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

      2019-07-12 02:23趙赟
      兵團黨校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新時代習近平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已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現代化強國的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在遵循馬克思主義法治觀的基本立場,符合法治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繼往開來、開拓創(chuàng)新、砥礪奮進,全面依法治國邁向全新征程,為實現法治中國乃至法治強國指明了具體方向。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蘊涵著極為深刻的內涵,內容博大精深,是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法律思想的秉承發(fā)展,也是對前人關于法治建設重大論斷的創(chuàng)新和超越,為實現法治中國的理想目標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支撐和現實切入點及發(fā)力點。

      [關鍵詞]習近平;新時代;法治建設重要論述

      [中圖分類號]D920.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19)03—0025—06

      [作者簡介]趙赟,女,兵團黨委黨校法學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堅守法治、奉行法治是建設法治強國的主要方式,也是國家深入治理領域一場長遠而又艱巨的任務。自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回顧歷史、把握當前、謀劃未來的交接點上,運用馬克思主義法律觀的基本原理,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以及建設法治中國等關乎執(zhí)政黨前途、中國命運的重大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入探索和闡釋了構建法治國家的理論體系、法律框架以及走法治發(fā)展道路所遵循的基本規(guī)律,豐富完善、健全完備、創(chuàng)新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進而形成了體系科學、內容完備、結構嚴謹的習近平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系列重要論述,使依法治國實踐進入全面深化的全新階段,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建設法治強國做出了重大部署,指明了奮斗的方向。

      一、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的思想精髓

      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是在傳承中華優(yōu)秀法文化、甄別借鑒世界法治精髓以及法治經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全面統(tǒng)籌的寬廣視野以及氣度恢宏的大國風范,對中國共產黨百折不撓的法治建設歷程的曲折性、實施法治的緊迫性以及全面依法治國進程中的理論性、現實性以及前瞻性問題進行了探索和深刻的揭示,成為新時代指導法治中國建設的行動指南。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的內涵、基本內容極其豐富,具有深刻的內在要義、鮮明的時代特征和重要的實踐價值,是我們黨在法治實踐領域中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制度創(chuàng)新,更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觀、法治本質以及社會主義法治基本功能的守正創(chuàng)新。

      (一)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偉大飛躍

      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不僅蘊涵著極其顯著的時代信息,同時還有精準而深刻的理論深意,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chuàng)新飛躍,是對馬克思主義法學理論與我國法治建設實際和發(fā)展規(guī)律的良好結合,形成并構建起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框架和制度體系的支撐。針對我國法治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以馬克思主義法治觀為基礎,全面闡釋了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核心價值以及現代法治的一般原理與發(fā)展道路等,提出了指導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新十六字”基本方針,即“科學立法、嚴格執(zhí)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靶率帧狈结槻粌H具有非常鮮明的理論風格,同時堅持務實的實踐導向,對推動依法治理和法治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實現良法善治的法治國家都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要統(tǒng)籌規(guī)劃、逐漸推進。因此,對依法治國的推進必須要有明確的定位和總體布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疤岢鲞@個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苯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中最具有原創(chuàng)性和謀略性的命題,其蘊涵的意義深刻、涵蓋范圍廣泛,涉及法治建設中關乎國家前途的諸如立法、執(zhí)法、法治保障以及黨內法規(guī)制度建設等各個領域的重大現實問題,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發(fā)揮著統(tǒng)領全局的作用,成為貫穿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治建設始終的一條核心主旨?!霸谥袊伯a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guī)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jiān)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顯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一個內涵深邃、契合法治普遍規(guī)律并傳承法治文明的標志性概念,構成了內容博大、制度完備、結構嚴謹的科學理論體系。開辟了我國德法結合、黨法銜接、法治自治有機融合的社會治理新局面,也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

