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玲 繆玲
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顯示,全球有HBV感染史者約20億人,其中慢性感染者約3.5億[1]。HBV可通過母嬰傳播,但孕期用藥非常謹慎,尤其要注重治療安全性[2]。替比夫定安全性已得到歐洲肝病學會肯定,在妊娠期可應用,耐藥率低[3]。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替比夫定對阻斷母嬰傳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納入2014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孕婦112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分別為對照組(n=56)與觀察組(n=56)。對照組初產婦49例,經產婦7例,年齡21~33歲,平均(27.83±4.36)歲;病程1~4年,平均(2.46±0.13)年;HBV-DNA定量(7.62±0.56)log10copies/mL。觀察組初產婦50例,經產婦6例,年齡21~34歲,平均(27.69±4.51)歲;病程1~6年,平均(2.41±0.17)年;HBV-DNA定量(7.64±0.61)log10copies/mL。倫理委員會已批準研究方案的實施,兩組病程等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
(一)納入標準 ①孕婦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4]的診斷標準,經實驗室檢查確診;②HBeAg、HBsAg陽性,持續(xù)≥6個月;③孕期無抗病毒治療史;④孕28周開始治療;⑤單胎;⑥足月分娩;⑦知情同意。
(二)排除標準 ①重要系統(tǒng)損害(如循環(huán)、呼吸系統(tǒng)等);②伴其他類型的病毒感染,可通過母嬰傳播;③孕期有激素類治療史;④先兆流產癥狀;⑤畸形胎兒。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保肝治療,取2.4 g還原型谷胱甘肽粉針劑(國藥準字號H20060450,杭州澳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25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靜滴,1次/d。觀察組給予替比夫定(國藥準字H20070028,北京諾華制藥)口服,600 mg/d,兩組均從孕28周給藥,直至產后4周停藥。新生兒娩出時及第15 d分別取200 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國藥準字S19993044,華蘭生物工程)注射,于第1、2、7個月分別取10 μg乙肝疫苗(國藥準字S20110026,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注射。
①孕婦實驗室指標:分別在治療前、分娩前采集受檢者3 mL靜脈血,離心30 min(2 500 r/min),分離血清,經PCR熒光探針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DNA載量(HBV-DNA),經速率法測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磷酸肌酸激酶(CK)。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小板計數(shù)(PLT)、白蛋白(Alb)、白細胞計數(shù)(WBC)。②新生兒結局:記錄新生兒體質量、頭圍、身長、Apgar評分。Apgar評分標準[5]:總分為10分,無窒息為≥8分,輕度窒息為4~7分,重度為0~3分。③HBV-DNA、HBsAg陽性評價:兩組均于嬰兒分娩后6個月、12個月復查,記錄出生時及分娩后6個月、12個月的陽性情況。嬰兒娩出時,外周血HBsAg、HBV-DNA呈陽性,且持續(xù)時間達7月齡,則為宮內感染。陽性標準[6]:HBsAg正常范圍為0~0.05 IU/mL;HBV DNA正常范圍為0~10 IU/mL。
兩組各指標在治療前均無差異(P>0.05),觀察組分娩前的ALT、HBV-DNA較治療前、對照組下調(P<0.05),見表1。
兩組各指標在治療前無差異(P>0.05),觀察組分娩前的Alb較治療前、對照組上調(P<0.05),見表2。
兩組體質量、頭圍、身長、Apgar評分無差異(P>0.05),見表3。
兩組出生時各陽性率比較無差異(P>0.05),觀察組出生后6、12個月的陽性率較對照組下調(P<0.05),見表4。
表1 兩組孕婦ALT、CK及HBV-DNA定量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2 兩組孕婦血常規(guī)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3 兩組新生兒結局比較(±s)
表4 兩組嬰兒HBV-DNA、HBsAg陽性率比較[n(%)]
本研究指出觀察組分娩前ALT、HBV-DNA下調效果較對照組更明顯,表明替比夫定效果理想。替比夫定已通過大量動物試驗證實其不會導致發(fā)育缺陷,在妊娠期間適用,它是B級妊娠抗毒藥,不僅對病毒復制有抑制作用,而且治療安全性高[7]。研究表明替比夫定能使下調血液內病毒濃度,抑制病毒復制,促使肝細胞感染率下降,肝損害減輕,對提高肝功能有益,能下調ALT水平[8]。其抗病毒機制如下:它可經細胞激酶磷酸化使三磷酸腺苷形式的活性增強,對HBV-DNA聚合酶底物進行抑制,阻斷DNA鏈合成途徑,從而達到對HBV病毒進行抑制的目的。本研究選擇在孕28周給予治療,原因在于這一階段,胎兒基本發(fā)育完全,內臟健全,骨骼韌性較好,能降低不良事件風險。
通過觀察兩組血常規(guī)指標,發(fā)現(xiàn)在分娩前,觀察組的Alb高于對照組,提示替比夫定可上調血清Alb水平。Alb主要通過肝臟合成,乙肝患者因肝臟受損,導致Alb合成減少,血清Alb含量下調。有學者發(fā)現(xiàn)替比夫定給藥2周后,便能使HBV-DNA迅速下降,改善肝功能[9]。這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患者肝功能改善,能增加Alb合成量,上調血清Alb水平。本研究提示兩組治療前、分娩前的PLT、WBC無明顯變化,表明替比夫定對二者影響不大。此外,本研究提示兩組新生兒的體質量、頭圍、身長、Apgar評分無差異,這意味著替比夫定安全性高,對新生兒發(fā)育無不良影響。毒理學試驗提示替比夫定不存在致畸性、致癌性,不會引起線粒體毒性和基因突變,也表明該藥安全性高[10]。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新生兒出生后6、12個月的HBV-DNA、HBsAg陽性率低于對照組,表明替比夫定的應用能降低HBV宮內感染率。兩組患者均于產后4周停藥,目的在于減輕因分娩、產后出血所造成的肝臟損害,此外,抗病毒干預能對HBV病毒進行持續(xù)抑制,可使乳汁、惡露內的病毒含量減少。值得注意的是,哺乳也可能導致母嬰傳播,且在哺乳過程中,嬰兒可能咬破乳頭,導致血液傳播。因此,針對這類患者不建議母乳喂養(yǎng)。
綜上,與常規(guī)保肝治療相比,經替比夫定治療能下調孕婦的ALT、HBV-DNA水平,促進Alb的恢復,對胎兒發(fā)育無不良影響,且能降低嬰兒出生后6、12個月的HBV-DNA、HBsAg陽性率。然而,本研究也有不足,如僅選取112例患者進行研究,樣本量少,未來需擴大樣本量進行分析,并尋求最佳停藥時間。