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是宣傳事件的有效途徑,也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新聞是一項非常專業(yè)的職業(yè),對于記者綜合素養(yǎng)要求十分高,只有具有新聞素養(yǎng)、新聞敏感的記者,才能夠報道出具有“接地氣”的新聞內容。對此,本文從敏銳、角度、細節(jié)等方面,分析新聞的定義與寫作要素,提出新聞寫作技巧方法,旨在增強新聞報道的有效性。
關鍵詞:接地氣;敏銳;角度;細節(jié);新聞寫作
引言
從寫作技巧來看,新聞寫作較為注重篇幅短小,換言之,在有限的篇幅中將內容闡述清楚,與此同時,還應該提升寫作速度,因新聞報道具有一大特性——時效性,這對記者寫作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聞報道中,只有滿足這兩方面,才能夠將新聞寫活、寫的接地氣,進而吸引更多讀者。因此,應不斷的提升記者綜合新聞素養(yǎng),將新聞報道寫活、寫的接地氣,進而增強新聞報道的有效性。
一、新聞的定義和寫作要素
新聞工作是一項特殊性工作,更是一項寫作要求較高的工作。敏銳.細節(jié).角度為導向的新聞寫作,要注重寫作技巧與方法,使新聞報道更具“接地氣”。對于新聞的定義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從廣義視角分析新聞定義為:新聞是報道一些報刊與媒體中的內容;從狹義視角分析新聞定義為:新聞是指消息、信息。從學術界分析新聞定義為:一是新聞是報道最近發(fā)生的事實;二是報道的事實必須的真實有價值的;三是要事實報道新聞。要創(chuàng)作出具有價值的新聞,應具有一定的新聞素養(yǎng)。在社會經濟發(fā)展的今天,新聞報道能夠引導輿論,影響人們思想觀念與行為方式。因此,在新聞報道中,應實事求是、文筆靈活,將事情內容事實報道,突顯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真實性、平民性。
二、新聞寫作技巧方法
(一)增強新聞敏感
新聞敏感是一個記者的基本素養(yǎng),是指在新聞報道中能夠認知新聞、感受新聞、發(fā)現(xiàn)新聞的敏感度,這也是身為記者的必備素養(yǎng)之一。從敏銳.細節(jié).角度視角分析,一個主題是否具有新聞價值,在每一個人心中、眼中是不一樣的,只有具有新聞敏感的記者才能夠在普通事物中發(fā)現(xiàn)新聞、理解新聞,進而報道新聞。身為記者應不斷的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增強自身新聞敏感度,這樣不僅促進自身發(fā)展,實現(xiàn)自身價值,同時能夠以新聞為載體,更好的引領人們,促進我國社會經濟進一步發(fā)展。而新聞記者要想提升自身新聞敏感,需要進行不斷的實踐,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挖掘隱藏在生活背后的新聞線索,以此線索為契機,探索豐富的新聞資源,通過整合新聞資源,運用巧妙的言語將新聞進行報道。新聞來自于生活,從生活中加強對新聞本質的認知,報道一些接地氣的新聞,能夠增強人們認可度,進而提升新聞價值。
(二)用心寫好細節(jié)
在新聞報道中應注重寫作細節(jié),細節(jié)能夠塑造人物特點、形象,突出文學作品的主題。在新聞報道中,只有注重細節(jié),才能夠報道出精致、優(yōu)秀的新聞作品。注重寫作細節(jié),能夠在細微處提升寫作作品,增強新聞報道的價值,使新聞報道更具說服力。因此,在新聞報道中,應重視細節(jié)報道意識,增強對細節(jié)報道的重視度,進而提升自身綜合新聞素養(yǎng)。在細節(jié)培育中,應注重觀察、思維,從觀察中找尋新聞事件獨有的特性,通過自身思維活動將事件進行細化,增強新聞報道時效性,使新聞報道根據(jù)親民性。
(三)新聞視角的選擇
在眾多新聞元素中,新聞視角貫穿于整個新聞事件中,新聞視角是是指表現(xiàn)與挖掘新聞事件的角度。從敏銳.細節(jié).角度視角出發(fā),要想找尋合理的新聞視角,應做好以下幾方面:首先,新聞記者要想寫出好的新聞作品,應立足于實際生活,在實際生活中,觀察、分析、找尋新聞視角,以自身創(chuàng)造性,增強素材的活力,使其具有平民化,進而增強新聞報道價值。其次,從熱點、焦點出發(fā),新聞報道在創(chuàng)作中,應以短小篇幅為主,而要想在短小篇幅中,盡可能的說清新聞內容,闡述新聞的意義、主題等,需要找好新聞視角。在新聞視角選取中,應向繪畫家一樣盡可能的選取有立體感、有特色的角度,進而才能夠更好的吸引人們。受到個體特有的認知理念,人們較為關注熱點、焦點新聞內容,基于此,在選擇新聞視角中,應盡可能的親民,根據(jù)人們需要,選取有報道性的新聞視角,并且在情感、心理上給予讀者一定的引領,帶動讀者情緒,進而實現(xiàn)新聞報道的價值。最后,在新聞視角選取中,具有一個大小問題。在新聞視角選取中,不能夠貪大,如果要寫大,就要寫全,避免存在新老材料的混合,這樣會使報道成效不佳。同時,在選擇小的范圍寫時,要寫的細、精,挖掘的深一點,進而增強新聞報道有效性。
(四)新聞語言平民化
要想新聞報道更具“接地氣”,應使運用具有平民化、親和力。新聞寫作的風格應樸實無華、語言簡潔、通俗易懂,這樣容易受到受眾的接受,增強人們對新聞報道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同時,在語言表現(xiàn)上要輕松活潑、流暢具有條理性,進而體現(xiàn)新聞報道的親民性。在新聞寫作中語言具有平民性,能夠增強人們閱讀意愿,增強新聞報道的趣味性、可讀性,進而增強新聞報道特色形式。要想實現(xiàn)語言報道的平民化,需要在實踐中鍛煉,通過作坊百姓生活,知曉百姓所求、所愿、所想等,以老百姓的視角去報道新聞,進而彰顯新聞報道魅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聞寫作中,同一個主題,能否將其寫活、寫的接地氣,需要記者具有敏銳的新聞能力,抓住新聞細節(jié),進而創(chuàng)作出更好的新聞作品。因此,從敏銳.細節(jié).角度視角出發(fā),記者應增強新聞敏感與新聞綜合素養(yǎng),用心寫好細節(jié),注重新聞視角的選擇,實現(xiàn)新聞語言平民化,進而增強新聞報道的價值性。
參考文獻:
[1]劉香.融媒體下廣播電視新聞寫作的語旨意識分析[J].新聞傳播,2019 (04):110-111.
[2]錢舒昊.新媒體形勢下廣播電視記者的新聞寫作技巧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9 (11):185+187.
[3]李忠祥.張弛有度讓新聞寫作“立”起來——淺談新聞寫作技巧[J].新聞研究導刊,2017,8 (22):239.
作者簡介:于瀟,(1982.6.7)女,漢族,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院校:陸軍工程大學石家莊校區(qū),職稱:新聞編輯,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新聞報道,新媒體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