      (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強國踏上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zhí)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zhàn)略問題,是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我們要實現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戰(zhàn)略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必須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上做出總體部署、采取切實措施、邁出堅實步伐”。因此,全面依法治國是“四個全面”總體戰(zhàn)略布局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習近平法治建設系列論述的精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又明確了建設“法治中國”的宏偉藍圖,這一論斷亦是全面依法治國最終要達到的長遠目標和要實現的美好夙愿,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和深意,構成習近平法治建設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明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現代化強國目標的明確對于提升國家治理法治化水平,最終實現現代化法治強國的宏偉愿景都具有毋庸置疑的戰(zhàn)略意義。因為“一個現代化國家必然是法治國家”,現代化強國不僅是政治文明、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的國家,更是厲行法治、崇尚法治、敬畏法治的國家,因此,一個現代化強國必然是遵循法治的現代化強國。從全面依法治國到法治中國再到法治強國的部署,充分顯現出它們之間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邏輯嚴密、有機統(tǒng)一的層層遞進的結構嚴謹關系。深刻詮釋了一個國家要成為現代化法治強國,其法治文明必須要緊跟時代變遷的步伐,使法治成為國家治理和社會發(fā)展的最大公約數,成為支撐國家強盛、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興旺發(fā)達的磅礴力量;法律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全社會形成尊崇法治、堅守法治的良好法治環(huán)境;公民權益得到切實尊重與保障,公權力的運行受到制約和監(jiān)督,以確保在法治軌道內正常行使;尤其是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擁有不容置疑的強國話語權和規(guī)則決策的制定權。

      (三)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可以當之無愧地被視為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中最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里程碑意義的戰(zhàn)略論斷,對保持執(zhí)政黨的政治定力,堅守道路自信指明了繼續(xù)奮進的方向和努力目標,其本質即是毫不動搖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實踐范疇的具體行動?!爸袊厣鐣髁x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薄叭嫱七M依法治國,必須走對路。如果路走錯了,南轅北轍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舉措也都沒有意義了。全會決定有一條貫穿全篇的紅線,這就是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管總的東西。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痹谥袊伯a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走并持續(xù)深入地開拓這條道路,匯集各種力量完成了從封建社會到政治文明、從尊崇人治到厲行法治的歷史性偉大轉變,這對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法治道路上凝聚共識、統(tǒng)一行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同時也顯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有著極其廣泛而深厚的社會基礎。

      二、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的主要內容

      黨的十九大做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意味著開啟了法治新時代的到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公正、社會正義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法治在新時代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法治不僅是固國之源泉,更是筑國、強國之根基。針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法治需求,習近平總書記發(fā)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理論,其內容豐富磅礴,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法與時移,讓憲法永葆生命力——堅持依憲治國,維護憲法權威

      憲法在國家的政治格局和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被馬克思稱為“法律的法律”,是公認的“萬法之母”。因此,“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工作。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yè)事業(yè)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zhí)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zhí)政?!边@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黨的最高領導人首次提出依憲治國、依憲執(zhí)政的理念,彰顯了“根本大法”在國家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要以憲法統(tǒng)領法治建設,以憲法規(guī)范公眾的行為。憲法是黨的主張、國家意志和人民意志高度統(tǒng)一的集中反映,明確了我國政治、經濟等基本制度,是公權力與私權利利益協(xié)調的很好的平衡器,關乎國家社會、公民個人的方方面面。所以,依憲治國是貫徹落實依法治國的著力點和關鍵點,堅持依憲治國對于確保憲法和法律的統(tǒng)一正確實施,加快法治國家建設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依憲治國在我國法治建設的整體布局中具有不可撼動的至上地位,只有憲法尊嚴、憲法權威得以切實捍衛(wèi),法治權威才能真正得以確立和維護。為使憲法永葆蓬勃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憲法必須要與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相適應而不斷地發(fā)展完善、與時俱進,要將我們黨和人民在改革奮斗歷程中創(chuàng)造的成就及其形成的重大理論體系、方針政策及時載入憲法中,以更好發(fā)揮憲法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的引領推動作用。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意味著依憲治國更是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和階段,也是我們黨站在新的歷史方位,根據新形勢新任務審時度勢對堅持依憲治國,使憲法能夠更充分的體現人民意志而做出的重大舉措。堅決維護憲法的至上地位,黨和國家才會獲得生生不息、繁榮興旺的蓬勃偉力,進而邁入建設法治國家的坦途大道。

      (二)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我國立法領域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立法質量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法律法規(guī)全面反映客觀規(guī)律和人民意愿不夠,解決實際問題有效性不足,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立法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把準制約法治建設的關鍵點,針對立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健全完善過程中需要直面的問題,明確了重點領域的立法任務,著力完善我國的立法規(guī)劃,以提高立法的針對性、及時性、實效性和可執(zhí)行性,充分發(fā)揮立法在各個維度的規(guī)范保障作用??倳浿赋觯骸翱茖W立法的核心在于尊重和體現客觀規(guī)律,民主立法的核心在于為了人民、依靠人民?!绷⒎ㄒ喜Ⅲw現社會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以人民權益保障為核心,客觀公正地協(xié)調落實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最終構建一個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顯然,一切為了人民、以人民為根本的善治最終會建成一個至善至美的法治國家;同時,要把良法善治的理念自始至終的貫穿到法治建設的各個領域,最大程度地體現并釋放社會主義體制與法治的優(yōu)越性,在以尊奉人民主體地位法治思想的引領下,必將使我國走進法治新時代。

