界的新高度。小說《流浪地球》自2008年11月出版發(fā)售以來便獲得了廣大讀者以及業(yè)界的良好口碑,2018年在中國科幻大會上獲得了大會水滴獎評委會特別獎。因此這部電影在原著小說以及原作者口碑的托襯下,向成功邁出了堅實有力的第一步。
第二,影片制作精良。電影的成功只靠原著小說以及作者的口碑是遠遠不夠的。對于大部分觀影者來說,并沒有看過《流浪地球》的原著,而是直接觀看了電影版。那如何吸引住這一類人群的眼睛呢?充滿誠意的工業(yè)級制作水準是一劑良方。工業(yè)級制作水準淺層意思是使電影如同工業(yè)產品制作一般講究精益求精。講究的是電影制作、拍攝的團隊要心懷“工匠精神”?!读骼说厍颉返挠捌谱鞅闶菓汛е@種“工匠精神”,戰(zhàn)勝了重重困難和挑戰(zhàn)?!读骼说厍颉饭ぷ鹘M從概念設計、服裝、道具、化妝、場景、后期特效都是在不斷摸索中前行的。劇組近四年的籌備,兩千余個特效鏡頭、三千多張概念設計圖、八千多張分鏡頭畫稿,數以萬計的道具設計與制作……正是演職人員與幕后工作者的這種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敬業(yè)意識與工匠精神,換來了影片的成功。這是一種情懷、一種執(zhí)著、一份堅守、一份責任,一種“中國新時期電影人”的工匠精神。其實這種工業(yè)級制作更深層的便是“商業(yè)性”的體現,只有迎合了產品的接受者,才算是一個工業(yè)級產品。
第三,《流浪地球》這部影片既有觀賞價值,又很好的體現了人文精神和藝術底蘊,較好的協(xié)調了“力與美”。張藝謀導演曾在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點映結束后,首次對這部影片說出了關于自己的想法:“我們的主流電影需要兩條腿走路,一條是文化電影,一條是工業(yè)電影。我們第五代走的一直是第一條,現在來探索第二條?!逼鋵?,張藝謀導演這里所講述的“工業(yè)電影”這一抽象化概念,其實就是在國際電影圈中占據主流地位的“商業(yè)電影”。更為有趣的是,在歐美為代表的發(fā)達國家絕大多數的電影院都在放映迎合大眾口味的“商業(yè)電影”,只有極少數的藝術電影院線在放所謂的“文化電影”。由此可見,“商業(yè)電影”早已逐步成為了主流電影,這是時代的選擇,也是一代代電影人所促成的結果,這更是電影投資商喜聞樂見的結果。而我們所說的工業(yè)級制作水準,便是滿足了商業(yè)電影的要求。如今新時期的導演都在構建自己認為的“電影工業(yè)美學”,這種“電影工業(yè)美學”力圖達到商業(yè)性和藝術性之間的統(tǒng)籌協(xié)調,從而達到力與美的統(tǒng)一,是一部充滿誠意的工業(yè)級制作水準的影片。
第四,影片的成功與當下的時事政治也是密不可分的。2012年11月在北京成功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明確提出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歷史命題、重大思想。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當前的國際社會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面對世界經濟的復雜形勢與全球性問題,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做到獨善其身?!懊\共同體”是中國政府反復強調的關于人類社會的新理念?!读骼说厍颉愤@部影片從頭到尾都貫穿了這個命運共同體的思路,全世界各國人民,拉起手來共同抵抗災難,建立了地下城,國際空間站。當劉啟一行人在進行最后的拯救地球行動時,來自于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人們都放棄了最后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共同攜手,為了人類的家園作出最后的戰(zhàn)斗。當各個國家的運輸車毅然調頭,以必死之心一搏的時候,家園超超了家國,超越了家庭。地球共存,全人類共存,這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種共鳴也是《流浪地球》大火的原因之一。
