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先生
林語堂說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在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他一輩子也是這么做的。
林語堂性情憨直,有文學大師特有的溫和、隨性,而他的太太廖翠鳳平實精明,又喜歡熱鬧。兩個完全不相似的人生活在一起,難免會有摩擦。
一次,廖翠鳳在廚房做飯,林語堂心血來潮跑進去看,并紙上談兵地指指點點,“風??!一定要左手拿鏟子,做出來的飯菜才香呢!”廖翠鳳當時正和林語堂鬧脾氣,很不耐煩地說:“趕緊出去,不要站在這里噦唆?!?/p>
女兒們正在廚房門口探頭張望,一般男人面對這種情況,可能覺得折了面子,一定要反駁幾句才罷休。但林語堂笑著跑出來,還對女兒們說:“我們都要聽媽媽的話。”
不去跟對方講什么大道理,也不在氣頭上硬碰硬,用幽默的方式化解一場隨時可能爆發(fā)的爭吵,不得不說,這樣的處理手段高明多了。
林語堂不擅長做家務,有時廖翠鳳讓他洗碗,他總會失手打碎碗碟。廖翠鳳實在氣不過:一個大男人怎么連個碟子都握不?。縿倻蕚浒l(fā)火,林語堂就撒嬌似的去捏捏妻子的鼻子。廖翠鳳最喜歡別人贊美自己俏麗堅挺的鼻子,每次林語堂這么做,她就被逗得很開心,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就這么被無形地澆滅了。
對于夫妻之間的爭吵,林語堂有自己應對的妙招: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
文人愛抽煙
魯迅每天抽兩三盒煙。1925年的一次病后,醫(yī)生給了他若干警告,魯迅在寫給友人許欽文的信中說: “禁吸煙,則苦極矣,我覺得如此,倒還不如生病?!?/p>
豐子愷于1933年著文說: “我每天還為了糊口而讀幾頁書,寫幾小時的稿,長年除葷戒酒,不看戲,又不賭博,所有的嗜好只是每天吸半聽美麗牌香煙,吃些糖果,買些玩具同孩子們弄弄?!?/p>
詩人朱湘嗜煙如命,在大冬天當袍子維持生計的困狀下,他一天仍要抽一聽(50支)白金龍煙。
20世紀20年代,上海幾家大報的要聞編輯都染有抽大煙的惡習,常到小煙館“聚吸”。那時,邵力子剛創(chuàng)辦《民國日報》,沒有新聞渠道,他便常去煙館和一群當編輯的煙民閑聊。當年《民國日報》上的所謂“北京專電”,其實不少都來自煙館的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