      對于深化改革而言,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反復強調“重大改革必須于法有據”,改革和法治相輔相成,有機統(tǒng)一,它們之間是破和立的關系,改革要在正常的法治軌道內有序推進。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為著眼點,進行廣泛的、科學的社會民意的調查與論證,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立法與改革同步協(xié)調,為深化改革提供強大而持久的法治動力,切實體現立法對改革的規(guī)范引領作用,最大程度地達到立法的可預期效果。要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識,以法治平衡各方利益,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增強改革的有效性和穿透力,進而使法治的科學性和保障力得以彰顯。

      (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推動建設法治政府進入新階段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是習近平法治建設系列論述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總書記一切為了人民、執(zhí)法為民思想的集中反映,對建設文明公正、職責明晰、高效權威的法治政府進行了明確的定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政府是執(zhí)法主體,對執(zhí)法領域存在的有法不依、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甚至以權壓法、權錢交易、徇私枉法等突出問題,老百姓深惡痛絕,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zhí)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狈傻膶嵤┦且粋€動態(tài)、多維、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需要執(zhí)法部門秉公執(zhí)法,嚴格依法行政。如果執(zhí)法不公、裁量失當、罔失法度,社會就會失去公平公正的底線,就會引發(fā)大量的矛盾,以致影響社會的和諧安定,動搖人民群眾對政府公信力的認可、對法律的認同。因此,法律的統(tǒng)一正確實施,是建設法治中國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直接決定著人民群眾對黨、對政府形象的認可,而公正嚴明的執(zhí)法則是政府樹立威望、民心所向的主要手段。只有著力推進并不斷探索改革政府管理的模式,打造服務型、便民型的公開透明的法治政府,才能持續(xù)增強政府在社會公眾心中的威信和良好形象,提升行政執(zhí)法的執(zhí)行力。因此,建設嚴格文明、規(guī)范公正的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必然選擇,也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強烈的法治需求的迫切需要。

      (四)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彰顯司法公正

      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彰顯司法公正是習近平法治建設系列論述中極具拓新性、務實性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貫徹實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對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司法領域中存在的影響司法公信力、司法透明的痼疾問題,嚴厲提出,“公正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并對司法工作做出明確指示,“要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司法工作是關乎民生、關乎司法機關公信力以及法律權威的大事,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因此,總書記站在歷史與未來的戰(zhàn)略高度,針對制約司法能力、司法公正的關鍵問題,在國家宏觀的改革全局框架下部署謀劃改革方案,從司法改革的最頂層安排到地方試點再到全面推廣,從改進完善司法權力有序運轉的體制機制到科學配置、合理規(guī)劃司法職權,從司法公開的大力推進到確保審判權的依法獨立行使,從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到強化人權司法保障的體制機制建設,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司改方案切實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這些改革舉措極大地夯實和鞏固了法治國家的基礎,為充分揭示“司法為民”的司法制度的不斷健全完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理論指南和堅實的制度基礎,深刻體現了以民為本、權利保障的思想,更是彰顯了“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治國方略的核心價值追求。

      (五)治國憑圭臬,安邦靠準繩——增強全民法治觀念、建設法治社會

      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建設法治社會對于法治國家的建設具有夯實基礎、凝聚基層的決定性作用,是構建社會主義國家法治大廈的堅實基石和強大的力量源泉?!叭嫱七M依法治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需要全社會法治觀念增強,必須在全社會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意味著要把法治文化建設、法治社會的創(chuàng)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用新時代法治文化的力量,深入推進法治文化宣傳,讓“看得見”的法治形式內化為每一個公民內心的法治信仰,讓法治理念在全社會生根開花。因為,法治最深層次的根底和基礎在每個公民個體,無數個體就共同構成了整個社會,一旦法律被每一個公民真正信仰和尊崇敬畏時,法治社會便到來了。因此,要持之以恒并深入地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守法公民,塑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讓全體民眾牢固樹立在憲法法律范圍內行使權利自由的法治觀念,進而提升整個民族的法治素養(yǎng)?!疤岣呷褡宓姆ㄖ嗡仞B(yǎng)”亦是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論述中的智慧凝結點和閃光點,是依法治國實踐全面深化過程中對全民族的倡導和號召,要讓民眾在公正執(zhí)法、司法正義的法治實踐中感受法治的關切和力量、發(fā)自內心的認同法治,讓法治內化為每個公民的日常行為準則,進而堅定法治信仰,為實現法治中國夯實社會基礎。