第五,營銷手段得當。對于電影產業(yè)來說,宣傳營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由于在電影產業(yè)鏈上,宣傳并不受重視,所以大多數影視公司一般都是粗放式宣傳,《流浪地球》經歷了電影發(fā)布會、首映式、點映等初期營銷,便正式上映了。上映第一天的形式是不容樂觀的,所以制作方進行了新的補救措施,延后營銷。因為延后營銷的成功,影片口碑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觀影人數也與日俱增。隨著《流浪地球》影片的成功,他的周邊效應也得到了體現,比如影片中一條宣傳標語:“北京第三區(qū)交通委提醒您注意安全駕駛,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瞬間在網絡上爆紅。更有趣的是,這句標語在過年期間覆蓋了整個蘇州高架路,也相當于為《流浪地球》進行了營銷宣傳。電影的成功,促使電影營銷發(fā)酵式增長,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電影營銷,促使了《流浪地球》進一步的成功。
《流浪地球》作為中國新生代科幻電影的“頭陣舉旗者”,毋庸置疑,這部電影無論是從特效、劇情還是其他一些方面,都是中國科幻類電影的巔峰之作。但是這部科幻電影試水之作還是存在一些不足的:部分場景與科學的主題相違背;存在原理性錯誤;主次線不分明;節(jié)奏性不強。
第一,影片部分場景與科幻主題相違背。地下城這部分的制作是本部影片最精彩部分之一,但是影片對地下城的生存狀態(tài)展現不足。影片中只是提到了地球表面溫度已經低至零下80攝氏度,人類無法在地表生存,而是遷徙到了人類最后的棲息之地——地下城。雖然影片在劉啟與韓朵朵逃離地下城之前拍攝了一部分地下城生存的狀態(tài),但是對于科幻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地下城中并沒有出現大量人類未來科技的物品,而是體現了災難來臨之時,人類是如何避難的。所以說影片對地下城的生存狀態(tài)并沒有拍攝到位。
第二,存在原理性錯誤。如果我們仔細觀看《流浪地球》,會發(fā)現其中的一部分科幻元素在劇中明顯不合理。首先是地球被木星引力所捕獲的原因是由于木星的引力發(fā)生了變化,但是星球的引力又不是風力,為什么會隨著時間與環(huán)境的變化而改變。其次由于引力的變化,地球的發(fā)動機熄滅所以導致軌道偏離,所以需要動用火石的能量來促使行星發(fā)動機重新投入運轉,全球成千上萬座行星發(fā)動機竟然都沒有儲備火石,還需要遠程輸送,更像是一個強加上去的“危機點”,細細品來并不符合邏輯。小說原著中描寫太陽發(fā)生巨變的過程存在著明顯的誤差,太陽先氦閃、再變成紅巨星這個描述是不對的。相反的是,太陽應該先變成紅巨星再氦閃,這個順序有所偏差。另外在影片中有一段新聞顯示全球水平面在十年內升高三百米,我們知道兩極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也只不過會上升六十米而已,如果是地球的停止運轉導致的這種現象的話,那也不會是全球海平面升高三百米,只會是部分地區(qū)。這里的海平面上升三百米更像是為上海那幾棟樓被淹沒做的強硬鋪墊。
第三,主次線不分明。編劇鋪設了一條重要的人物感情線,便是劉啟與父親劉培強的感情線。編劇本想用中國式的父子情來展現這一條感情線,但這種情緒的變化更多包含的是無奈與委屈,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并沒有這種恨意的共鳴。電影的敘事手法有很多種,為了防止電影情節(jié)太“平”,編劇們近幾年都喜歡運用雙線或者是多線的敘事手法?!读骼说厍颉愤\用了雙線敘事,地球與太空兩個時間地點線,這兩個線互相獨立存在又互相照應,有所連接,打破空間的單一性。這種敘事方法,豐富了電影情節(jié),但是雙線中的劉培強為主的太空線,敘事太過拖沓,讓觀影者并不能明確的分別出主線與次線的關系。
第四,節(jié)奏性不強。影片通過鏡頭、情節(jié)變化、甚至是表演以及音效,都可以控制電影節(jié)奏的緩急。導演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并沒有拿捏好,前半段節(jié)奏非常的快,到了后半段時卻顯得拖沓了,對于鏡頭的切換并沒有拿捏到位,給人一種兩個電影拼在一起的感覺。后半段的節(jié)奏混亂,表現在煽情情節(jié)太過冗長,這種煽情情節(jié)對于科幻片來說可以當作畫龍點睛之筆,點到為止即可,給觀影者一種回味的空間。接下來小女孩廣播求援的語言和鏡頭又顯得太過空洞,情感煽動性反倒是不強。