      三、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重要論述的實踐價值

      習近平法治建設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恩格斯、列寧等經典作家關于法的本質、法學原理的守正創(chuàng)新,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的總結升華,具有宏觀戰(zhàn)略性、實踐導向性、人民主體性等顯著的時代特征,形成了指引中國法治發(fā)展道路、法治國家建設的嚴密完整的科學思想體系,實現了我國治國理政方式質的飛躍與升華,具有深刻的實踐價值。

      (一)大力推動國家治理法治現代化發(fā)展

      新時期,在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興國、復興強國的歷程中,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科學化、治理能力法治現代化是建設法治中國乃至法治強國的必然要求,是一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革新與全方位的升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軌道上不斷深化改革?!眹抑卫矸ㄖ位且粋€長期而又復雜艱巨的宏大工程,也是建設現代化法治強國的必然要求,需要各個方面的相互協(xié)調配合。習近平總書記從戰(zhàn)略全局的高度對國家治理法治現代化作了科學的闡釋論證和周密的部署,對執(zhí)政黨、政府以及各類社會主體在依法治理過程應該遵循的規(guī)則和奉行的法治理念均做出重要安排,要讓法治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不竭源泉和宏偉力量。同時,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以法治思維來治理國家,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各個領域全面納入到法治正軌中,為實現法治中國創(chuàng)建秩序良好、張弛有度、行穩(wěn)致遠的法治環(huán)境,進而形成一種全民關注、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的法治建設氛圍。

      (二)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當前,我國無論是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還是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法治國家,其砥礪奮進的最終最崇高的目標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中,法治中國也是中國夢的有機構成,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實保障。因此,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著眼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長遠考慮。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做出部署,既是立足于解決我國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矛盾和問題的現實考量,也是著眼于長遠的戰(zhàn)略謀劃?!雹倏倳浺圆┐笮亟蠛皖V沁h見對“中國夢”的全局謀劃,充分體現出要以中國精神、時代精神將中國法治道路和中國所有力量凝聚在一起,使之成為踐行中國夢源源不斷的活力,在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tǒng)一的前提下,匯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強大力量,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越走越寬闊、越走越堅定。

      (三)邁向法治新常態(tài)的偉大時代

      “法者,天下之儀也;法者,治之端也?!狈ㄖ螏в懈拘?、全局性、穩(wěn)定性、長期性的特點,實施法治能確保國家運行更加行穩(wěn)致遠。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以及公正司法、反腐法治化等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闡明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立場及其理論的本質特征,揭示了制約法治建設進程的痼疾與面臨的困境,并以總攬全局的戰(zhàn)略眼光提出了針對性的破解對策,標志著中國已然邁向一個法治新常態(tài)的全新時代。從思想理論的引領層面而言,習近平法治建設系列論述無疑是新時代法治建設新征程的最高行動指南,明確了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構成。從實踐層面而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全面從嚴治黨的相互協(xié)調推進,都離不開法治的堅實保障和有力支撐。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內涵和基本載體,厲行法治必然為國家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制度空間,以實現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生活。

      綜上所述,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具有宏大的時代背景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是新時代我國邁向新征程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深入領悟和掌握習近平關于法治建設論述的精髓、時代特征和實踐價值,對于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堅信在習近平法治建設論述的引領下,法治中國不再遙遠,中國夢終將會從美好理想變成偉大現實。

      責任編輯:張洋

      猜你喜歡
      新時代習近平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廣大少年兒童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xù)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習近平總書記在清鎮(zhèn)職教城考察
      標題黨
      读书| 星子县| 五莲县| 大城县| 都兰县| 乌拉特中旗| 和平区| 横峰县| 新宾| 滨海县| 永兴县| 龙里县| 太和县| 资源县| 房产| 澄城县| 镇远县| 寻乌县| 昭苏县| 玛多县| 佛山市| 华坪县| 沁水县| 南宁市| 怀安县| 苍溪县| 汶川县| 延安市| 芦溪县| 子长县| 连云港市| 拉孜县| 佛冈县| 抚远县| 翼城县| 崇信县| 拜城县| 辽源市| 石泉县| 新干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