《流浪地球》可以說是一部優(yōu)秀但是有待提高的國產電影。這部影片影響了我國電影市場的發(fā)展,也對我國電影事業(yè)今后的發(fā)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習主席曾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是國之利器”。近些年來,我們可以看到業(yè)界對科學技術發(fā)展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要說到電影科學技術,我們不得不提到電影特效,現如今只有做到“工業(yè)級特效”,才能夠滿足觀影者挑剔的審美。全片共有兩千余個特效鏡頭,值得我們自豪的是其中由中國特效團隊制作的占據了百分之七十五,像是影片中高難度的行星發(fā)動機、地下城、運載車、上海場景等特效均是出自中國特效團隊之手。《流浪地球》上映以后,外國影評人和相關媒體都對這部電影的工業(yè)級特效與視覺效果表示了肯定,甚至覺得能夠與好萊塢大片相媲美。我們從中看到了國產技術的發(fā)展,也對我們國產技術的未來充滿信心,只有我們自己的技術達到了“工業(yè)級的水準”,才能在世界電影之林中站穩(wěn)腳跟,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電影技術一定會和美國齊頭并進,有朝一日定會登頂世界之巔。
《流浪地球》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題材電影,在中國的電影舞臺上掀起了“科幻熱”,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了“第二春”。習慣了地球上的柴米油鹽,在社會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類對科學社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事物,總是懷揣著許多幻想,而科幻題材就很好的滿足了人們的幻想。相應的是,這種科幻熱度的上升與科幻題材的發(fā)掘,會促使著科幻類型的影視作品得到很好的發(fā)展空間。中國科幻小說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列子·湯問》里的一篇《偃師》,據記載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科幻小說,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機器人科幻小說,講的是偃師將一個精妙的人偶獻給周穆王的故事。這個故事算得上是中國科幻的萌芽,但是由于封建社會的禁錮思想,科幻這一題材并沒有在中國發(fā)展壯大?!读骼说厍颉返某晒Γ瑸榭苹眯≌f改編為電影提供了可行性:科幻類小說改編成電影帶來票房,而電影熱映也提高了科幻圖書的銷量,這種良性循環(huán)是業(yè)界最想看到的。
我們再從經濟層面來看一下科幻題材電影今后的發(fā)展?!读骼说厍颉放臄z初期由于種種原因,遭遇到了資金困難問題,吳京投資了六千萬,才讓這部電影順利上映。由此可見,電影投資方對科幻電影是多么的不信任,對科幻電影的發(fā)展是心懷忐忑的,《流浪地球》成為了一個高風險無保障的投資項目。而影片的逆境爆發(fā),也為投資方打了一劑強心針。電影投資比炒房風險大很多,很多手握著大量熱錢的投資方們經常會為投資哪一步有潛力的電影所困擾,我想今后他們會對科幻題材電影另眼相看。熱錢進入科幻題材電影的制作會對科幻電影的發(fā)展起到推動性作用。
《流浪地球》的成功,也是科幻電影產業(yè)的成功,更可以說是國產電影的成功。國產電影起步晚,發(fā)展之路異常艱難。只有明確國產電影哪里存在缺點并對癥下藥,達到自知自勵,國產電影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與發(fā)展。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與文化實力的不斷提升,中國電影事業(yè)一定會蓬勃發(fā)展,成為一個“電影強國”,讓我們多一份期待,多一份信任,愿成功的曙光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